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叙事研究兴起之后,学界对其中的几个基本概念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成果颇丰。本文在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之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臧学民 《湖南教育》2005,(19):19-19
在我读到下面这段话以前,“教研”在我的意识里是神秘而遥远的——“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广泛流行的‘教育研究方法’之后,教育研究领域中一度推崇的‘质的研究’才有可能显示出它的真实魅力;也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中小学教师普遍采用的‘学校教育研究方法’之后,中小学教师才有可能享受‘教育研究’的益处。”(摘自刘良华《一个课程关键词: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文中对“叙事研究”的阐述,帮我揭开了“研究”的神秘面纱,让我在“叙事”中走近“研究”。  相似文献   

3.
教育“叙事研究”是近几年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内兴起的一种研究方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广大的中小学校教师对于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上,本文从“保为教育叙事研究”等五方面的对这一概念做全面的阐述和反思,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这一新兴研究方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陈艳 《现代企业教育》2007,(9X):135-136
近年来,教育叙事研究作为质的研究方法的一种运用形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其兴起背景出发,介绍了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内涵、方式和特点及其实施的过程,并就目前人们对其一些普遍性的误解进行一些澄清。  相似文献   

5.
教师职业叙事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教育叙事研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研究独立于叙事情景之外,以教师及其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对其提供的叙事本进行分析和阐释;一种是教师自己当叙述、记述和研究,也即教师的职业叙事。教师的职业叙事是教育研究实现叙事学转向的根本标志和体现,也是宏观的教育叙事研究得以展开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叙写的故事,有着自身的特点,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大学叙事与院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叙事是院校发展经验的真实表达,具有真实性、具体性和经验性三个特征。院校研究中的问题、思路甚至研究方法与成果都必须在研究者获得真实的在场经验之后才能产生,也只有建立在"本土经验"基础之上的院校研究方案才更具信度和魅力。叙事研究回到现场的策略和对现场文本与研究文本的分析对院校研究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大学叙事应当成为院校研究的重要内容,叙事研究方法应当成为院校研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2005年5月12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刘良伟教授题为《一个课程关键: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文章,指出: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广泛流行的“教育研究方法”之后,教育研究领域中一度推崇的“质的研究”,才有可能显示出它的真实魅力,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叙事研究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兴起 ,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学者们主要从教育叙事研究兴起的背景、叙事及叙事研究的内涵、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叙事研究的特点、叙事研究的分类、叙事研究的过程、叙事研究的反思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教育叙事研究回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教育叙事作为一种重要的质的研究方法,目前正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教育叙事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理论基础非常广泛,其形式有分析他人和分析自己的叙事两种.其领域集中在国家及地区间教育文化传统和价值体系的比较研究、具体的学科与教学研究、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研究:从研究现状看,北美的研究较深入。教育叙事研究存在着局限性。在我国开展叙事研究还要对一些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博客(Blog)的教育叙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网络上博客(Blog)的兴起,可谓近年来全球互联网文化领域最重要的现象。将博客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还是全新的热门问题。本期“热门话题”栏目向您介绍有关博客运用于教育领域的两篇文章,其中,《基于博客(Blog)的教育叙事研究》一文通过对博客和教育叙事研究的介绍,引出基于博客的叙事研究的要领并通过具体案例比较分析了基于博客的教育叙事研究的效用和特点,对如何在博客上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一个研究的模式。读过此文,可在对博客有所了解的同时,对其应用于教育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Weblog在学校网络教学中的应用设计与实践指南》一文,结合实际阐述了学校网络教育中应用Weblog的途径和具体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叙事在本质上说就是对信息进行选择与组合以产生一个有意义的陈述。人类是通过叙事来理解与表达意义的,研究者必须通过研究特定的叙事来理解人类行为与现象,这是叙事之所以如此重要的根本原因。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它首先要符合特定的研究规范,所以我们不能把叙事研究理解成"通过叙事来研究",叙事研究应该是"对叙事进行研究"。根据海登·怀特对叙事结构的分析,在对叙事进行分析时研究者至少有四方面内容可以探究。  相似文献   

