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借助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面具"的象征性意义得以扩展。在《亨利四世》和《脏手》两部西方现代戏剧作品中,隐形的"面具"展现了人物精神层面上对自我认知的取悦与逃避,充分体现了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在文本层面拓展了"面具"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进入现代以来,权力和金钱对人的异化和影响越来越严重。阎真的《沧浪之水》与王跃文的《国画》是我国两部典型的有关官场生存环境中的知识分子小说。面对权力和金钱的诱惑,池大为和朱怀镜最终都选择了屈服,戴上了官场角色所需要的面具。官运亨通后的他们最终在"权力"与"人性"夹缝中迷失成为精神的流浪者。在"权力"与"人性"两极的摇摆导致他们在人格上的严重分裂,身处高位的他们不得不时刻面对心灵的煎熬和灵魂的拷问。  相似文献   

3.
《夜宴》与其说回到了古代政治,不如说借助电影视像重构了后现代的政治图景。它把权力还原为欲望,颠覆了政治合法性;慢镜头的血戏展现了暴力自行其是的美学特征;面具的运用反映了身体与权力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蝴蝶君》作为著名戏剧《蝴蝶夫人》的改写本,自出版以来备受关注,宋丽玲作为其中的女主角展现出了她性格的独特之处。笔者将依据荣格的人格面具原型和阿尼玛及阿尼姆斯原型理论,以宋丽玲的男女双重身份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其性格发展过程中的特点,以揭示其人格面具下自我的认知过程:从躲在女性人格面具下的伪装者到完成了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平衡状态下的独立人格的蜕变。  相似文献   

5.
小说《红字》讲述了一个爱情悲剧,这个悲剧引发了一场复仇大战。本文从荣格精神分析理论之人格面具和阴影分析这场复仇记的受害者和主导者的深层心理,总结人格面具及阴影对个体人格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对同一课题的案例式研讨,是帮助教师在思想认识和实际操作两方面较为成熟的一个好办法。下面以《动物面具》课例研究活动为切入点,通过解读教师在课例研究活动中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的行为,尝试分析教师在实践和研讨中不断反思、不断提升的过程。《动物面具》是大班教研组推出的一个课例研究活动,先由执教老师自行设计活动。吴老师第一方案的目标定位是(:1)通过老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掌握制作面具的方法(;2)激发幼儿参与纸工活动的兴趣,体验制作带来的乐趣。她设计的活动流程为:欣赏范例激发兴趣——老师讲解示范,解决制作…  相似文献   

7.
蓝洁 《海南教育》2014,(18):49-49
在一次培训中观看了两个以《面具》为主题的美术课堂视频后,引发了我对美术本真的思考。前者是一位女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前设计好面具的脸型及可供选择的五官形象,课上让学生在白板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五官来组合拼凑成面具的形象,然后再让学生在画纸上画出想象的面具。后者是一位男教师先展示各种造型的面具,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个完整的面具玩偶。  相似文献   

8.
刘晓春 《文教资料》2007,4(29):25-26
本文主要运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及女权主义批评理论,通过对奥菲利娅在《哈姆雷特》中出现的次数及相关情节的文本细读,分析和评述了奥菲利娅之死,最后得出奥菲利娅之死本质上是以男性话语为权力中心的一种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一个美国奴隶的自述,由他本人亲自撰写》除了正文之外,还有副文本和链文本等伴随文本。副文本是加里森写的前言和菲利普斯的来信,而链文本则是紧随故事正文之后的附录。通过运用伴随文本理论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副文本为正文的叙述戴上了由白人保证人打造的"白色面具",正文正是在这"白色面具"下进行叙述从而构建了自身的真实性,而链文本通过让作者现身对正文进行评论和解释,从而摘下了"白色面具",反抗了副文本中的白人霸权。  相似文献   

10.
马慧萍 《海外英语》2012,(4):204-205
该文运用瑞士心里学家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分析了《呼啸山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人物性格及命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荣格原型理论的角度出发,通过运用人格面具和阴影理论,分析《越过种族线》中浅肤色黑白混血儿艾琳的生存状态,指出人格面具的膨胀和阴影投射所引起的冲突是主人公艾琳复杂而又充满悲剧色彩的性格特征的根源,揭示黑白混血儿在种族文化环境中实现自身自性化历程的艰辛。  相似文献   

