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新桥 《新闻前哨》2013,(1):99-101
在企业危机管理过程中,广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危机发生之时,企业有必要针对危机对原有的广告策略进行调整。为遏制危机借媒体之势蔓延,广告应急也不能忽视公众的媒体平台。本文提出建立以广告为导向的危机应急机制的观点.以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为主线.研究不同媒体下的广告策略。同时提出由“生物应激”反应联想到的广告应急机制的观点,并将之与企业危机广告应急的可行性方法联系起来,为企业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参考措施。  相似文献   

2.
陈超 《新闻记者》2002,(1):68-70
近年来 ,广告经营行为介入新闻业务的势头很猛 ,出现了大量“新闻性广告”和“广告性新闻” ,给新闻传播学和广告学理论界带来一定的混乱局面。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 ,分析两者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以便在理论和实践中分清新闻和广告。 (本文中的“广告”是指大众媒体广告 ,而且仅指商业广告 )“新闻性广告”和“广告性新闻”是一种异化1.新闻与广告不能相容“新闻”与“广告”定义很多 ,但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目前 ,权威理论普遍认为 :新闻强调“新”、“真实客观”、“迅速传播”、“具有新闻价值” ,是“时间的易碎品” ;广告包括…  相似文献   

3.
著名广告公司奥美广告公司有个“品牌管家”的观点,它提及的出牌,就是“消费者跟产品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家媒体来讲,就是我们这张报纸与读者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郝彧 《新闻世界》2012,(5):140-141
在当今的媒体中,越来越多的广告穿上新闻的外衣,让人难辨真伪。广告新闻化的这股歪风正愈刮愈烈。广告新闻化有以下表现形式:一是版面“一体化”,二是形式新闻化,三是内容故事化,四是“专家”忽悠化。广告新闻化危害如下:一是欺骗、误导消费者,二是损害媒体品牌形象,三是阻碍广告行业发展。规范广告发布,构建消费者、广告商、媒体三方面“共赢”的良性互动,才是媒体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论及广告语言的艺术特色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上世纪末发生在万家乐与神州的广告之争,业内也称“万神”大比拼。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广告大战,我以为发端于此,至少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标志。1988年广东顺德“万家乐”请当时红得发紫的香港明星汪明荃做广告,打出了“万家乐,乐万家”的广告词,这句广告词堪称中国广告的经  相似文献   

6.
传播学认为,广告是一个说服消费者的传播过程。显然,广告主的说服传播要产生效果,必须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广告主的广告中应怎样来向消费者作宣传?或者说广告说服传播采用什么样的策略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我们认为,从报纸广告文案写作角度来说,所谓广告文案策略,其实就是文案的构思技巧问题,而其说服传播效果则取决于构思水平的高低。本文以报纸广告文案为例,对其中常使用的构思技巧作一初步探讨。策略之一:让消费者自己做结论。在广告说服传播中,广告主须对产品做出正面评价。这种评价的表达可采取两种方式:或由广告主直接说出…  相似文献   

7.
网络广告借助数字化技术,对传统的广告媒体进行了重组和创新。而潜意识在网络广告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潜意识诉求成为网络广告使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其目的是让消费者在毫不费劲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广告信息,并且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要,引起人们对这一领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李儒俊 《传媒》2015,(14):63-64
在网络快速普及、4G网络大面积覆盖、消费者“碎片化”及广告媒体“分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时代,新媒体是所有媒介形式中最方便快捷、最具普遍性的信息传播平台,因其信息直达、反馈及时、影响力大和信服力高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告主的青睐.本文结合当前广告市场的现状,分析和总结新媒体广告传播策略的特点、优势、存在问题及发展途径,期望其保持优势、趋利避害,营造一个发展平衡的广告生态环境,促进新媒体广告市场的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广告中的两性隐性修辞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梅 《视听界》2002,(5):77-77
修辞批评是一个系统地探讨和阐释修辞行为的过程:采用新修辞学的定义.修辞不再是我们过去所理解的那种修辞,即不是“修辞手法”意义上的“修辞”,而是界定在运用话语和象征来达到某种目的:这样一来.我们的研究对象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化现象:修辞批评关注的不再仅仅是狭窄的、传统意义上的言语和演讲,而是一切化形式:它可以是各种大众传播形式,如电视、广告、公关;也可以是具体或抽象的化现象,如服装、建筑、习俗:  相似文献   

10.
董艳彩 《大观周刊》2011,(17):118-119
“前景化”是文体学家从绘画艺术中引进的术语,主要用于文学作品。以达到“陌生化”效应。然而广告语言为达到标新立异,吸引消费者注意的效果,前景化现象俯拾皆是。本文以利奇的前景化理论为框架,从变异和平行两个角度来分析英文广告语言中前景化现象及文体效果。以期对英文广告的创作和欣赏,以及外语学习有一定的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当代广告传播中的意识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众媒体的受众正前所未有地暴露在一个由广告编织的意识形态的世界里。而选意识形态不只是担当化建构的角色,当广告供用意识形态的策略来对受众实施一种隐性的控制时,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本从广告意识形态化的现象出发,初步研究了这种意识形态的价值内容、结构形态,发现它是一个由表层、深层意识形态组构而成的二元复合结构,并对这个二元结构的特性和负面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现代广告的实践策略和文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在走向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时候,存在着一个普遍规律,这就是社会从实体化走向媒介化。而社会向媒介化的转型,又必然导致人的空心化,就是人的主体地位的失落。人类创造了媒介,但最终却被媒介所控制。媒介的传播本质是再现意义上的表现,这必须导致文化的形象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中,商品的最后阶段是广告。作为一种市场经济的文化表述,广告是一个很复杂的研究对象(在本文中不讨论公益广告),这里仅就广告定义,广告创意,广告类型和广告的社会审美价值的表现特性进行探讨。现代广告的定义作为一种象征表现形式,广告是消费文明…  相似文献   

