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锡厚同志筚路蓝缕,终于完成《王梵志诗校辑》大著.这是在《敦煌变文集》之后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草创之功不易有,粗疏之失难免无.项楚同志《〈王梵志诗校辑〉匡补》纠误补阙,使不少疑难爽然获解,令人感奋.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需要群策群力,愚者之千虑或可补智者之一失.《匡补》一文分载《中华文史论丛》一九八五年第一辑和《敦煌研究》总第四期,本文就《敦煌研究》所载部分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个别问题也涉及蒋绍愚先生《〈王梵志诗校辑〉商榷》和袁宾同志〈王梵志诗校辑〉校释补正,以期研讨.只得暂时劳,旷身入苦海.(○一六)  相似文献   

2.
王梵志诗发现以后,引起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极大的关注,研究的论著也逐渐地多了起来。最近,我读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的、项楚校注的《王梵志诗校注》,简称《校注》;又翻阅了中华书局1983年10月出版的、张锡厚校辑的《王梵志诗校辑》,简称《校辑》;还阅读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8月出版的、张锡厚辑的《王梵志诗研究汇录》,也引起我对王梵志诗的浓厚兴趣。在阅读以上三书的过程中,我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现在写出来,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1.貌哨(1)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002)张锡厚注:“貌哨:唐代口语,指脸色难看。”(《校辑》2页注[三])释义不妥。项楚注:“貌哨:应是丑陋之义。”(《校注》16页注[六])近是。  相似文献   

3.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饣甫)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东门行》,《乐府诗集》卷三十七)此诗属汉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萧涤非先生《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定为东汉作品。  相似文献   

4.
《王梵志诗校辑》匡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在对王梵志诗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王梵志诗校辑》(张锡厚著,中华书局1983年10月第1版)中出现的漏校、误校、误注及整理失当之处,提出了一些匡补意见。《〈王梵志诗校辑〉匡补》全文约七万字,其中一部分已发表于《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第一辑。  相似文献   

5.
《诗·邶风·柏舟》的主旨,历来见智见仁,概为三说:一为仁人不遇说,二为弃妇之诗说,三为妇人自誓之诗说。从《孟子》、《左传》的记载中可以考见,先秦时期人们已确认此为仁人不遇之诗。而此诗最后一章中"如匪瀚衣"句,"匪"当为"篚","瀚衣"即"翰音",此句喻己"如笼中之鸡"。故本文认为此诗主旨当以《诗序》"仁人不遇"说为是。  相似文献   

6.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疏证》颇有误漏。对"晋平原相陆机"、"其源出于陈思"二句的《疏证》补正如后:1.《疏证》所引"曹旭《诗品集注》校云"以下文字,不是曹旭校文,而是张锡瑜《钟记室诗平三卷》之校语。2.陆机任职有作"平原相"者,有作"平原太守"者,有作"平原内史"者,《疏证》谓"不能确定何者为是"。按三者是互称,可通作。3.《疏证》谓"陆机诗今存104首,其中五言诗60余首"。按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陆机诗120余首(含残句),其中五言诗80余首(含残句)。但逯氏还漏辑《答潘尼诗》(四言)一首。4.《疏证》赞同曹道衡说:陆机是"吴郡吴(县)人(即今苏州人)"。按陆机是华亭人,但未见历代《地理志》说华亭属吴县。5.《疏证》述陆机诗之体源节,还有两处"硬伤";同时,此节可补者尚有不少。  相似文献   

7.
[案例]执教《回乡偶书》一诗,当学生读到"乡音无改鬓毛衰"时,一生突然举手——生:这个"衰"是个多音字,在这里不读"shuāi",应该读"cuī"。(学生抬起头看着他,一脸不惑)  相似文献   

8.
王观,字通叟,如?(江苏如?县)人、(一作江苏高邮人)生卒年不详.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元丰二年(1079)为大理寺丞,知江都县,因事(一说枉法受财,一说官翰林学士时,应制作《清平乐》词,以媟渎罢职)除名永为编管,遂自号"元丰逐客",或称"王逐客",恃才放诞,与陆子履友善.词集名《冠柳集》,不传.《全宋词》存词仅十六首,《全宋词补辑》从《诗渊》辑得《减字木兰花》十二首,均为寿词.王观生活的朱嘉祐、元丰派间,正是宋词发展的鼎盛时期.其登第前二十三年(10  相似文献   