12.
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叙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叙事的概念和叙事研究的定义和特点出发,分析了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进行的叙事研究的种类,即教育叙事.力图厘清叙事与教育叙事的关系,加深人们对"大叙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教育叙事研究作为质的研究方法的一种运用形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其兴起背景出发,介绍了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内涵、方式和特点及其实施的过程,并就目前人们对其一些普遍性的误解进行一些澄清。  相似文献   

14.
2005年5月12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刘良伟教授题为《一个课程关键:让教师成为研究》的章,指出: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广泛流行的“教育研究方法”之后,教育研究领域中一度推崇的“质的研究”,才有可能显示出它的真实魅力,也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中小学教师普遍采用的“学校教育研究方法”之后,中小学教师才有可能享受“教育研究”的益处。否则,“科研兴校”、“教师成为研究”、“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之类的教育倡导,便有些可疑。  相似文献   

15.
2005年5月12日,《中国教育报》刊登的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刘良伟教授题为《一个课程关键: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文章指出,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广泛流行的“教育研究方法”之后,教育研究领域中一度推崇的“质的研究”,才有可能显示出它的真实魅力,也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中小学教师普遍采用的“学校教育研究方法”之后,中小学教师才有可能享受“教育研究”的益处。否则,“科研兴校”、“教师成为研究者”、“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之类的教育倡导.便有些可疑。  相似文献   

16.
王凯 《天津教育》2007,(3):24-24
1.排他性心态。 一些研究教育叙事者把教师叙事与以往的教育实验、经验总结对立起来,为了体现教师叙事研究的优越性,批评“教育实验”研究名不副实,“经验总结”研究大而化之。他们认为叙事研究最适合教师,理由是“教师身处教育现场”、“叙事研究不必进行特殊的专门训练”。提倡教师叙事,不能盲目排斥其他研究方法,不能以贬低教育实验为前提。排他性心态必定会人为地过度放大叙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教育领域备受青睐,相关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先后就教育叙事研究的来源和现状﹑教育叙事研究的概念﹑以及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成果等方面的成果进行了阐述,最后对我国教育叙事研究的不足和趋势进行了总结和预测。  相似文献   

18.
叙事研究:改进教师的教育生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教师从事教育研究往往要遵循固定的模式,严格按照所谓科学的步骤进行,最常见的是教师的教育研究要“像专业理论工作那样,根据科研管理部门、专家编制的‘课题指南’,申报自己的研究课题,再接受专家的论证、审查与评价”。在此情形下,教师从事教育研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比如,教师们总是面对学校情境中特定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的逐步深入,特别是民间文学广泛的田野调查研究兴起之后,民间故事传承人的研究作为建构学科体系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近几年来又处于快速而深刻的更新之中。学者在田野中,不仅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建立了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方法、理论,并在口头民间故事的收集整理,故事文本与传承人的关系研究,传承人传承路线和特定生活时空关系研究,传承人的共性与个性研究,以及传承人与接受者、搜集者的互动关系研究等诸多领域中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育教学叙事研究走进了教师的生活。这种源于学研究的叙事方法,引导教师以研究的心态,置身于真实的教育情境中,通过结合教育理论叙述教育事件来改进、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以其“平民化”的特点,深受教师青睐。但随着这一研究方法的推广和广泛实践,在运用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一是叙事与学习脱节。许多教师沉迷于将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叙写下来,但是却忽视了系统的理论学习,因此很难将自己的生活加以理论上的提升,写出自己的创见。二是叙事与研究脱节。许多教师研究随意化,只肯信手拈来教育生活中发生的某个现象或某一细节写出叙事,不能对教育实践中发生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完整的思考与研究。三是叙事与交流脱节。许多教师由于水平所限,写出的叙事没有发表的机会,内心渴望交流但却缺少交流的平台,极大地损伤了研究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