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是一门最具灵性、至纯至美的科目,充满灵性的语文呼唤语文教学的灵性. 语文教学的灵性体现在哪儿呢? 1.目标定位要灵活 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高瞻远瞩,从科学的本质上对科学教育提出了期望.现行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注重了情感、人格、思维.首先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中把"传授知识"作为首要目的的做法,而以思维为首要的目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标,以知识作为达到目的的一种主要手段.其次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统一目标的做法,针对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性格差异做了不同的目标定位:针对不同课型的不同特点提出了不同的目的要求.灵活的目的定位自然会带来教学的"灵气".  相似文献   

2.
3.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多方面的综合结果。分解开来看,听讲、说话、识字、写字、作文、朗读、阅读……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是语文素养的体现:但概括起来,不外听、说、读、写四个内容。听和读主要是吸收。而说和写是输出.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检验。因此,一个人语文素养怎么样,通常都可以从说和写这两方面体现出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善于听的技巧,  相似文献   

4.
5.
语言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人的整体素质高低的主要标志,是综合素质的主体与基础。这决定了语文教学必然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十六七岁的职校生,无升学压力,课余时间多,兴趣广泛,精力充沛。但年龄偏小心理不成熟,世界观尚未形成,语言运用能力较差。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竞争的需要,我在语文教学中做了如下的探索与实践。   一、广泛阅读,积累知识,培养阅读兴趣 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而积累依赖于广泛阅读。不仅读课本内的,还要读课本外的;文学作品要读,科技作品也要读;古今中外,广泛涉猎…  相似文献   

6.
追求语文教学的“高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正的教学是智慧的启迪.是文化的滋养.是人格的昭示。我始终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要有“高度”.要追求“高度”。  相似文献   

7.
8.
马克思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和结晶。”对美丽向往是人类文明得以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而教育活动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紧紧相连。《语文教学大纲》也提出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的任务。语文教学可分三方面:认知、伦理、审美,即真、善、美三方面。有位哲人说:知识的缺陷可由道德弥补,而道德的缺陷却不可能由知识来弥补。同样,语文知识弥补不了审美。我们应积极创造和利用教学中美的因素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充分发掘和发挥语文教育灵性。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成功的语课,教师应当灵活地选择运用多种手段与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民主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创造性想像,让乐趣、新意、幻想和智慧浸润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语教学充满灵性。  相似文献   

10.
无论从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看,还是从语教学本身看,语教学的测评必须不断改革。从哲学角度看,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任何一种测评方法总有不完善的地方,再好的试题形式沿用久了也会生弊端。但是,所谓“变”不是盲目地赶潮流,而是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稳步改革。因此,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对当前国际国内教育评价改革和国内语教育评价改革应当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必须是最美的学习形态 ,本文探讨语言、结构、节奏以及气质、情感各环节的教育审美原则。  相似文献   

12.
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在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时,应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主体性教育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发展,语文教学课堂充满了活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是非常可喜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违背了语文学科的一些常规。虽说教无定法,但教也有定则,有些常规是不能违背的。  相似文献   

14.
本从美育的重要意义、语美育价值探幽、语美育的心理学分析、引导学生去发现美等方面探讨了语美育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语文活动课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身的语文实践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学习形式。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18.
从教育的社会背景考察可以看出语基础知识教学的发展脉络。仅从“革”结束后的二十多年来说,就可以梳理出这一脉络。十年“革”给教育事业带来的结果是知识的荒芜,全社会的语素养极大滑坡,在这个背景下,社会对语基础知识的渴求使得语基础知识的教学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百废待兴的语教育把注意力集中刘语基础知识上,因为想筑起一座语的大厦必须打好基础知识的基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认为语文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教学在知识传授上往往过于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或思想性,在教学手段上则经常采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者老师引导学生质疑,再由学生回答的方法。然而,这种"为学习而学习"的"师本位"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本身已经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怀,忽视了对个体发展的关怀。我国新一轮的语文教材改革,就强调了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什么是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就是反对把人当作一个"东西"来研究,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生命。其目标就是培养语言能力及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