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学指导思想。1.改变课业性质:《小手帕》(苏教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第17课)是《适合纹样》一课的延续。我把该课调到第十课后来教学,旨在使学生适当、及时地巩固和应用适合纹样的有关知识,并插入环保教育,使得课业性质由原来的纯设计课变为集绘画、创作、设计为一体的具有人文性质的综合课。另外,现在市场上主要的手帕图案已不是纯粹的适合纹样型的,(尤其是儿童手帕)多为单独纹样。所以,把该课只上成适合纹样课也是不太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去年11月第一次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第四册,首次选人了节选于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和金庸的《天龙八部》的两篇武侠小说,分别排在第五课和第六课。并合为一个单元,取名为“神奇武侠”。作为语文老师,对于金庸作品入选表示十二分的支持,我写了文章《金庸小说进教材符合新&;lt;语文课程标准&;gt;》来表达我的观点,《中国青年报》和《新华网》几乎同时刊登了我的文章。众多网友也表达了对金庸作品入选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杨帆 《语文知识》2004,(11):26-27
高中《语》第五册第14课《蜀道难》一后附有一篇《李白故事两则》,用言写成。第一则很简单,第二则较长,记载的是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李白酒后进《清平调》三章极力夸赞杨贵妃美貌”的故事。然而教材对《清平调》三章没有任何注释,教学参考书中也无一字提及。为了帮助广大师生准确理解这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现补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事件回顾媒体报道:很多高二学生惊喜地发现,第四册《语文读本》里面,新添了金庸《天龙八部》和王度庐《卧虎藏龙》两篇武侠小说的片断。它们分别排在第五课和第六课,并合为一个单元,取名为“神奇武侠”。  相似文献   

5.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材小学《体育》第六册第八课《双手抛实心球》的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6.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八年级(上)第26课《三峡》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对原的翻译有三处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2001年人教版初语五册教师用书第23课《满井游记》的课说明中,有一段话:  相似文献   

8.
《图片变变变》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第七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在画图软件中缩放、翻转和扭曲图形的方法。在设计本课时,我着重体现以下思想: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温度计》(鄂教版小学自然第七册第11课)一课时,为了训练学生对温度计的读法和写法,我自制了一个温度演示仪。(如图)  相似文献   

10.
《山行》是小学语文第7册人教版第21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这是一首唐诗,作者杜牧,唐代文学家,其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杜牧的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相似文献   

11.
仿写通常是在学完一篇课之后进行。如苏版小语教材第六册第十课《庐山的云雾》一,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自然第五册第六课是《鸟》,学生所提出、反映出的两个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执教初一新教材(人教2003年8月版)的教师也许都会深切感受到:新教材明显瘦身,更加集约,也更加开放。以新教材第二课《珍爱生命》第一框题《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为例,其第一栏目《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旨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和生命的美好和可贵,酝酿、燃起学生珍爱生命的激情,构成第三课知识的逻辑基石,为本课以后的生命价值取向和青春价值取向教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案例 这是年级组内的一堂研讨课,内容是小学二年级第10课《沉香救母》(一),教师上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15.
河北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4课的教学中,我上了一节《纸飞翼》。我首先了解学生们对纸的一些认识,让他们说说用纸可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中的《望岳》和《春望》的标题中都有一“望”字,诸多诗词版本(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课本)在选杜甫的诗时也有意无意把这两首诗并列。这不禁让我产生了无穷的联想.如果从“望”字切入.我们会开拓出这两首诗词教学怎样的境界呢?  相似文献   

17.
吴树超 《湖北教育》2004,(13):31-33
教材开放:鄂教版思品教材第九册第4课《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第5课《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第6课《实践活动课:“采访”身边的劳动者》和第7课《珍惜劳动成果》组成一个教育单元,属勤劳节俭方面的教育。教师可以充实教材、开放教材,打破教材不能改动的神话,根据新课程理念,依据培养目标,将教  相似文献   

18.
吴政 《现代教学》2006,(1):94-94
不久前,我听了我区三中心小学杨勤文老师执教的上教版《品德与社会》一年级第一学期第十课《我的名字》一课,杨老师创造性地挖掘自己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来提高教育效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上午,我们学习第七册第1课《老师,您好》。为了更好地理解句“诗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朗读后,  相似文献   

20.
“第五课《繁星》的插图是作巴金躺在船上,他身穿夹克衫和牛仔裤,中注释说‘本写于1927年’,那个时候的年轻人会穿牛仔裤和夹克衫吗?”昨天,在市政协举行的专题座谈会上,政协委员何小威手里举着一封信发言说:“我上会以前,海淀区学院路小学的蔡轻舟同学请我带到政协会上一封信——《语课本插图里的一堆错误》,希望我向有关部门反映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