9.
<正>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之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历来入选各类唐诗版本皆注明另一诗题,即《陪侍郎叔华登楼歌》,此题名见于宋人所辑《文苑英华》,诗中内容亦稍有不同。然而教材注释中并未指出这一点,其配套的教参所摭取的简析亦有舛误之处。笔者不惴简陋,也来谈谈对此诗的理解。到底此诗是李白与族叔李云的饯别之作,还是与族叔李华的游宴之作?不少研究专家认同于后者。先看李云其人,新旧唐书皆无其传略,郁贤皓考诸《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下》云:"道王房有道孝王元庆曾孙名云,乃敷城郡公李诞孙,右千牛将军李岑子。李云嗣敷城郡  相似文献   

10.
孙望《全唐诗补逸》卷十七无考类辑有舒信道诗一首,题为《甘蔗诗》,附有小注云:“舒信道,无考,诗一首。(全唐诗无舒信道诗)”。按,孙望原诗辑自《渊鉴类函·果部·甘蔗六》,补逸误作“甘蔗五”,书系清圣祖命张英等所纂,实不足为据。考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后集卷四《果部·甘蔗·赋咏祖》,录有舒信道咏甘蔗诗,唯“还”作“仙”,“当垆”作“垆边”,“让”作“酝”,“祖”作“袒”,文字与孙先生辑诗稍异。同书前集卷一《花部·梅花·赋咏祖》有舒信道“短笛楼头三弄夜,前村雪里一枝春”句,胡应麟《诗薮》杂编卷五:“李定、舒亶,也知其为凶狡亡赖而不  相似文献   

11.
伏肉岁不食《王梵志诗校辑》收《逢难倘能忍》:“伏肉岁不食,病乌人不弹”。张锡厚先生注:“皆为俚语”。余不及.“伏肉岁不食”,语不可解。“岁”,《辞源》共收五个义项:(一)、星名,即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学过程】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读题目。读准"偶"字,问:我们在哪里见过?2.读作者名,背《咏柳》。3.朗读整首诗。(重点夯实诗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指导读好"鬓""衰",了解"鬓毛"的意思)【评析】联系熟悉的词语复现,能强化生字的读  相似文献   

13.
嗟来之食     
<礼记·檀弓下>记载:"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相似文献   

14.
(一) 林觉民《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1981年3月版的高级中学课本第二册P·280注云:"〔太上之忘情〕古人有'太上忘情'之说,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忘了喜怒哀乐之情,就是没有感情的意思".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不明典故而随文释义的臆想之说.所谓"古人有'太上忘情'之说",不知根据何在.据我们查考,则"古人"只有"圣人忘情"之说,而无"太上忘情"之说.现将我们所考查陈列于下.  相似文献   

15.
《江上别流人》一诗,孙望先生所辑《全唐诗补逸》(中华书局版《全唐诗外编》第三编)卷五题作王维诗,并注曰:“见《永乐大典》卷三○○六。九真。人字(五函四十二册)。”按此诗又见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孟浩然集中,题下无注,故不属逸诗。然此诗作者究竟是王维还是孟浩然呢?  相似文献   

16.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这首题为《东门行》的汉乐府,见于于《乐府涛集》。余冠英先生选注的《乐府诗选》也选了这首诗,并象上面引的那样加  相似文献   

17.
“得无……乎(耶)”这种句式虽说固定,但翻译时又相当灵活.(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2)日饮食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3)得无教吾猎虫所耶?(《促织》)(4)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有些参考书将以上四句中  相似文献   

18.
署名"后村居士编集"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后村千家诗》)中,笔者查到几首佚诗,现录如下: 卷七六八韩溉集失收《云》:"轻惹离愁霭落晖,如车如盖早依依.山头触石应长在,天际从龙自不归.莫向隙窗笼夜月,每来仙洞袭行衣.春风淡荡无心后,见说襄王梦亦稀."  相似文献   

19.
2013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诗歌赏析题用王维《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五律一首.原诗云: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诗见《王右丞集笺注》卷七) 试卷16题:赏析"莺啼过落花"中"过"字的表达效果.(4分) 案:摩诘此诗,"过"凡两见.一为诗题——"见过"连用,解释为拜访,此无异议.一即颈联,为考卷出题点. 首联"松菊荒三径",出《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诗人自比渊明处士,以见品节.下句引庄周《天下篇》"惠施多方,其书五车",以显其学.  相似文献   

20.
敦煌研究院藏《李君修慈悲佛龛碑》(简称《圣历碑》)碑阳第20行:"推甲子四百他岁,计窟室一千馀龛."赵红《<敦煌碑铭赞辑释>补订》以"他"字不合古代汉语语法,欲改为'餘'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