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宇澄的《繁花》围绕三位男主人公沪生、阿宝和阿毛的人生经历讲述了20世纪下半叶上海市井生活的百态。《繁花》作为一部地域小说,在题材上通过衣食住呈现鲜明的上海地方特色;在结构上采用双线并行、交叉叙述的叙述方式;在修辞手法上运用多种隐喻手法使小说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在语言风格上将上海方言与普通话巧妙融合,同时穿插多种方言,以人物对话推进故事情节发展,以宏大的视角囊括上海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作家对老上海的追忆和对现实的迷茫感伤,仿如一部上海“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16,(9):66-70
《繁花》借以吴侬软语的韧性与情致,遵循再现世俗生活的内在逻辑,进而展现小说中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小说中,"不响"与"饭局"为文本提供了饶有形式的留白空间和象征化空间,从中隐喻人们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的焦虑意识。在此,以精神分析学中的"焦虑"及"焦虑的防御机制"等内容为基础,分析小说中人物焦虑的原因及表现,以此来探讨作者试图建构个人话语以抵消焦虑意识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海上花列传》,经由穆时英、张爱玲、王安忆等作家作品,再到《繁花》,上海文学织成一张绵密的互文性网络,描绘出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在上海的生存体验;并借助城市光影声色的时空变化、光影声色里的“花”(女性)形象、城中人的心灵状态,来表现城市历史的“核”和日常生活的“壳”,由此指向一种具有整体性的现代都市文明。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上海怀旧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繁花》与《长恨歌》作为上海怀旧的代表作,以各自的方式追忆曾经的上海。《繁花》通过描写不同人的命运来展示平民眼中的上海,既有温情的回忆又有淡淡的忧伤。《长恨歌》以王琦瑶的一生表现上海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风雨漂浮,刻画出上海弄堂里不问时事的小资情调。两部作品通过对旧上海的文化追忆和想象,渴望重新建立城市定位,寻找城市自我。  相似文献   

5.
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因素。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时期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的结题成果———《高师素质教育导论》(胡相峰、段作章著 ,吉林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版 ) ,全面、系统地研究和探讨了高师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目标体系、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我认为这部学术专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学术追求 :其一 ,系统研究 ,建构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我国关于素质教育的研究始于 1 980年代末 ,经过十余年的理论研究 ,已初步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但是 ,在高等教育领域是否应…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Technology in Education,ISTE)是一个专业教育组织。它与联邦教师培训和评鉴委员会、联邦教育部合作研究制定了教师和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它开发了培养教师项目的课程标准,除制定了为全体教师推荐的技术基础、教育计算机技术素养的基本认可标准外,还制定了教育计算机技术管理人员的高级纲要标准。在此,我们将美国《教育计算机技术管理人员的高级纲要标准》介绍给国内读者,以期对我国目前开展的信息技术教育和“校校通”工程以及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对金宇澄《繁花》地方性生产的分析必须将"内容"、"形式"及其"生产机制"的研究综合起来。其首发之地"弄堂网"中的分论坛"文字域"所形成的"上海人讲述上海人自己的故事"的文学场决定了《繁花》用上海闲话讲述上海记忆的特点。在"收获"版《繁花》中,金宇澄将主人公确定为"沪生"(而非"弄堂"版的"腻先生"和"沪源"),显现出着意强化"沪生"们的上海城市市民意识,使之成为"当代上海寓言"的努力。金宇澄在"文艺"版《繁花》中新增17幅手绘插图,建构"上海人的上海地图",展现了上海市民的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8.
《繁花》     
上海作家金宇澄的长篇新作《繁花》,自去年《收获》【长篇专号秋冬卷】刊出,媒体称为"集合了非主流小说元素,通篇小市民的家长里短"的小说,读者点评为"令人欲罢不能的文字",引起文坛关注,位列中国小说学会"2012中国小说排行榜"榜首。日前,修订版《繁花》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繁花》是一部以人物对话为主的长篇小说【附20幅自绘插图,】表现了地域腔调与生活空间,三个上海少年人,不同的家庭背景(资本家、军人干部和工人),各自的情感交往史。结构分两条线索,1960-2000之间的城市,交错现身,两个时空的人与事频繁交替,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闪耀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给读者复杂的时序  相似文献   

