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婷 《新闻知识》2006,(3):77-78
“媒介帝国主义”理论衍生于“传播与国家发展”理论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是70年代以来西方传播学批判性研究的产物。关于“媒介帝国主义”的理论,早期学者们从政治、经济等制度语境下进行研究;至上个世纪90年代,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用文化的话语分析“媒介帝国主义”,他否定了现代  相似文献   

2.
文化帝国主义话语中的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国外的一些学者讨论文化帝国主义现象时,他们虽然也承认,西方国家的一些价值观随着其科技文化产品的出口,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传统文化造成了负面影响,但他们又认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对文化帝国主义基本上是持欢迎态度的,因为文化帝国主义是随着信息和资本的全球性流动而产生的一种利益倾斜,虽然大部分利益流向西方,但也有部分利益流向了第三世界国家。众所周知,文化帝国主义是在一国以强权的方式从他国  相似文献   

3.
浅议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化传播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时代下,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资源在媒介的力量下快速的流动和扩散.形成多元文化的格局.然而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出现了"不对称"现象,出现了"霸权"现象.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文化传播强国凭借自身在政治、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优势不断地向多数文化传播弱国传输本国的意识形态,企图控制支配它们.面对此现象,唯有提高本国的软实力才能与之抗衡.  相似文献   

4.
梳理“媒介帝国主义”的理论研究脉络,不难发现,自1969年美国学者赫伯特·席勒在《大众传播与美国帝国》一书中揭开“媒介帝国主义”研究的序幕。到1977年文化传播学者鲍依巴瑞正式提出这一概念,有关传播与国家发展、国际传播不平衡等问题的阐释无不蕴涵着新锐的传媒批判思想。而这与当时正兴起的后殖民主义思潮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渗透及应用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5.
董媛媛 《新闻界》2012,(5):38-41
本文通过比较网络文化环境与传统媒体文化环境的差异,结合"郭美美事件",分别解析网络危机传播的"文化折扣"的媒介因素和主体因素,并提出如何减少网络危机传播"文化折扣"现象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动漫产业的文化身份危机源自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身份问题.动漫产业以其独有的艺术功能和审美意趣,对民族国家文化身份的认同和建构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动漫产业在"现代化"的愿景下不可避免地遭遇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制约.动漫产业强势国家在动漫传播过程中不断输出自身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对他国文化身份进行潜在的威胁和压制.以<最游记>、<中华小当家>、<功夫熊猫>等为例,可以发现动漫文化帝国主义对他国文化身份的改写、转换以及不对等的叙述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看"是一种社会性的表意与交流的方式,也被赋予了社会结构的特征。只有以一个完整的社会世界的实践为背景,观看才能呈现出意义。而"视觉文化传播"则是指将可视的形象,经由影像媒介等可视的形象媒介进行传播的一种文化现象和传播形态。"看"的社会性,必然影响到视觉文化传播形式的变迁与传播效果的差异。本文就将着重围绕这方面的问题展开,探讨"看"的社会性对视觉文化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微媒介成为文化传播的新平台,然而,微媒介语境下的文化传播存在文化传播自由与消极文化流行、文化传播的形式多样化与内容碎片化、文化传播的技术主导性与人的主体性缺失三大矛盾,为了调适这些矛盾,在运用微媒介进行文化传播时,相关部门和传播主体应该占领移动社交制高点,塑造微媒介舆论领袖,把握好一个"微"字,突出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文化人类学视域中的电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式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既是社会文化人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成为传播学所关注的对象.尤其在全球化语境下,一种以电视为代表的"媒介仪式",在构筑"认同的空间",提供"认同的力量"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拜祖大典"、"中国记忆"、"香港回归"等媒介仪式的考察,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讨"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消费文化一直影响着媒介传播的实践.在消费文化沉浸下,有的媒体容易被关注度、收视率等因素困扰,有时会发生忽略甚至丧失人文精神的传播现象,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因此受损.消费文化沉浸下的媒介传播需要找出改善传播效果的策略,加强自律,主动履行好媒体对社会文化舆论的正确引导,提高媒介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万丽萍 《新闻界》2012,(8):12-15
