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先知书是《圣经》中重要的神学经卷,其中以《约拿书》最具特色。其文本虽被赋予了庄严神圣的主题,却披上了喜剧性色彩的外衣,这与其它先知书的写作风格迥然不同。本文即从喜剧性人物,喜剧性情节和喜剧性语言三个方面对其喜剧特征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李茹 《文教资料》2009,(26):18-19
在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雷特>中,有机敏聪慧的正面人物、伪善攻奸的反面人物、痴情善感的女性,以及幽默风趣的小丑等,这些人物在一定程度上都表现出他们性格的喜剧性一面,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他们性格的真实性,更显示出莎士比亚卓越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是英国最著名的戏剧家其作品《冬天的故事》是很值得学习的。西西里国王因为受内心嫉妒的驱使从而怀疑自己的妻子和自己的好兄弟之间有不光彩的关系。这个文本的主题的分析可以通过分析很多细小的意象从而表达了主题。石像的使用以及最后的妻子的觉醒是充满了寓意的。对这些意象的深层次理解可以达到对主题的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鹿鼎记》是一部充满喜剧色彩的作品。作者金庸运用狂欢化喜剧、讽刺性喜剧、幽默喜剧三种形态及高超的喜剧手法以观察社会,解读世事,使该小说成为其喜剧性小说中的里程碑之作。  相似文献   

5.
霍桑擅长探索人的复杂心理和罪恶对人造成的道德、情感、心理上的影响,笔下的人物大多是圆形人物。文章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霍桑代表作《红字》中三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性格,进而揭示霍桑笔下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相似文献   

6.
《陌上桑》一诗在表现形式上最大的特征就是它的喜剧性,而以喜剧的形式来表现平民的抗暴则是本诗喜剧性的重要内涵。由这一观点出发,可以对《陌上桑》自身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作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李逵负荆》是元杂剧“水浒戏”里最优秀的剧本。它之所以深受人们喜受,是因为它具有强烈的喜剧效果。这一喜剧效果,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的:一是作者根据读者和观众的心理需求,制造了轻松愉快的喜崦气氛;二是本剧成功地塑造了李逵这个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喜剧色彩。其中,第二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玛蒂尔德在许多人的眼里,一直都是一个因爱慕虚荣而导致悲剧的典型形象,她戴着这顶纸糊的高帽在人们的意识里定格了很多年。其实,作品唯一的一处议论中"成全"一词,值得玩味;主人公性格前后的变化,令人深思;结尾戏剧性的出人意料的情节,给人遐想。从以上这些方面,不难发现作者的良苦用心和创作意图。他要让这位诚实勇敢、饱受十年辛苦磨难的劳动妇女,最终得到精神品质和物质财富的双重报答。  相似文献   

9.
庐剧是安徽省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讨学钱》作为庐剧的传统小戏,尽管情节设置稍显简单,但剧中幽默诙谐的人物形象、特色鲜明的喜剧技巧以及细腻精湛的表演艺术,令其成为庐剧最具经典性的喜剧作品。  相似文献   

10.
《孪生兄弟》是古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的传世之作,而《错误的喜剧》是莎士比亚喜剧的尝试之作。《错误的喜剧》对《孪生兄弟》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模仿中有继承,也有发展。我们可以从两部喜剧情节的设置,喜剧人物的性格,喜剧手法及语言方面探讨莎士比亚《错误的喜剧》对普劳图斯《孪生兄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通过对鲁迅《故事新编》的八篇小说的喜剧特色的解析,使人们对中国传统中的神话英雄(从女娲到后羿、夏禹)与对圣人们(从孔子到庄子、老子、墨子,以及伯夷、叙齐)作了一次全新的审视。在《故事新编》中,作把这些英雄和圣人从神圣的高台上拉回到日常生活中,抹去了他们头上绕之不去的神光,还以常人、凡人的本相揭示了他们身上的矛盾和遭遇的尴尬与挫折,以及他们的欢乐与痛苦。展示出鲁迅无羁的艺术创造活力,从而彰显出《故事新编》之于当代学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喜剧性语言的研究通常作为文学或者戏剧美学的一个附庸和补充,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很少。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喜剧大师,在喜剧创作中进行了丰富的喜剧性语言实践,其喜剧性语言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一些学者对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整体语言做了研究,如"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多样性"[1]等,但是都没有对莎士比亚的某一剧本进行详尽的语言特征分析,尤其没有对喜剧性语言进行分析。《无事自扰》是莎士比亚四部喜剧中十分成熟的作品,它的喜剧氛围直到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令人为之捧腹。从双关语、夸张、反语、反复以及排比等修辞手段对剧本中的喜剧性语言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莎士比亚运用丰富的语言形式构建的喜剧性。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造成喜剧性的重要因素。在小说《红楼梦》中,人物的语言具有喜剧性。这些语言既源于生活.又经过了作者曹雪芹的精心提炼,密切配合了小说中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情节发展,增添了小说的喜剧色彩。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中的很多人物形象,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具有比较鲜明的喜剧性特征。这主要表现为以张飞、曹操等为代表的人物的喜剧性;二角或三角的喜剧性人物关系;以及用对比和白描的刻画手法来增添人物的喜剧性色彩。这些,使《三国演义》这部民族史诗著作,于悲剧意蕴之外,另具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陈淑莹 《考试周刊》2008,3(17):65-68
谢里丹作为英国的戏剧大师在其短短的五年创作时间里虽仅留下六部作品,但有的作品至今还在上演,令观众回味无穷.谢里丹的成名作<情敌>表现出与同时代作品迥然不同的艺术特色:1)针砭时弊的主题:2)个性人物;3)创造性的语言.剧作家通过此剧讽刺了当时资产阶级贵族青年对于流行的感伤主义小说中的各种浪漫思想的迷恋,揭示了感伤主义文学的毒害.  相似文献   

16.
丁西林是一位出色的喜剧作家,他最后创作的《妙峰山》现实针对性强,剧情起伏变化大,人物机智幽默,充分体现了其喜剧特色。  相似文献   

17.
在《智慧的葫芦——阿凡提的故事》中,阿凡提是一个没有失误的正面喜剧英雄。这是一个善于同国王交往并勇于代表民意揭露国王贪酷的人物。作品常用的喜剧手法是反常比较法、反转法、引申法,以此来结构自己的喜剧故事。幽默诙谐的语言是阿凡提故事成功的奥秘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60年代,"中间人物"论观点的提出,旨在希望创造一种更新颖的人物类型.在"英雄人物"为中心的革命文艺观念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中间人物"本有可能成为"英雄人物"的配角.然而,"中间人物"自身的矛盾个性和某些喜剧特征 ,使之被认为是一种消极力量.这便使"中间人物"对"英雄人物"构成了一定的美学"威胁".因此,在当时,"中间人物"论被"颠覆"的命运也就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三国演义》中不少人物均是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智者.然而,亦有不少人认为他们只是一般巫师术士,称不上是智慧的化身.事实上,许多《三国演义》人物皆有巫师的影子,尽管他们缺少了与神相通、驱邪治病的能力,但仍能通过观天象测吉凶、观人相测前途,可见他们之熟谙巫术.虽然神化色彩不及远古巫术般浓烈,但在《三国演义》里仍可体现一种神秘无形的互渗关系,其中占星、通天便最能代表人物之巫术形象.通过分析《三国演义》数个代表人物之巫术形象,可让学界了解到《三国演义》中较少人讨论的人物巫术形象,以及其文学功能和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富有喜剧色彩的人情小说。本文试从闹剧式喜剧、讽刺喜剧、幽默式喜剧几个方面阐述小说的喜剧性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