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并不意味着对霸权的接受和屈服,也不意味着必然生成一种智力依附。的确,在资本主义世界化进程中生成的这个世界,是有着中心-边缘结构的,发达国家总是居高临下地把其创造(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准备使用)的东西硬塞给他们所认为的后发展国家,其目的是为了取得对他所拥有的霸权的认同,而且在客观上也造成了智力依附。如果考虑到政治方面的问题,我们立即就看到,在某种意义上,发生在后发展国家中的反复无常和动荡不定是西方霸权所制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是否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普世价值?如果存在,是否可以据此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宽泛的道德判断标准?如果可以,在普世价值的指引下、在宽泛道德的规范下,能否超越民族国家,构建起国际交往的新秩序,从而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全人类利益最大化地实现?面对这一系列问题,世界主义者会一直点头称是。世界主义者不想组建统领全球的"世界政府",而是致力于将全人类塑造成"道德共同体",他们希冀通过道德的力量逐渐地改变世界。那么,  相似文献   

3.
董浩 《今传媒》2016,(5):39-41
当下,每个人几乎都逃脱不了广告的“骚扰”,广告由最初的“告知”的功能,已变成了现如今的“话语霸权”,或者说已转变为一种“温和的暴力”(布尔迪厄),统治着人们,那么广告的“话语霸权”何以能如此“霸道”,本文笔者认为意识形态、技术、资本这三者的合谋是广告“话语霸权”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已知远不如未知,其技术发展和社会影响还将发生深刻变化”,并要求我们“必须从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和掌握信息化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主导权的高度,善于运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联系西藏“3·14”事件的舆论攻防战,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视角来认识互联网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杜健 《新闻战线》2022,(15):111-112
在日趋复杂激烈的国际舆论交锋中,话语和表达的力道与火候至关重要。针对西方媒体对华抹黑报道展开及时、深入的调查核实,能够澄清事实,找出西方媒体报道中的数据谬误和逻辑漏洞,让我们的反击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还可以对西方媒体的造假行为构成威慑。  相似文献   

6.
正当我们饱受西方转移污染型产业加重雾霾天气之苦时,美国主流媒体却把北京城讽为机场里的吸烟区,甚至把雾霾和社会主义制度牵强附会起来;当我们为昆明暴恐事件悲痛万分之时,CNN在报道时却将恐怖分子打上引号;当我们在为西方昂贵的奢侈品埋单、奢靡之风侵蚀社会风气之时,诸多西方媒体却批评这些西方品牌的忠实消费者是暴发户。近年来,随着美国等西方世界危机的加深与人们认识的深化,"自由""民主""人权"等西方政治符号式话语的虚伪性日益被人识破,西方发达国家正在利用"生态""反恐""时尚"等日常生活性的新型话语工具,  相似文献   

7.
中国形象,作为西方文学中的“他者”,是蕴含着话语机制的隐喻符号,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创造者在认同与颠覆两极张力作用之间所做出的文化选择,其中呈现的是西方文化表征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张楠 《青年记者》2010,(8):73-74
自从1996年7月5日,世界上克隆出第一只基因结构与供体完全相同的小羊"多莉"(Dolly)之后,"克隆"这个名词就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此后,克隆羊、克隆牛、克隆猪不断地出现。在我们的电视行业内也出现了"克隆"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前期,新旧秩序之间争夺话语霸权的斗争随着殖民主义的溃败和民族国家的崛起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帝国主义、殖民话语对旧秩序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肯定;民族主义、革命话语对新秩序表现为视死如归的追求。百余年来,不断有人试图冲破“欧洲中心论”的藩篱重构叙事范式。民族主义往往被后进国家和地区用于新的叙事范式的建构。美国史学家杜赞奇的代表作《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以下简称《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就试图剖析这样一场思想和范式的变革。作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就提升中国国家形象而言,北京奥运会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2008年8月8日的开幕式上,204个参赛队伍、80余位各国政要、40亿的电视观众规模令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力地进入了国际视野.那么,这场历时4个小时的盛宴效果如何?是否契合了这次宏大的"议程设置"的初衷?西方传媒视野中的中国形象是否因此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