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剧作为一种艺术样式,既是文化的表现,也以文化为表现对象,文化从根本上决定着电视剧艺术的性质与特征。因此我们可以从审美文化类型上来理解与分析电视剧的类型.并探讨在三种审美文化博弈格局下电视剧艺术的价值定位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
在移动互联网盛行之前,电视作为大众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娱乐与休闲媒介,其一方面为需要陪伴的人们提供了精彩的电视节目;另一方面则扩宽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使人们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更加了解.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与其他媒介形态实现跨屏融合,有利于扩展电视媒介的传播方式.而电视艺术作为大众传媒艺术形态,具有典型的文化特征,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为当代美学理论的延伸作出一定贡献,同时也能为电视艺术的发展提供支持.由王贤波编著的《当代电视艺术的视觉性思维》一书,以视觉文化为切入点,对当代电视艺术的特征进行解读,并围绕电视艺术中较为主流的艺术类型,结合文本分析的方法从艺术特征、传播法则、技术变革等角度,对当代电视艺术的视觉文化特征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电影"作为一种新的现象闯进了人们的视野.电影艺术的本性和互联网的特性,决定了网络电影的艺术新特征.从电影艺术来说,它的本性在于超脱一切进行彻底的创新,即追求彻底的个性化.从互联网来看,网络空间是一个光滑空间,同样以彻底创新、追求个性化为特性.网络电影作为两者联姻的结果,为电影突破一切限制而呈现其个性化之维提供了可能.网络电影因此表现出颠覆传统电影体制、逃脱金钱-政治联盟、消解作者霸权和颠覆既定理念的艺术新特色.这不但为我们设想网络电影产业提供了参考,也为我们创制网络电影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尊重网络电影的个性化之维.  相似文献   

4.
薛洁 《出版广角》2015,(13):83-85
当下的微视频已然成为网络世界里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作为文化、艺术与技术高度结合的统一体,微视频以其自身的优势打破了长期以来传统影视精英文化占主导的文化生产方式,开拓了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崭新空间.借助网络平台兴起的微视频,正在重塑当下影像生产的新格局.微视频在借助网络平台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内在艺术价值滑落和公共意识淡漠的危机,其在网络空间中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5.
周建华 《新闻爱好者》2007,21(10):14-15
引言媒体时代,在消费需求与机械复制技术的双重挤压下,文学艺术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发展危机。许多学者对此表示了忧虑:"文化工业引以自豪的是:它凭借自己的力量,把先前笨拙的艺术转换为消费领域以内的东西,并使其成为—项原则,文化工业抛弃了艺术原来那种粗鲁而又天真的特征,把艺术提升为一种商品类型。"①的确,艺术的商品化,已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然而,正如古语所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艺术的商品化使得文学艺术进一步世俗化、边缘化的同时,也使它拥有了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文学的品类与样式,文学的作者与载体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气象,文学已经充塞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泛文学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6.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孕育着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的生成,促进了艺术信息的迁移、艺术手法的创新、艺术经验的积累。网络艺术既是作品形态的网络化,也是创作手段、创作方式和创作思维的网络化,依其网络化程度差异,可将网络艺术分为传统艺术作品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艺术作品的网络创作和发布、计算机艺术的网络化三种类型。作为一门新兴艺术形态,个性化和综合化是网络艺术的经典特征,互动化是其交互特质,虚拟性和短暂性是其多元特征。  相似文献   

7.
杨佩 《报刊之友》2014,(4):147-148
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大众文化转播载体,其所引导的网络文化不仅具有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还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结构与意义。网络文化的审美的独特性在于去崇高化、自我丑化、虚无化等特点。网络文化的审美还突出体现在审美文化作为社会感性文化发展过程中暴露的缺陷。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这是现代化文明必由之路。只有经过在网络文化中的反思才能使文化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陈琰 《新闻爱好者》2010,(10):106-107
叙事中的受众定位与题材类型 一般题材的选择、结构、悬念以及人物的设置对电视剧叙事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其地域性也是电视剧所具有的艺术特征,因此,中美两国之间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征也是造就两国电视采用不同叙事手段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朱岑郁 《视听界》2013,(5):95-96
网络广播剧作为一个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络文学的兴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的广播剧艺术形式,其与传统广播剧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本文介绍了网络广播剧的起源与发展现状,以及其独有的制作流程,通过与传统广播剧对比,分析网络广播剧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樊俊 《新闻窗》2008,(1):78-79
广播电视产业是文化产业中具有潜力的支柱产业之一,广播电视产业作为特殊产业,是以视听艺术为特征的高科技、高投入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产业。它运用先进的视听技术的手段,生产和传播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们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1.
赵雅兰 《视听》2016,(1):45-47
情景喜剧是电视艺术商业化的产物,代表了消费时代下的大众娱乐文化,具有以谐趣美为特征的美学价值和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价值。本文主要基于流行艺术的分析视角,以《万万没想到》系列作为研究对象,进而论述网络情景喜剧的特征: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的通俗性、作品的娱乐性、商业化的价值;以及从内容、受众、媒介三个方面分析网络情景喜剧流行的原因,以期为当下大众娱乐化的流行现象研究提供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12.
李军强 《大观周刊》2012,(47):319-319
一、何谓数字艺术?数字图像? 在网络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甚至社会形态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网络文化的信息化,开放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空间。其互动性、交互性给人类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方便。网络对数字化艺术图像的成像和传播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为图像艺术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那么什么是数字艺术呢?所谓数字艺术一般是指以“数字”作为媒介素材,通过运用数字技术来进行创作的具有一定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或艺术过程。  相似文献   

