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叠字,又名“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人们在创作楹联时,常常将叠字运用于联语创作的方法,就是叠字法。用叠字法作楹联,可以生动地表现楹联的意境,语音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具有表情达意的形象性,因而可以增强楹联的艺术魅力,获得特定的表达效果。在楹联创作中,叠字法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几乎随处可见。比如: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这是苏州网师园的一副叠字楹联,上联化用李清照词《声声慢》,使联语独具特色。全联从纵和横的角度描写了该园山重水复、鸟语花香的美景和游客…  相似文献   

2.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平仄协调,对仗工整,言简意深。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这应该算是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相似文献   

3.
姓氏联选说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春联、喜联、寿联、乔迁联、贺业联、庆功联等可以增添喜气,治学联、修养联等不仅使书房居室朴厚典雅,而且励人奋进。而包含着许多经典掌故和历史名人故事的姓氏联,也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4.
我国楹联的形式非常多。其中有一种叫“镶嵌联”,就是在对联中巧妙地嵌入人名、地名、数字、方位等,体现了人们构思的巧妙与独具的匠心。  相似文献   

5.
春节与春联     
正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那么,桃符又是从何而来呢?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  相似文献   

6.
正上小学时,我住在外婆家。外婆家是一座建于明末的大宅子,大门进、后门出,一共住着十几户人家。每到春节,家家户户的门口都张贴着大红春联。外婆常对我说,"春联"是春天向我们发出的请帖。那时的我虽然还不懂对联,但在那爆竹频喧、灯彩并辉的光影里,总能看到她那通红的面影。我断断续续地读着春联上的语句,稍稍领受春意,莫名地被牵引出一种向往春天的情怀!外婆笃信佛教。念经是她的每日必修课。外婆  相似文献   

7.
最早的春联     
春联从桃符演变而来,已成楹联界的公论,可以略而不讲了。关于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春联,大家认为是五代后蜀主孟昶(chang)所做,其联文为:  相似文献   

8.
趣话联边联     
陈洪茂 《语文知识》2006,(10):18-18
200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上有一副春联颇为独特: 水泽源流江河湖海(青海),金银铜铁铬镍铅锌(甘肃)。  相似文献   

9.
清代联学大师梁章钜秉承师说,认为楹联作为一种具有独立意义的文体肇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实际上,唐代才是楹联的真正产生时期。楹联产生于唐代,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梁章钜还对应制联、庙祀联、寿联、挽联、切姓联及集句联等楹联子类的起源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春满乾坤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传统春联)对联是中华文明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传统的华人家庭,门前有楹联,室内有堂联,办喜事要送贺联,遇丧事要送挽联。当然更多更常见的是春节时张贴的春联。有了春联,春节才显得喜气盈门,才有浓浓的节日气氛。人们在春联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显示自己的博大胸襟和聪明才智。像这副传统春联,虽然流传很久  相似文献   

11.
也说联语     
联语又称对联、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特有文学形式,在世界文化艺术殿堂中闪耀着奇光异彩。一、联语的起源与应用联语是诗词文体演变的产物,其历史源远流长。从周朝起,每逢年节,人们都用两块长六寸、宽三寸韵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像,悬挂大门两侧,用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当时被称为  相似文献   

12.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深受人们喜爱。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题写的楹联等。  相似文献   

13.
向荣 《老年教育》2010,(1):49-49
楹联素有“诗中诗,画中画”之称,而叠字联则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4.
梁章钜联话系列开启了联话写作的范式,标志着楹联艺术思考的自觉和成熟,直接启迪了晚清、民国时期的联话思想。梁章钜把"雅"作为第一性的审美要素,从楹联的思想、题材、语言、风格等方面构筑了以"浑、典、古、重、大、质"为基础,雅为核心的踵事典雅的审美趣味;同时,他认为,在楹联之中,情与文要兼顾,由此衍生出情文相生、气味统摄的审美境界。梁章钜在楹联品评中认同阳刚美与阴柔美的有机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刚为主、刚柔兼济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5.
趣话酒联     
在街头巷尾的酒店、酒馆、酒楼,人们时可见到楹联,而其楹联或明或暗都与酒、酒店有关,古代更如此。有一家酒楼对联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字面上虽无酒,却写出了饮酒的感觉,更巧的是把自己的楼名“天然居”嵌入其中。明代潮州韩江酒搂的楹联是:韩愈送穷,刘伶醉酒;江淹作赋,王粲登楼。上联韩,下联江;上联酒,下联楼,组成了“韩江酒楼”的店名。韩愈、刘伶、江淹、王粲之“送”、“醉”、“作”、“登”  相似文献   

16.
关于舞蹈起源的探究,世界各国艺术家,史学家,社会学家都有不同的见解。大部分人主张"劳动综合论"即舞蹈起源于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的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审美实践的需要,了解并更加清楚的解释舞蹈的来源,有助于解答人为什么要创造舞蹈,怎样创造舞蹈,舞蹈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起了哪些作用,深入探索舞蹈的起源,使我们对舞蹈的形象更加清晰化。  相似文献   

17.
笔者素好楹联,视为雅尚。在楹联中,尤喜笑联。岁月沧桑中,我吟咏着诸多笑联踏破坎坷,乐对人生,奋进不息。高雅幽默的笑联为我增添了生活的智慧和勇气。笑联帮我勘破了不少社会与人生之谜。笑联洞幽烛微,启人心智,且哲理性强、人性味足,不由你不深爱  相似文献   

18.
板桥妙联多     
<正>郑板桥,名燮,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他是清代"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其诗、书、画时称"三绝",楹联也为后人称道。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上联说读书要选择,要全神贯注。咬定,这里有抓住要旨、深入体会的意思。对于有用书中的要旨,须精思涵咏,一旦领会其义,其乐陶然,可  相似文献   

19.
数字,看似枯燥、冷峻、呆板,一旦经过楹联创作者的妙笔,将其嵌入对联之中,进行崭新的排列与组合,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其背后是作者的机巧与智慧,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笔者摘录几则,与读者共赏。  相似文献   

20.
<正>"明朝第一才子"解缙自幼好学,出口成章。这年春节,他在自家后门上贴了这样一副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对门的员外看了,很不高兴,心想,只有像我这样的人家,才配贴这副对联。于是,他命仆人把院子里的竹子都砍了。不一会儿,家人来报,解缙的春联改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员外听罢,非常恼火,令人把竹子连根挖出,不料解缙又将春联改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