本文以英语教育、英语考试及其他英语类文化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兴旺状况为起点,论证文化帝国主义是以语言为突破口,通过语言的灌输,为语言文化产品的输出奠定坚实基础。并由此出发,从传播学角度重新解读语言帝国主义现象,提出"语言即控制"的理论想象,即语言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并对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进行结构重组,以达到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杨忠艳 《今传媒》2008,(2):59-61
在当今世界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各国之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较量上,还体现在文化层次的角逐上,反映在以动画产业为代表的儿童媒介文化传播过程中,则尤为深刻.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加大了传播的失衡和差距,工媒介帝国主义开始产生,凭借资本雄厚、人才济济和技术保障等优势,"传媒霸权"者垄断了国际信息传播领域.而另一方面,一些非西方国家媒体则处于被边缘化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4.
江娟 《新闻世界》2010,(6):120-121
《意义的输出:〈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是媒介研究、文化研究与传播研究的经典文本。人们对它的解读各有不同。本文认为,文化的偏向造成了文化帝国主义的尴尬;对于双刃剑般的文化偏向性,只有同时做好局内人和局外人,才能使视域更加客观、中立,这也是《意义的输出》带给当下传媒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哈罗德·英尼斯研究了美国《权利法案》保障下的“出版自由”,指出印刷媒介的空间偏向促进了美国获取空间霸权的倾向,提出了对媒介帝国主义的批判,并启示人们对印刷媒介的局限保持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东方学视角下的媒介帝国主义1969年,关注传播与国家发展议题的美国学者赫伯特·席勒(Herbert Schiller),以他的《大众传播与美国帝国》一书,揭开了媒介帝国主义理论研究的序幕,被后人称之为研究媒介帝国主义的先驱.①在这本著述中,席勒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媒介帝国主义”的概念,但他对“传播优势”问题的最初阐释,蕴涵了许多批判西方(主要是美国)传媒的思想.席勒认为,美国的传播势力凌驾全球,是与美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结合的产物,美国的大众传播就是美帝国主义在全世界的延伸.②而媒介帝国主义这一概念的最先提出者鲍依巴瑞认为,媒介帝国主义即指“任何国家媒介的所有权、结构、发行或传播内容,单独或总体地受制于他国媒介利益的强大压力,而未有相当比例的相对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靳旭林 《今传媒》2011,19(3):129-130
二战以后,随着美国全球霸权体系的确立,文化传播在其对外扩张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现代传播技术和媒介渠道的飞速发展,更使其文化传播如虎添翼,它在"民主与自由"的幌子下不断兜售其霸权主义的文化观,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大肆进行文化渗透,利用传媒优势极力为其全球霸权鸣锣开道,以确保自己在全球的文化影响力。在政府的直接投入和政策扶持下,美国建立起了技术超群、覆盖全球的"传媒帝国",呈现出传播手段高技术化、传播方式多媒介化、传播力量强势化、传播渠道市场化等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8.
李曦珍、王晓刚在《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第15卷第2期撰文认为,20世纪末在软权力支撑下的媒介全球传播和全球化一样成为举世瞩目的新焦点,也成为政治学、文化学、传播学、媒介批评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同时,信息和文化传播的全球化、球土化和主权化,更成为全球传播的热点问题之一。一、全球化:文明发展的必然和社会现实的蜕变。1.全球化是一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阐述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上先后形成的关于全球传播格局的理论,如依附理论、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媒介帝国主义理论、世界系统理论和关于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斗争等,分析了这些理论的主要特征及其存在的各种不足和缺陷。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传播如何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是大众传媒面临的最重要的基本命题。娱乐传播作为媒介"文化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文化诉求和特点。娱乐传播的"快乐原则"必须从属于文化语境所规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指向,符合各阶层人民的真正审美与娱乐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