9.
《英语语法化的演变途径》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和简评了约翰本杰明公司出版的《英语语法化的演变途径》,向读者展示了部分英语语法结构的历时演化过程,并介绍了脱语法化和象似性的作用等语法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J.蹦khofr的《名词短语》(2002)把名词短语除核心以外的所有成分区分为三个“世界”:定性成分、定量成分、定位成分。作者使用这三个世界来建立一个希望能覆盖各种语言的结构模型。书中尚存问题:只使用“语义靠近”的局限性。“核心靠近原则”需要进一步解释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故事新编》与《呐喊》、《彷徨》相比,呈现出诸多“异端”的色彩,历来难以界定,成为理论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把它归于“(新)历史小说”,也有的称它是“寓言”。因之也出现了许多评述,而各自的路向都不相同。在众声喧哗中,虽不乏发人深省之作,但由于缺少相应的合适的理论视角,未能把《故事新编》的文本置于其共时与历时的背景中作宏观的考察,存在着单纯文本解读法中盲人摸象的通病。  相似文献   

12.
陆明德  南冲 《江苏高教》2002,(4):126-127
为了培养有能力参与未来国际竞争的人才,适应现代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情势,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改革高等教育,特别重视课程和课程改革,其中,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增大基础课比重)和强化学科间相互渗透、设置综合化课程是改革的两大趋势.因而,文理渗透、学科交叉是培养21世纪文科人才的一个新举措.东南大学为了适应教育与国际接轨,适应社会对文科人才自然科学素质的高要求,于1998年起率先开设了"文科大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所编教材经3年试用与不断修改,得到了高教界及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2001年6月,该校吴宗汉教授主编的<物理学概论--文科大学物理教程与实验>一书由东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以下简称教材).该教材被列为东南大学庆祝建校100周年而出版的100本优秀教材之一.著名美籍物理学家袁家骝教授欣然命笔,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相似文献   

13.
王安忆的《长恨歌》实现了对上海的独特寻找。在文化景观上,精彩描绘了弄堂、闺阁、爱丽丝和平安里;在文化风俗上,着意表现了流言、小姊妹情谊和派推;在文化性格上,深刻发掘了上海人的"三小姐"品格、日常主义精神和孤独飘零心态。总之,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上海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4.
埃米瑞·巴拉卡和爱德华·阿尔比同为美国著名的剧作家,巴拉卡擅长写作美国黑人革命戏剧,反映黑人受压迫的处境,以激发黑人为争取种族平等而武装反抗白人的热情;阿尔比擅长创作荒诞派剧作,其作品着力表现美国当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绝以及中产阶级的盲目乐观、精神空虚。独幕剧《荷兰人》和荒诞剧《动物园的故事》分别是二人的代表作,两部作品在剧情结构、叙事主题、写作技巧等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本研究从多个角度对两部作品进行相似性解读。  相似文献   

15.
项士元《台州经籍志》凡40卷,搜罗自隋到民国初台州人士所有著述共计4532部,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参照《四库》划分子目,又有自己的特点。不仅为台州经籍作了一个全面的总结,而且得到当时学界高度评价,如章太炎、马一浮、章箴(太炎之兄)、屈映光、杨晨、曾士瀛、褚传诰均有好评,肯定是书"考证详密,大裨文献"",留心乡邦文献,有功于桑梓"之作用,并以为胜于瑞安孙氏《温州经籍志》和钱唐吴氏《杭州艺文志》。  相似文献   

16.
蔡振翔 《文教资料》2009,(24):45-46
本文介绍了向达的佚文<试论<大唐西域记>的校勘问题>一文的主要内容,旨在供中外关系史特别是<大唐西域记>研究或者中国史学史特别是向达研究的专家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作家王安忆从自觉的女性意识出发,重新讲述历史,反思历史,试图颠覆男性话语中心的统治,从而揭示出女性在历史中依附于男性的从属地位,凸现她们被男性中心话语所遮蔽的被压抑、被漠视、被剥夺的真实的内心生存感受。并希望唤醒女性的独立意识,建立男女两性之间平等交流、尊重差别、互为补充、和谐共生的新型的健康关系,从而使人类发展实现最终的自由和谐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8.
19.
陈福民 《中文自学指导》2014,(1):80-86,F0002
本文从“理想作者”的角度,讨论都市书写的脉络中《繁花》的写作文体与写作主张,分析了作者金宇澄如何规避文学制度的弊端,从叙述姿态上对小说传统有所借鉴扬弃,开创出属于自己的叙述文体,游刃有余地容纳了“现代都市与地方性知识”这两个彼此反对的向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繁花》带给中国当代文学的启示。通过对小说叙述语言的江南语态、语言本身附着的历史内涵、小说形构的特征分析,本文认为,《繁花》使用了一种带有异质性因素的传统语言形式,它的成功在于通过这种语言形式唤醒一种旧语体和与旧语体有关的日常生活观、历史观与美学观,进而使整部小说具有了一种先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