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教育》2009,(5):60-60
也许是受着《傅雷家书》的影响,许多作家都喜欢出版自己同子女交流的书,以表达自己培养孩子的可贵经验。这一次,龙应台拿出的一本《亲爱的安德烈》,则明显有种标新立异的气质,大有超越前人的架势。她写育子心经,是把自己的儿子作为一个18岁的青年标本来研究,与之进行深度的心灵对话的。她的目的是去探求一个18岁青年丰富而奇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3.
用“如饥似渴”来形容我读这本书的感觉,丝毫不过分。一边听着舒缓的音乐,一边以惊人的速度读完这本书,突然觉得,遇到《亲爱的安德烈》,是我的幸运,更是我的幸福。因为,我跟龙应台有着相似的期许和忧虑。  相似文献   

4.
5.
陈先哲 《广东教育》2009,(12):68-69
家庭教育是什么?《辞海》的解释是:“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主人公安德烈的形象进行分析,从而解读作品丰富的内蕴。认为接受主义是安德烈自主人格沦丧的症结所在,而小说是对传统文化的生存与发展进行了感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菲莉达》是南非当代著名作家安德烈·布林克于2012年8月推出的一部力作,它成功入围当年布克奖长名单。该小说以作者家族的史实为依托,讲述了女奴菲莉达追求自由的悲惨遭遇。作家在鞭挞腐朽的奴隶制的同时,也希冀通过这部小说向在奴隶制束缚下,如菲莉达般伟大、坚强、勇敢的女性致敬。本论文拟将作为新作推荐,以期有更多的读者能领略到这部作品的非凡魅力。  相似文献   

8.
正《亲爱的安德烈》里有家国天下的情怀,有两代人心灵的碰撞和交融。对于族群问题和身份认同、民主自由和个体权利、价值取向和职业规划、流行文化和艺术鉴赏、衰老、死亡以及恋爱等方面,龙应台和安德烈都思考、解剖。整本书中贯穿着坦诚和爱。作为一名教师和家长,我更愿意分享关于爱和成长的一些感悟。一、对生命的敬畏流淌在龙应台笔端的爱,没有一点点对生命的傲慢。充盈其间的,是一份浓浓的对生命的敬畏。  相似文献   

9.
"突变"是铁凝中短篇小说创作中较为常用的叙事策略,铁凝善于抓住关键的叙事点,将突如其来的变化适时嵌入叙事过程,形成更为多义的开放式结局和极具穿透力的审美效果。本文以《安德烈的晚上》为例,对此进行分析,并尝试概括"突变"的叙事意义。  相似文献   

10.
“鸥,喜欢妈妈吗?”“不喜欢,”一顿,响亮地,“——爱!”这是儿子大鸥小时我们常做的游戏,而且乐此不疲。我们,严格来说是我,把“爱”当做了“喜欢”的更高呈现:喜欢不一定爱,但爱必定首先得喜欢。  相似文献   

11.
安德烈·布勒东是法国超现实主义运动的领袖和理论家。文章通过对其美学思想发展过程的勾勒,解读理论家本人与他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审美观。一方面他雄心勃勃,要解决现实问题,用“超现实”去改造社会与人生;另一方面,布勒东在内心建造着属于他个人的乌托邦。这也许就是现代人对自己的某种拯救方式。  相似文献   

12.
瓦·格·拉斯普京是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一批短篇小说新作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俄罗斯农村的眷恋,而且更突出了对社会制度变化的思考。本文主要以短篇小说《下葬》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女主人公巴舒达的悲惨境遇,探究拉斯普京对于社会制度变迁的担忧与批判。  相似文献   

13.
没有亲历过战争的拉斯普京在《活着,并且要记住》这部小说中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把视角固定在了苏联卫国战争即将胜利的最后一个年头,着力塑造了纳斯焦娜这位善良温顺和敢于自我牺牲的小人物。通过对女主人公悲惨的命运及其原因的分析,展现了在国家利益和生活理想对立时道德对她的考验,并运用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了作为人的主要任务。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家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以及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顾连梅 《中国德育》2010,(1):78-79,84
《亲爱的安德列》是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之间的通信集。书信采用平等交谈的口吻,讨论的话题却极为广泛,环境保护、民主意识、道德判断、社会责任、人际关系、民族主义、精英思维、革命冲动、浪漫情怀……字里行间“爱”在闪烁。那是母亲对儿子的舐犊深情,那是母亲对儿子的理性尊重。龙女士是一位用心良苦的母亲,  相似文献   

15.
解构主义为安德烈·勒菲弗尔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在研究范式上,勒菲弗尔破除了传统语言学研究范式的桎梏,从规约性研究走向描述性研究,展现了翻译研究生动的文化图景。在研究对象上,勒菲弗尔突破了“原作中心”论的束缚,考察译入语文化中的译作及其他“改写”形式,使研究广度得以延伸。在研究重点上,勒菲弗尔挑战了长期以来的等值观念,超越具体翻译过程,彰显了译作在社会张力下的形塑之功。勒菲弗尔由此通达文化翻译之途,推动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不断发展,但亦有致研究偏离本位、泛化、忽视文本目的之虞。  相似文献   

16.
张莉 《教育文汇》2008,(10):55-55
晚上,不知窗外是否有月光,坐在舒适的沙发上,打开电脑,与我的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一幅幅触目惊心的汶川地震照片所展现的内容:逝去的小小的生命,痛苦的憔悴的你们。  相似文献   

17.
18.
孙犁的《铁木前传》作为十七年文学中一部特殊的作品,以大的时代背景为主题,在合作化叙述模式的背后隐藏着作者在特殊时期对人性的挖掘,小满儿这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更是寄托着作者对人的同情,使作品成为孙犁人道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阎连科的《丁庄梦》是中国第一部描写艾滋病题材的长篇小说,全书以中原地区曾经发生的艾滋病蔓延为背景,叙述了当人类被突然抛入自己制造的灾难时,他们形形色色的人性大爆发。本文结合其具体文本,从丁庄人卖血时的疯狂及热病爆发后的苦苦挣扎两方面入手,力图揭示人性之舞在文明失范的条件下是如何裂变,又是如何经受考验从而保持自己美好的一面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