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在宫体诗人笔下,女性只是被赏玩和吟咏的对象,宫体诗对女性的描写有些露骨甚至到了亵渎的地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被看成是"艳情诗"。本文结合具体的宫体诗作,对宫体诗女性物化进行阐释,首先对宫体诗女性物化进行概念界定,其次,着重分析宫体诗女性物化的形象特征和审美特征,并深入探寻宫体诗女性物化的社会渊源,试图从宫体诗女性物化的角度重新审视宫体诗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抒情性是南朝宫体诗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这与魏晋以来重情的文化思潮及齐梁文人对情性说的鼓吹相呼应,同时与南朝乐府民歌言情的特点一脉相承。但是,从情感美学的角度对宫体诗中表现的“情”进行剖析,就会发现它存在严重缺陷,导致了宫体诗不能以情动人。  相似文献   

3.
浸染着南朝文学独特的审美情趣的萧纲宫体诗,从古典诗歌题材到审美表现领域,都具有传承与开拓的历史意义。文章从审美指向、审美形式和审美情感三个方面,展现出萧纲宫体诗精雕细描出来的一幅幅美丽画卷,并由此探讨其审美贡献。  相似文献   

4.
玄言诗与宫体诗中的物象是从山水到美人的演变,是从追求本质真实到执着现象真实的转换,这充分表明了东晋到南朝物象地位变迁的轨迹。玄言诗中的自然山水以象征化、简约化的形态彰显自身,宫体诗中的物象具有鲜明的感官化、唯美化的新变特征。主体的不同心态促成了二者各异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5.
从宫体诗到花间词,其审美旨趣存在着清晰的嬗变轨迹。花间词更加关注动态行为的关.摆脱了宫体诗静物写生般的凝滞,同时,较之宫体诗,更加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在表现人物外在形象的同时.或借助外界环境含蓄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或借助人物的直接抒情酣畅地表达心理。  相似文献   

6.
全盘否定宫体诗的审美价值必然会违背审美形态的嬗变规律 ,暴露出审美视野的狭窄和审美观念的僵化。审美者要消除门户之见 ,要有开放的心胸和眼光 ,才能领略美的多姿多态 ,超越对齐梁宫体诗的偏见。  相似文献   

7.
东晋南朝的山水诗、田园诗与宫体诗是同一土壤孕育出的三种形态各异的花,分别以“自然”、“人为自然”、“人本身的自然”成为一种独立审美客体。本文从文化思潮角度论述了三者的共性。又着重论述了山水诗、宫体诗二者的表现形式,以及田园诗的表现形式与时代潮流不合之原因。  相似文献   

8.
论审美教育的感性规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教育应是一种面向人本身的教育,在审美活动中,最重要的、最真实的就是人的感性反应,就是人的美感。我们从审美教育的理论基础、目的、中介、实践形式及反馈方式等角度进行论证,认为审美教育首先应是一种感性教育。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当前审美教育实践中的感性开掘现状及其误区进行了分析,指出审美教育实践的最大的问题在于把审美教育与审美活动认知化。  相似文献   

9.
当前,以影视为代表的视觉图像艺术以其优越的可视性表现出对文字的压抑,传统艺术形式受到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图像取代语言成为目前文化的典型特征。影视艺术凭借电子技术以直观、感性的图像优势,使审美回归日常、回归感性,恢复了审美的本来,同时具有积极、消极的审美后果。  相似文献   

10.
宫体诗是南朝梁后期和陈代所流行的一种诗歌体裁。历来学届对宫体诗内容及风格多持批评态度。如果抛开宫体诗的诸多垢病,仅就宫体诗注重模状物色的特征看,其对“体物”、“形似”的追求与六朝以来学与理论中一贯的追求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1.
音乐艺术属于与听觉有关的感性活动,只有出于审美目的,寻找与人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相适应的音乐作品,并与之发生直接的感性接触,人与音乐才构成审美关系,音乐审美有自身的特点,也有自身的规律。这些规律反映了音乐发展的内部原因,也体现着音乐审美标准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思维方式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辨证的直观整体把握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文化“基因”.它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范式”:直觉感悟、体味品评和以象喻方式类比的特征.具象与抽象统一、概括与体验统一的理论范畴,原始要终与执本驭末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审美描述与类比推理相结合的论述方式。  相似文献   

13.
胡风的小说批评就整体而言具有比较明显的感性特色,这说明胡风在从事文学批评时,其形象思维仍然保持一定的活跃性.这种感性批评属于社会历史学的审美批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审美批评.  相似文献   

14.
论审美代码     
审美代码是具备感性特征与可知解性的符号或形式。审美代码承载着多种层面的审美信息而成为与人的感性存在和本体存在密切联结的对象或客体。审美代码的符号蕴含包括:1.作为审美对象它是非本体的;2.作为经验的载体它唤起审美体验;3.作为价值赋予所成之本体它又是非对象的。  相似文献   

15.
审美教育的核心功能不是一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是审美情感的培养。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出现为感性审美教育的价值提供了理论支撑,也对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审美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在小学审美教育实施过程中,从学生的感性体验入手,充分发挥镜像神经元"母思维"的作用,注重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的融合,实现审美教育真正而长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宗白华作为一代美学大师,在其论著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理性把握与感性体验相结合的风格。从虚与实的表现角度来分析宗白华的理性把握与感性体验,他的虚实思想可以理解为两方面:虚实结合、因虚得实。  相似文献   

17.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结构不是部分之和,而是经过主体知觉活动进行积极组织和建构而成的经验整体。同理,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创造性的产物和学生的知觉、审美的对象,也必须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完形结构(优格式塔结构),精读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这种优格式塔结构的形成与呈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青年群体对办公用无线鼠标造型的审美诉求及感性需求,基于感性工学理论,充分探究青年用户办公用无线鼠标的情感意象。首先,焦点小组基于KJ分类法筛选出无线鼠标样本?其次,基于语义差异法分析无线鼠标样本感性词汇对,构建产品造型感性意象评价体系?最后,从造型、材质和色彩三个方面绘制意象尺度图,结合阶层类别分析法与焦点小组从感性意象中提取设计要素,并推论出匹配的物理特性,应用于无线鼠标造型的方案设计。感性工学理论结合其他设计方法可有效指导产品的研发,也为同类产品的造型优化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人性是人的先天自然因素与后天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塑造出来的属性。人性可以分为五个层面,即物性、感性、理性、德性、灵性。由美的对象引发的愉悦感就是美感。美的本质就是审美对象的审美特征与审美主体的审美理想二者之间的契合性。如果用更加形而上的语言来表达,那么美的本质就是存在的合理想性。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的自我欣赏,起源于对人类在模仿、表现、巫术、劳动、游戏等多种活动中显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欣赏。艺术的本质是人类人性升华的感性方式。艺术的根本任务就是用艺术品的感染力去推动人性的丰富完善,推动人性自由和谐发展,以艺术品之美激活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