12.
1、《君王论》意大利尼古拉·马基维利著。该书分26章,研究如何获得权利和保持权力的理论,并以历史上的君王为例进行阐述。 2、《天体运行论》波兰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著。该书建立了当代天文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话语权力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柯的话语理论聚焦点放在话语与权力的关系上。话语是在人们交流过程中使用的语句;权力是泛化了的"权力意志"。本文揭示了《红楼梦》中王熙凤与贾瑞之间、王熙凤与尤二姐之间的话语权力关系,在权力游戏中,权力者为达到目的而采用了伪装与隐蔽的手段,其本质可以印证这一话语理论。  相似文献   

14.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乔治·艾略特的早期作品之一,以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乡村生活为背景。运用福柯的权力理论,分析阐释小说主人公玛吉在话语权力、规训权力和知识权力交织而成的权力网络中所经受的情感体验与心路历程。这些权力都对玛吉实施了规训,但在权力实施的过程中,玛吉并非完全被动,而是行使着自己的微观权力,从而呈现出权力的互动。  相似文献   

15.
《火男面具》是芥川龙之介创作的第一部短篇小说。芥川通过主人公山村平吉戴着的火男面具和无形有实的各种面具,展示人物与面具之间存在的人格面具化和面具非人格化的多维关联性,并使之贯穿于小说主人公逃避自我、表现自我、丧失自我,最终重建自我的整个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6.
《批评家之死》是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的争议之作,以往对该作品多从其社会话题性上讨论,鲜少有研究者注意到其中的疯癫主题及其与权力运作机制之间的关系。本文以福柯的疯癫与权力理论为视角,分析《批评家之死》中"疯癫与权力"这一主题,以探索疯癫在现代语境下的归宿。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2013,(15):26-27
Q:你的本科毕设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灵感从哪里来? A:我的本科毕业设计的主题叫《面具》,灵感来源于上服装心理学课程时老师给我们看的一个电影《Lietome》,我对这部电影的感悟和记忆都很深,当时就想着通过面具来反映人在不同时候不同的面部表情,或是内心的情绪,善与恶等等。  相似文献   

18.
聂文杰  李世民 《海外英语》2014,(20):216-219
该文基于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并通过分析鲍西亚和巴萨尼奥之间的经济和情感上的权力关系阐释了权力关系在《威尼斯商人》中如何相互作用。文章指出除了压抑性的权力关系——抑制鲍西亚的男性话语,鲍西亚和巴萨尼奥之间也存在着福柯提出的生产或建设性的关系,而正是这种积极向上的生产关系为这部喜剧催生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相似文献   

19.
美国黑人女诗人玛雅.安吉罗在自传体小说《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细诉了她艰难的青少年成长历程。借用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人格面具"和"自性化"概念,并结合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霍尼、马斯洛等的相关理论,对该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玛雅的成长历程是一个逐步摘下消极伪装性"人格面具",转而寻求能适应社会生存、保持自尊与个性、实现自我理想的有效"人格面具",并达成个体"自性化"的过程。该书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按要素分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在分配领域中的运用和发展。客观上,生产要素除包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以外,还应当包括国家权力和土地(使用权)。没有国家权力所提供的基础保障,任何生产活动都无法进行。有必要承认国家权力作为生产要素的观点,承认它与土地以及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共同参与社会分配,从而为国家既以国有土地所有者身份、又以国家权力拥有者的身份,分别参与社会分配,提供基本理论依据,并对劳动者为何创造出价值却不能参加利润分配、特定的社会人群(包括特定部门、行业、地区、组织、人员等)不创造价值却能够无偿地获得财政支出的现象,作出科学的阐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必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关系,从按要素分配理论的角度出发,在财政法制领域,遵循“以国家为主体、以社会为本位”、“以稳定为基础、以发展为目标”、“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等原则,明确财政法与相关部门法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以《宪法》为统领,以《财政法》(基本法)为中心,以《财务会计法》、《税收法》、《国家预算与决算法》、《社会保障法》等相配套的社会主义财政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