13.
广播广告作为一种面向消费者的信息发布,真实是其存在的基础。本文所讨论的真实性,并不是指广告所宣传的产品或服务的属性或功能的真实性,而是指广播广告表现的真实性,即模拟现实的效果。一、广播广告表现中“模拟现实”的提出  相似文献   

14.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是世界上最大的两家饮料公司,在他们多年来激烈的广告大战中,突出地显示出当代广告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对文化的追求。多年来,这两种商标的广告已翻新过无数花样,包括试验用高速频闪的视觉画面影响和控制接受者的潜意识这样近似巫术的手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期广告中那种一意孤行、直接向消费者填塞商标印象的观念淡化了,广告商的广告战略已日益关注于文化的主题意识。80年代以来,“可口可乐”广告的形象主要以人们的友爱与欢乐为主题;而“百事可乐”则侧重于通过体育运动形象表现奋发、激昂的生命力。百事可乐  相似文献   

15.
广告,是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的,它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报纸上、电视上、广播里、网络中、大街上、商场里,广告让你无处可逃。出现如此多的广告都是基于一个共识:广告能说服消费者购买做广告的商品。广告主相信这一点,广告公司相信这一点,零售商相信这一点。广告的说服作用似乎是不容置疑的。大家普遍认为,广告通过改变消费者的思想或让其对产品形成某种看法,从而对销售量产生影响。 事实果真如此吗?美国社会与传播学教授迈克尔·舒德森在他的《广告,艰难的说服》中提出了一个似乎有些离经叛道的观点:广告对劝说消费者购买商品以及对社会的影响都很有限。  相似文献   

16.
移动媒体不断发展,地铁广告迎来新的挑战。武汉地铁广告传播中表现出噪音干扰多、互动不足、创意缺乏等问题。本文从场景化营销理论出发,利用武汉地铁广告传播的特性来探讨地铁广告改进策略,提出连接消费者、增加技术手段、拓宽渠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杨锦  张秋玲  衡轶 《青年记者》2012,(17):19-20
广告,顾名思义,是“广而告之”的含义.丁俊杰教授对广告的定义是:“广告是付费的信息传播形式,其目的在于推广商品和服务,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博得广告主预期的效果.”丁俊杰教授对广告所下的定义主要是对商业广告下的定义.广告在类型上大体分为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现今许多媒体上投放的广告绝大部分是商业广告,只有少部分是公益广告.据统计,中国的公益广告在所有播出广告中的比例不到5%,而在这很少一部分公益广告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企业做的公益广告,其中或多或少夹杂着商业因素,不是纯粹的公益广告.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带商业因素的公益广告对企业和社会有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18.
在广告创意中,情感化因素的注入是现代广告活动值得注意的一个趋势。情感化策略的提出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广告主与消费者、主观因素与商品发展的客观现实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情感化策略产生的时代必然性以及实施的方法,有助于我们更自觉地运用情感诉求,强化广告的社会功能,提高广告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9.
博客文化:网络文化的新美学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教授在《全球化的文化挑战》一文结尾中这样写道:“全球化”不是一个普世的福音,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全球化也不是“历史的终结”的乌托邦,而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巨大“问题”。我们既不能简单地抗拒,也不能简单地认同。在批判和反思中探索应该是我们的目标。虽然这种反思和批判面对着巨大的困难。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前途只能依靠我们自己的明智和敏锐。我的问题是:全球化会把我们带向何方? 本文不是回答张颐武教授的问题,而是试图根据他介绍的“解构主义”“新美学”观点分析“博客文化”特征。在展开论述之前,先定义几个各词的含义: “新媒体”这个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提出的,所谓的新是和旧相比较而言的,“旧媒体”指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等,“新媒体”指互联网。“传统媒体”主要是以文字、图片、声音和流动的画面作为它的传播的一种载体方式,“互联嘲”作为一种多媒体,兼并了传统的三种媒体即文字、图片、声音和画面,它是一个多媒体的形态。“博客文化”是指“互联网”中的一种网络发表——Weblog(中译名之一“博客”)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加以考察,它是“网络文化”的一种。“新美学”指把传统美学从神坛上请了下采,把大众生活中的美学理论化、高雅化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话题将从一个母亲和孩子的对话开始。天真无邪的孩子正在看着电视,当屏幕上出现另一个小家伙高举一瓶果奶汁瓶宣告说:“吃了×××,味道就是香﹂时,孩于撒娇说:“妈妈,我也要买”,在厨房做饭的年轻母亲头也不抬,说了句:“宝贝,广告里的东西都是骗人的。”有心的广告策划心理专家们指出.这类对话,反映了我们商业社会中大众消费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反广告意识。一项消费心理调查表明,有相当大一部分的消费者都认为,“只有质量不好的产品才需要做广告,名牌产品无须用广告来包装自己。”如果反广告意识仅仅缘于此,那么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