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乙两人共养鸡55只。如果甲卖掉自己养鸡数的3/5,乙卖掉自己养鸡数的3/10,则两人余下的鸡的只数相等,问甲、乙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只鸡?  相似文献   

2.
阅读理解类试题的文字叙述一般较长 ,信息量较大 ,各种关系错综复杂、不易梳理 ,因而应使学生搞清楚试题中各种量的关系、位置特征或数量特点 ,并根据试题所向去作出正确的解答。一、考查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例 1 甲、乙两名射手在相同条件下打靶 ,射中的环数分别如图 1、图 2所示 :  利用图 1、图 2提供的信息 ,解答下列问题 :(1)射手甲射中环数的众数是 ,平均数是 ;射手乙射中环数的众数是 ,平均数是。(2 )如果要从甲、乙两名射手中选一名去参加射击比赛 ,应选谁去 ?简述理由。 (广西 )解 :(1) 8,8;9,8。(2 ) 甲、乙两人射…  相似文献   

3.
[题目] 甲、乙两个小朋友各有一袋糖,每袋糖不到20粒,如果甲给乙一定数量的糖后,甲的糖粒数就是乙的糖粒数的2倍,如果乙给甲同样数量的糖后,甲的糖粒数就是乙的糖粒数的3倍,甲、乙两个小朋友共有糖多少粒?  相似文献   

4.
题目:甲、乙、丙、丁、戊共有480粒糖果。甲给乙一些糖果,给的糖果数恰好等于乙手里的糖果数。乙给丙一些糖果,给的糖果数恰好等于丙手里糖果数。依此类推、直到戊按照甲手里的糖果数给甲同样多的糖果。最后五个人的糖果数相等,问原来各有糖果多少?解题思路:根据题意可知,最后每人是480÷5=96(粒),用倒推法解较为简便列表分析如下从表中可明显看出五人原来各有的糖果数如下。甲:141,乙:93,丙:90,丁:84,戊:72。筌原来各有糖果多少个@肖正利  相似文献   

5.
一、填空题 (每小题 3分 ,共 30分 )1 计算 :( - 2 ) 2 - 5=.2 在函数 2 -x 中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3 已知a =3,b=6 ,那么a和b的比例中项是.4 已知梯形的上底长是 3cm ,它的中位线长是4cm ,则它的下底长等于cm .5 已知梯形的底面半径为 4cm ,高线长为 5cm ,那么它的侧面积为cm2 .6 甲、乙两人比赛飞镖 ,两人所得平均环数都是5环 ,其中甲所得环数的方差为 5.1,乙所得环数如下 :2 ,x ,5,7,8.那么成绩较为稳定的是(填“甲”或“乙”) .7 光线以如图 1所示的角度α照射到平面镜Ⅰ上 ,然后在平面镜Ⅰ、Ⅱ之间来回反射 ,已知∠α =6 0° ,∠…  相似文献   

6.
一、复习铺垫,疏理沟通1.填空.(集体讨论后指名回答)(1)甲数是乙数的2/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3,甲数是乙数的( )倍.(3)甲数是乙数的25%,甲乙两数的比是( ),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2.根据“甲,乙两数的比是3:7”,在空格里填上分数.(1)甲数是乙数的( 〕,乙数是甲数的( ).(2)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乙数占两数和的( ).(3)甲数比乙数少( ),乙数比甲数多( ).  相似文献   

7.
假设法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有些应用题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数,思考的时候,可以假设要求的两个或几个未知数量相等,或者先假设要求的一个未知数量是题里的某一已知数量,然后按照题里的已知条件推算,最后加以适当调整,即可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1.三只船共运木板9300块。甲船比乙船多运300块,丙船比乙船少运600块。三船各运多少块? 思路:假设甲、乙、丙三船运的木板块数—样多,那么甲船就要比原来少运300块,丙船就要比原来多运600块。这样,三船运的总块数就成为(9300-300 600)块,恰好是乙船运的块数的3倍,从而可以求出乙船运的块数。  相似文献   

8.
有这么一道题:甲、乙、丙三人相互传球,由甲开始,经5次传球,仍回到甲手中的概率为多少?这道题应该说难度不大,甚至可以用枚举法数出所有回到甲手中的情况,然后再除以总情况2~5,即为结果.但如果次数为n时,就不是那么简单了.甲、乙、丙三人相互传球,由甲开始,经n次  相似文献   

9.
[题目]把一堆糖果全部分给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原计划甲、乙、丙三个小朋友所得的糖果数之比为5∶4∶3。实际上,甲、乙、丙三个小朋友所得的糖果数之比为7∶6∶5,其中有一个小朋友比原计划多得了15块糖果。那么,这个小朋友是谁呢?他实际所得的糖果数是多少块?  相似文献   

