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赏读是我的语文教育理想,它意味着学生对语言文字中美好的“人情物理”的认同与接纳、欣赏与享受;意味着情感上、心灵上、思想上的沟通与对话;意味着对文本中内容与形式上的“美”的链接与体验……《小镇的早晨》上完了,学生早已蹦出教室游戏了,而我心中却仍然回味着课堂“赏读”的一些细节。现场:今天的赏读是从我的这段谈话开始的:“小镇的早晨多美啊,作者最后说,确实,《小镇的早晨》如同一幅风景画,只是作者不是用色彩、线条,而是用语言来描画的,这样的语言不仅有色彩,还带着深深的情谊。我们读书就是要有一种本领,能够将文字还原为丰富…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全诗文字平易,情感真挚,奇境迭出,珠玑纷呈,真可谓妙不可言.怎样引导学生品其妙处,悟其妙道呢?我在教学时设计了赏读"三部曲",即序诗对读、"诗眼"悟读、美点品读.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并提出了“以学定教,教是为了学”的响亮口号。我根据学生“学”的特点,来设计“教”的方式,尝试性地上了一节语文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的母亲》这是一篇自传,回顾了作者自己所走过的道路,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从而表达了对母亲深挚的怀念和敬爱之情。我在教读本文时,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他们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从而使自己在教学中有了很多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不单是教师“教”的结果,必须由学生自己借助语文文本,将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内化成生命个体的一部分。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对语言文字的自我感悟,从阅读中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形成阅读感悟能力呢?我的实践是: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阅读,让“自读”孕育“自悟”。  相似文献   

6.
孙群力 《现代语文》2006,(4):110-112
王尚老师和西渡先生主编的《现代语》(初中读本)是一本编写极其严谨、选相当精当、点评非常到位的好书。它的读对象是初中生,但作为一个有着十多年教龄的高中语老师的我,每次捧读,还会兴意盎然,幽思不倦。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编时时都在引导着读走入纯净的语世界,激励着读探求汉语言曼妙的灵魂内核。在此,我就初一(上)第二单元“叫醒你的耳朵”中的《济慈〈蝈蝈与蟋蟀〉译三种》进行对比赏读,并期望自己能借此找寻到中国现代诗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许云劼 《现代语文》2014,(10):78-79
在旧有观念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边倒”的,是“填鸭式”的,是以“知识的拷贝”为主要手段的教学。这样的师生观、教学观严重地压制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也不利于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更加跟不上不断改革、强调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高考。  相似文献   

8.
关于课堂教学中师生主客体关系的研究.经历了“教师主体”、“学生主体”、“双主体”等各种讨论,似乎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然而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应对学生有着一种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获得相关体验。如何才能做好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