13.
侯亚光 《现代传播》2005,(2):125-126
20世纪后期 ,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的生活化渐渐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大趋势 ,它渗透到了社会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各个领域 ,广播电视也不例外。当今 ,广播电视节目已作为一种文化、娱乐、信息产品为受众所消费 ,其制作过程和方式与以往的文化艺术产品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社会热点问题、文化消费趋向、艺术生产动态、大众审美时尚、新闻事件追踪等 ,正在通过大众传媒的强化 ,受众的及时反馈织就着一个全新而庞大的审美文化网络。从节目制作人在布景灯光、节目编排、情节设置、技术应用等环节上殚思竭虑 ,不难看出其作出的种种审美努力。然而 ,对“…  相似文献   

14.
匡野 《传媒》2017,(22)
在信息时代,随着网民群体日渐壮大,网络文化从最初的小众文化、精英文化逐渐发展成为当下的大众文化、流行文化.早年间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小范围文化信息传播生态,已经被当下高度发达的互联网生态重组为全球性的网络文化虚拟社区,区域性、地域性的市井文化已然被具有高度全域性、社群性的网络文化所替代.对同一话题的讨论脱离时空限制,从线下转到线上,人群聚集的方式也由传统社会的空间集合体衍变为全新的网络社会组织,并由此派生出一种全新的社会规范和文化范式——网络文化.在这一过程中,网生内容对网络文化具有极强的形塑作用,同时,由于互联网所具有的强互动性,网络文化对网络内容同样产生了强大的作用力,二者自始至终处于一种无限动态循环的过程之中.对此,本文即以网生内容中较为重要的网络剧作为研究对象,尝试探讨其与网络文化间的双向建构过程,探讨其对于网络文化所具有的形塑作用及网络文化对网络剧生产所带来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的社会进入网络碎片化的时代,流行文化也凸显出"微"的特征和"亚文化"的特性。有学者研究称,"亚文化"实为主流文化的的产物。但是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广泛快速的传播媒介,为每个"亚文化"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受众认同,这一点尤其突显在艺术上。微电影,作为大众表达自我,寻求生活共鸣的一种艺术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所接收。本文以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为落脚点,试图对微电影的亚文化"抵抗"属性进行剖析与建构。笔者选取国内青年亚文化研究所缺少的实证研究范式,在与研究对象的深度访谈中获取第一手资料,以研究对象的身亲经历作为本研究客观性基础。并且结合研究对象以往或现在的身份角色,对其访谈资料进行深层次挖掘。青年亚文化的研究是以个案研究为主的,也是具有理论应用性的。只有将文化研究做到客观性,才可以为理论应用提供切实可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万惠玲 《图书与情报》2020,(1):140-144,F0002,F0003
中国纸马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千年,融中国传统信仰观念、民俗文化与艺术创造为一体,成为中国木版画文化遗产中丰富而复杂的类别。纸马多见诸于民间,俗信所用,产地颇多,其艺术审美可谓是殊有稚气、蔚成大观。纸马不仅具有拙趣的艺术特征,更具有重要的尊崇功用、教育功用、审美功用的文化价值。新时代国际视野下由于艺术领域的拓展纸马艺术符号有着更广阔的传承应用与流播空间。  相似文献   

17.
芦平 《大观周刊》2012,(16):225-225
由于语言具有作为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的特征,不了解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语言。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加强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18.
赵萌 《传媒》2021,(2):52-54
近年来,网络短视频成为红极一时的网络文化形态,拓展了文化生产、传播和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塑造着全新的大众文化形态.网络短视频颠覆了自上而下的文化传播方式,解构了传统文化精英的文化垄断,充分释放了文化生产权利,促使文化生产回归生活.同时,网络短视频也带来了文化亵渎与狂欢化、网络文化庸俗化等问题.因此,应当辩证看待蓬勃发展的网络短视频行业,加强对网络短视频的引导和规制,促使网络短视频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强调美学与情感的艺术和艺术品是一个意义与价值持续建构与再生产的场域。康德和黑格尔所开创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史观制造了艺术的定义与分类,同时生产了一种文化与人群的差异,塑造了西方与非西方的等级意识:机械复制时代的来临解放了被束缚的艺术自决理念,作为民主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随后的发展中被其他的权力关系所形塑;在全球文化共同体内,处于流通状态的艺术品不仅带来了艺术范畴的相对化,而且还编制了一个多重意义交织的复杂网络。作为修辞学上的隐喻,艺术与艺术品向我们表述的是关于等级、差异与隐喻的社会史。  相似文献   

20.
电视剧是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熏染下,中国电视剧具有了其有别于其他国家电视剧的显著特征,本文试图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剖析出中国电视剧独特的审美特征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