10.
本教材是按照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编写的。与传统教材相比,无论是教材内容的设置还是知识呈现的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的概念数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又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具体的生活经验,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数的概念。比如,教材在第3页安排了猜数游戏:甲:你能猜出我们家养了几十只兔子吗?乙:40只。甲:不对,猜少了。乙:70只。甲:又猜多了。乙…  相似文献   

11.
小王、小李、小张三个人练习射击。他们都射了三枪,中靶的环数从高到低是:10、9、8、5、4、3、2、2、2环,而且这三个人射中的总环数同样多。已知他们在射第一枪时,小王射中8环,小李射中2环,小张射中3环。那么,这唯一的一枪10环是谁射中的呢?  相似文献   

12.
六年制小字数字第十一册分数应用题配套练习中有这样一组题:(1)甲数是乙数的3/5,乙数是甲数的()/(),乙数比甲数多它的()/(),甲数比乙数少它的()/()。(2)甲数比乙数多[或少]它的2/5,乙数是甲数的()/(),乙数比甲数少[或多]它的()/()。学生对将标准量看作单位“1”的解答方法不  相似文献   

13.
[题目]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4/5,从两个书架上各拿出50本书后,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2/3。甲、乙两个书架上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相似文献   

14.
一、填空(20分)1.一个数是由9个十分之一,4个百分之一组成的,这个数写成小数是();它的小数单位是();这个数写成最简分数是()。2.0.5=()%=(1)=():5。3.100减少20%后,再增加20%,就成了()。4.一堆梨平均分成4份比平均分成3份每份少5千克,这堆梨有()千克。5.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是6,它们的比是21:23:65,甲数是(),乙数是(),丙数是()。6.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它们的底面积相等,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121倍,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7.在一幅比例尺是1:25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4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千米。8.两个棱长是4…  相似文献   

15.
一、认真理解,细心填空1.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已达1295300000人,这个数读作(),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2.3.4小时=()小时()分,10立方米8立方分米=()立方米。3.两个连续偶数,甲数比乙数多25%,甲数是(),乙数是()。4.5÷()=0.625=()24=()(∶)=()%5.如果甲数=3×3×5,乙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解应用题时,往往因思维受阻而“卡壳”,如“甲、乙、丙、丁四位小朋友合买一个篮球,甲付的钱数是其余三人所付总钱数的1/2,乙付的钱数是其余三人所付总钱数的1/3,丙付的钱数是其余三人所付总钱数的1/4,丁付了39元。  相似文献   

17.
问题征解     
《时代数学学习》2006,(10):11-11
[问题1,10]已知甲桶中有酒精5kg,乙桶中有水10kg,现分别从甲、乙两桶中各取同量的酒精和水倒入对方桶内,然后从甲、乙两桶中取上述同量的混合液倒入对方桶内,这时,甲、乙两桶内的酒精浓度(质量分数)相等,问这两次混合过程中倒入对方桶内的量是多少?  相似文献   

18.
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遇到数量关系比较隐蔽的题目,有时会束手无策,不知从阿想起,有时思路被阻断想不下去。遇到这些情况,我注重从下列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去想。一、借助图形探索思路例甲、乙两辆汽车共拉苹果若干筐,其中甲车拉的苹果占60%。如果乙车给甲车12筐,则乙车余下的筐数占总筐数的25%。甲、乙两车各拉多少筐苹果?  相似文献   

19.
如左图,OA与OB是相交于O的两条铁路线,在AOB内有一家工厂P.现在要求在铁道线OA及OB上各建一转运站甲和乙,使得从P到甲,再从甲到乙,然后从已返回P的总路程最短.技术科有设计员张华,他考虑到O点既在铁道线OA上,又在铁道线OB上,不如甲、乙两站都设在O点上.这样从P到甲,再由甲到乙,然后由乙返回P不就成了两线段PO与OP的和吗?他认为甲、乙两站均设在O点最好.利用你们最近学过的几何知识,分析一下张华的设计方案是不是最优方案?如果是,试说明道理;如果不是,请你设计出最为合理的方案来.解答张华…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准确定位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本文拟通过“方差”的教学片段反思,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教学片段]师:在甲、乙两名学生中选拔一人参加射击比赛,对他们的射击水平进行了测试,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环数如下:甲:7、8、6、8、6、5、9、10、7、4乙:9、5、7、8、7、6、8、6、7、7师:该选谁?生:求他们的平均数便知选谁.计算快的学生马上自我否定,因为两者平均环数都是7,根本无法确定谁胜出.教师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组成学习小组,探究合适方法.此时课堂热闹非凡,失去了一些“秩序”、一些威严.却使学生获得了更大的探究自由,不一会儿,便有不少学生要求表达观点,有一学生急不可耐地走上讲台,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并结合图形讲解乙的图像较甲而言,在平均数的上下波动较小,由此确定选乙,全班同学情不自禁为他鼓掌祝贺,该生美滋滋地回到座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