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面临新的形势任务,我们党要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地维护和运用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更好地发挥法治的作用。法治的作用是什么?是引领和规范。引领和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和谐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同一性、包容性和调适性。同一性即做事要有一个共同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在新时代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居于统领地位、发挥着引领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引领,主要体现为政治引领、目标引领、内容引领与价值引领;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下,新时代青少年法治教育应坚持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渗透、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联系、灌输教育与启发教育相结合、阶段教育与系统教育相统一的原则,坚持通过不断完善法治教育的课程设置、转变法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创新法治教育的载体方法、建设法治教育的专业队伍,努力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增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A3):116-117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在对初中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基础的理论知识教学之外,还应当将和文化进行渗透,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提出的全新要求。在党的第十六届六中全会当中,已经提出要将和谐文化的建设作为战略性任务,道德与法治也应当注重发挥自身的功用,来渗透和文化,让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本文从和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做出探究,期望能够找寻具体的实施策略,并且提供一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法治宣传教育是培养学生法治信仰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水平对我国未来法治建设具有决定性作用。由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姚建龙、马岩编著的《大学生法治教育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版)一书,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实践成果、基础理论及政策建议进行了全面研究,对于如何以法治思维引领中国教育发展提供直接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辽宁教育》2015,(6):5-10
一论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教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宪法日的设立,既昭示着依法治国理念的前行,也意味着法治精神的回归。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最核心、最本质的要求就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教是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第一要义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习近  相似文献   

6.
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不仅是教育法治在现阶段发展的法治背景,也对教育法治提出要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相契合的要求。目前我国的教育法治已经呈现出成体系、有理念、有机制和有成效等特征,但仍然在教育规范位阶、教育法治理念、教育法治实施和教育法治定位等方面与治理体系现代化难以契合。而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视野下,教育法治应当具有以人民性为本位、以法律体系为依托、以开放性为运作逻辑、以培养人才为目标、以国际化为视野等内涵。因此,教育法治在治理体系现代化视野下,应构建具有整体性的规范体系、以司法引领的实施体系、正式的监督体系和社会性的保障体系。通过理清教育法治与宪法的关系、制定教育法典、在教育法治中坚持法律优先、确立教育治理的地位等方式,实现教育法治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开栏语     
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要更好地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开展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建设已成为全面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引领法治校园文化新风尚,形塑法治教育教学秩序观,凝聚学生具身发展的法治意识是其价值逻辑.然而,当下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面临着课程内容单一、衔接性不强以及主体参与意识淡薄等现实困境.为此,丰富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内容,增强中小学法治教育内容的衔接性,营造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共生文化氛围已成为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改进路径与方向,进而促进中小学法治思维的观念共识、法治精神的行动共识、法治契约的文化共识达成.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法治建设取得很大进展,在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规范、促进和保障作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推进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要推动实现教育领域的良法善治,进一步加强教育立法,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和教育行政执法,构建高效的教育法治实施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规范、促进和保障作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要推动实现教育领域的良法善治,进一步加强教育立法,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和教育行政执法,构建高效的教育法治实施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下爱国主义所面临的新挑战,通过法治引导爱国价值观和规范爱国行为十分必要和迫切,这就要实施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爱国主义与法治的融通关系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前提,它表明以法治规范爱国行为具有可行性,而法律也势必要体现爱国精神,并要求在法治和道德的共同作用下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法治教育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具有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特征,它能够实现以法治规范爱国行为、以法治维护国家安全以及培育青少年爱国法治意识的现实目标。通过构建爱国主义法治知识体系、建立以学校为主导的多部门协作教育模式、打造融媒体宣传学习平台等路径,切实推动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其法治意识的高低决定了依法治国战略的实现程度。有效地开展法治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法治精神,已成为基础教育学校的当务之急。高中思政课是对高中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培养高中生法治意识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结合思政课元素开展课程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强化专业责任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将法治教育融入髙中思政课,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法律视野,提高学生自觉运用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是建设法治中国、实现法治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突出"立德树人"的课程使命和价值追求,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由此看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促进其学科内容教育价值的实现尤为必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心理学知识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学科认同感,更好地实现学科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4.
和谐文化引领与支撑着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法治文化与伦理文化是和谐文化的主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弘扬法治精神与培育法治文化理念是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的必然选择;自由、公平、正义等法治精神引领着伦理文化的创新与进步,而伦理文化则以其丰富的资源与深刻的内涵支撑着法治文化的生成与发展;立法的伦理形式、司法的伦理适用与守法的伦理机制是法治文化的主要伦理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着力提升依法治校水平,从思想观念到体制机制、从方式方法到能力本领,必须有一个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推进学校法治建设,让法治成为学校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亟须回答这一命题中“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学校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是指统领学校治理全局的主导性理念及贯穿学校治理全过程的根本性方式。法治成为学校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是实现善治的必然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有法治本身的理念价值、规则价值、程序价值和文化价值,又有在学校治理中彰显法治理念、依循法律规则、凸显程序正义、弘扬法治文化的实践价值。新时代,应当坚持以法治价值为引领、更新学校治理基本理念,坚持以法律规范为统领、构建学校治理规则体系,坚持以程序正义为核心、强化学校治理程序规范,坚持以法治文化为基础、形成学校治理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6.
林志香 《文教资料》2012,(12):99-100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在现阶段已初步确立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针对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以及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现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文章提出宜从创新法治文化建设入手,加强高校管理体制的创新、法治文化理论的研究及法治教育教学的改革等方面,更好地推动高校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7.
国家治理离不开文化与法治,文化发展意味着人类文明进步,而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文化与法治互为表里,彼此作用,文化是体,法治是用。经由对法治变迁的文化把脉,注重理性与德性交融的文化法治,理应在大学中率先培育。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面临内容比重失衡、形式单向灌输、主体身份淡化等现实困境。文化法治强调沟通理性、公共参与、社会利益,大学据此建构主体间性,创新法治教育范式,不断丰富学法形式、明确尚法导向、锻炼用法能力,推进依法治校与大学自治,有助于为法治中国培养优秀公民。  相似文献   

18.
"法治湖北"建设是中共湖北省委在2012年6月召开的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来的。当时,省委做出了包括"法治湖北"建设在内"五个湖北"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新形势下,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对法治湖北的新认识,要重视挖掘弘扬荆楚法治文化思想,从而更好地开创法治湖北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在“铸就快乐童年,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和“德法相融,幸福成长”的法治教育理念引领下,绵阳市万达学校将学校的品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开启了法治教育的新样态,拓宽了法治教育的渠道,创新了法治教育的方式,着力引导师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切实提高师生的道德认知和法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法治文化建设之路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之后的全面推进以及十八大以来的守正创新这四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回应时代之需,解决时代之问,引领法治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法治文化建设之路。回首党领导法治文化建设的百年历程,主要的经验启示有: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法治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立足中国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法律文化,借鉴西方法治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这些经验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继续领导法治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