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真正持久的课程变革,必须有一线实践者的积极参与;经由教师教学整合而形成的隐性课程,成为当前校本课程开发的焦点。这是基础教育改革摆脱“千校一面”的必由之路。隐性校本课程开发。不仅要消解预设与生成的矛盾,促进二者兼容兼顾,还要遵循从个别、局部到公开推广的基本规律,重视学校文化尤其是课程文化的整体建构。  相似文献   

2.
真正持久的课程变革,必须有一线实践者的积极参与;经由教师教学整合而形成的隐性课程,成为当前校本课程开发的焦点。这是基础教育改革摆脱千校一面的必由之路。隐性校本课程开发,不仅要消解预设与生成的矛盾,促进二者兼容兼顾,还要遵循从个别、局部到公开推广的基本规律,重视学校文化尤其是课程文化的整体建构。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基础教育的教育者要理解隐性课程的内涵,在明确校本课程中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后,从隐性校本课程的内容出发来对其进行开发,以充分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课程"、"校本课程"、"隐性课程"等概念的层层论述,得出"校本隐性道德教育课程"的概念,它是指在国家颁布的德育大纲指导下,在对本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的道德教育资源,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学校范围内通过学生无意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道德经验的一切内容或要素.并对校本隐性道德教育课程的学校个别性、隐蔽性、广域性、易接受性等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在学习领域中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参照这种精神,职业学校应在自己的课程体系中体现新的教育思想.多年以来,从职业教育的目的与任务出发,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作过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隐性校本课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新的结果,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又是显而易见的。本文通过对隐性校本课程的阐述,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探索在隐性校本课程开发中信息技术所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校中广泛存在着隐性课程。教师通过教学实施而形成的隐性课程是校本课程的组成部分,这使得基于教师的隐性校本课程开发成为一般模式。隐性校本课程开发,要重视学校文化建构,实现学校精神提升,遵循从个别体悟、局部实验到全面推广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
少先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活动是学校素质教育活动的教育范畴和重要活动部分,是提高少先队员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重要部分,少先队校本课程与实践活动在促进青少年儿童的成长、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少先队校本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初探、研究、总结,使每个学生对自己、学校、社会团体和自然环境之间内在联系的总体认识与亲身经历,寻求个人、社会团体与自然现象的和谐、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开发程序探究为重点,突出技工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特色,明确技工院校校本教材开发应是从市场调研开始,确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确定培养目标,再到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最后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乃至教学手段等一系列教学过程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小学探究型课程的开发主要采用“校本开发”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应考虑学校的课程开发集体的构建、课程的环境及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的目标的具体化、课程内容的确定、课程的实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尝试构建数学校本活动课程,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运用数学的眼光、知识、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一些问题,从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数学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路径有:拓展教材资源,促进深度体验;借力活动资源,提供综合体验;挖掘文化资源,催化应用体验。其实施要点有:精选资源,制定适切的活动目标;整合资源,形成共融性活动过程;借助资源,选择多元化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我校数学科组致力于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研发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研究,本文主要阐述问题的提出、如何构建有效的信息环境、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改善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方法与策略,从而促进数学实践活动课形成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具体教学内容、具体教学目标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3.
首先提出开发校本化德育课程是解决当前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不足的重要策略,进而分析小学校本化德育课程开发对学校教育、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的价值,最后基于以上的理解,结合实践总结了学校校本化德育课程建设的三方面经验,即依据社会需要建设德育校本活动课程、让学生参与德育校本活动课程建设和依据学校特色资源建设德育校本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14.
目前,课程学术界把校本课程开发二分为校本的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从实际来看,西语中的校本课程开发没有所谓“校本课程的开发”一说,在中文的语境下校本课程的开发一说存在概念不清、自相矛盾、循环论证等逻辑问题,同时也容易引发诸多实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杜平羽 《考试周刊》2009,(18):159-160
本文探讨了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理念和原则,介绍了课程开发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纲要》规定地方和学校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一起统筹安排,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和学校可以用某些地方课程来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或简单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分割给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而是可以从内容上、活动方式上、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技术上进行有效地加以整合。随着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增多,如何实现有机整合,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非本校本课程,以其现实性、生成性、丰富性的鲜明特点,实现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实施,在课程设置、人员安排、时间利用上进行统筹规划,有利于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实施,有利于推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校学生英语基础十分薄弱,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而教学效果却不理想。为改变这种状况,本人参与了两年来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在分析"三情"的基础上,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目标,通过"三结合五大情景对话"模块的实践,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三结合是指校本课程开发与当地的旅游文化相结合、与校本教材编写相结合、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五大情景对话"模式是指,充分利用我校地处塘栖旅游胜地的优势,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将当地旅游资源相关的词汇融入到五大情景对话模块中—迎接客人模块、景点讲解模块、点餐模块、酒店服务模块、送别客人模块。实践证明,运用校本教材教学,降低了学生的记忆难度,提高教学有效性,并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无论是学生的基本英语素养还是学生的英语学习体验都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荐 《生物学教学》2006,31(3):30-31
1999年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表明我国基础教育在课程设置改革上正从中央集权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这对于调动学校改革课程设置的积极性具有极大推动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将城市中学环境教育作为我校校本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提出。  相似文献   

19.
开发并实施民办高校校本德育活动课程,建构"活动"课堂模式,符合民办高校德育课改的实际需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首先在于理念的创新。通过运用三个理念——以结合本校实际、体现本校育人特色的校本德育理念,以学生、情景、活动、体验为中心的"新中心"理念,以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探究式学习理念,可实现德育模式的转变,打造出民办高校德育的亮点。  相似文献   

20.
易浩忠 《农村教育》2005,(1):104-105
学校实施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本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由此,明确了学校在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中的责任和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