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考察《论语》与《论语注疏》中的人称代词,发现从上古到中古,人称代词的演进状况大致是:①第一人称中“而”、“予”、“朕”已经消失,“吾”、“我”仍在使用,且“我”占主导地位;②第二人称“而”已经消失,“女”、“尔”一直使用;③第三人称“彼”、“夫”已经消失,“其”、“之”一直作为第三人称代词;④两部书中的“他”均作旁指代词。  相似文献   

2.
《论语谶》是汉代谶纬依附于经典的产物,其内容不仅包括对孔子的神化和对《论语》经文的神学性解释,而且包括大量的天文地理、古史、神话、符瑞和谶语,其中充斥着大量的占星术数、神怪妖异的内容,这些东西虽“颇近荒怪”,但也不是毫无价值。部分内容对于我们了解汉代的风俗、迷信和社会思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其荒诞不经,就予以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3.
赵丹琦 《江苏高教》2002,(3):131-131
一、大学语文教学应当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创新增添活力中国教育部高教司在《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这个教学大纲已为大学语文的教学树立了素质教育的远期目标。现在全日制高校中大多数院校普遍将大学语文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来开设,可仍有些专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模式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再到“素质本位”的重心挪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日益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新的侧重点.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的核心内涵,职业道德教育也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论语》中包含的道德智慧既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宝贵文化资源,也是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自《论语》成书至今,历史已经翻页了千百年,然而其深邃沉稳、广博凝练的思想却一直历久弥新,泽被后世,发源于远古中国的先贤哲思以其穿透历史的力量荡涤至今,其对历史人生本质的追问过程和思考结果即使置之于现代仍然具有发人深省的启发意义。《论语》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作为汇集先人智慧的读本,在政治、文化建设上,对当下社会,乃至对未来社会的启发是巨大的,本文仅从高中教学的角度谈谈高中生学习《论语》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大学语文》课是高校面向文(除汉语言文学专业)、理、工、农、医、财经、政治、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加强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不只是语文教育,而语文教育占有特殊甚至核心的位置,因为语文的文学性对青少年更富有感染力,大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能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能赋予学生的生命以一种亮色。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师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师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缺陷有三:一、“无对象”的“大学语文”;二、“不在”的“大学语文”;三、“没有自我”的“大学语文”。对此,论文提出一种新的“大学语文”的教材模式、教学范式及相关的学理思路,其特点有三:一是侧重于大学生及青少年这一人生阶段的个体生命精神成人之需要;二是侧重于语言的理解、表达意识的强化;三是知识论服务于价值论、方法论。其所追求的三个结合是:大学生精神成人价值支点、人文思想链条、语言意识强化相结合;在场性、可读性、典型性、经典性、实践性相结合;阅读与讲授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9.
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其大学语文应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根据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施教。要通过对《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对《大学语文》给以准确地定位,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提高高职学生对语文的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需要选编适用教材,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提高审美情趣,实现育人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一、运用课文中蕴藏的刚正不阿的人格理想和“兼济天下”的进取思想 ,对学员进行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人格形象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诱发教师、学生思想问题的因素很多 ,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给院校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部分教师和学生理想、信念发生动摇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有了一定的市场。面对这一现状 ,我们在教学中 ,积极运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员进行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形象教育。《大学语文》首篇《孔孟语录》 ,应当成为青年人修身养性的座右铭。如“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坚毅品格 ;“富贵不能…  相似文献   

11.
师范大学中文教育专业是中学语文教育的病根 ;其教育观念、课程设置、师资素养、管理模式、教学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 ;对师范大学中文教育专业须从教育观念、评价体系、管理方法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语文教育三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德育,音乐教育的应然之义 在我国,关于音乐与德育的关系,在理论和实际中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主张音乐教育应从属于德育,从属于思想政治工作,认为音乐教育只是德育的手段;这种观点在1998年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首次明确把美育作为教育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后,逐渐被大多数人所摒弃。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音乐教育应该彻底与德育脱钩,只有彻底与德育脱钩,才能摆脱德育对音乐教育的束缚,使音乐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不被破坏,还音乐教育美育的本来面目。这种观点在当前出版的一些音乐著作和一些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际中普遍存在。这种观点的错误性在于割裂了音乐教育与德育的联系,过分强调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区别,过分担心音乐教育被德育取代,或者像过去一样沦为德育的手段和附庸。仔细分析,其与第一种观点一样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大学语文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课程具有通识教育的特点。通识教育指非专业性、非职业性的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道德、情感、理智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只有转换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实现从传统"工具语文"向当代"人文语文"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5):150-155
当前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缺乏综合性的本土文化类课程,国学课程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国学课程可以延续传统文化,还可以提升专业核心能力,在政策和学理方面均有依据。国学课程体系的开设应包括原典类、通说类、拓展类三类,必修10门课,选修5门,共30学分。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诵读原典,采用"问题-探究"型教学方法,创建多元有效的国学交流平台,教学评价应动态化、多元化。另外,还应该理性看待国学,以切实可行为第一要务,绝不"作秀"等。  相似文献   

15.
师范院校中的非师范专业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信心日益缺失.古代文学教学面临着教学时间短、缺少专门的教材、考核方法古板单一和学生关注度不高等诸多问题.教师要选取有代表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系统讲授;要注重授课模式,综合运用多媒体;要改革考试制度,采取多种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发展性教育,它关系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完善和生存能力培养。《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它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其君子人格的养成、文质并重的发展、重视人际的情感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多方面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构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肯定当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在教材翻新、精品课程设置和教学信息交流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同时分析了改革的现状,从课程体系、教材内容等方面指出其不足之处;从而提出今后改革的设想:关键要树立教育创新的理念,进一步切实地改革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以扩大“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语文教学情况调查分析及教学改革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社会对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的地位问题关注,加大其权重或减少其课时份额,成为高校决策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新疆医科大学学生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尽管学习压力大,大部分医科学生仍渴望通过学习大学语文提高综合素质.医学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既重要,又必要,但教学内容应尽可能体现医学特色.  相似文献   

19.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文本解读方面的缺陷,主要体现为随意性阅读、浅薄化阅读和从众化阅读较为严重,缺乏阅读的准确性、深刻性和个性。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是相关的文本解读知识欠缺,以及进行独立文本解读实践的时间少、力度小。为此,宏观上,须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中观上,须对相关课程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微观上,须设计独立的文本解读训练板块,对师范生进行目标化的层级解读训练。  相似文献   

20.
普通师范类高校汉语语言文学专业肩负着培养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语文教师的重任,实践能力与素质的加强是本专业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却呈现出严重不足的状态,毕业后的学生在教学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加强实践性教学可以尝试从四个方面进行变革。一是实践性知识的加强。二是实践性教学理念的确立。三是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四是考核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