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臧娜  张燕楠 《中国记者》2015,(2):101-102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文化生活的丰富,大众文艺报道逐渐成为社会新闻领域一个重要报道类别。这一题材的报道在逐渐变得开放、轻松、通俗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至死、群体炒作、浅薄低俗等问题。这些情况在有关"广场舞"的大量报道中集中体现,"报道标签化""叙事妖魔化"等问题,激发了研究者对于大众文艺报道传播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即便目前"80后"占据着文坛主流地位,可似乎也不能太"大意",因为大概从2007年开始,"90后"便登场了,打着"‘90后’将把‘80后’给灭下去"的旗号,来势汹汹.《诗选刊》在2007年"中国诗歌年代大展"中推出6位"90后"诗人专辑,2008年4月又推出17位"90后"诗人作品,2011年第4期整期推出"2011·中国90年代出生的诗人作品专号",2012年第8期整期推出"2012·中国90年代出生的诗人作品专号";《中国校园文学》2010年第1期以"90后作家作品专号"的形式推出了20位"90后"作家的新作;《山东文学》2011年第6期,以"90后写作"为主题,发表了4篇相关评论.  相似文献   

3.
在人口学中,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80年代之间的一代人常被称为"Y一代",不论是与美国的"垮掉的一代",还是与欧洲的"68一代"相比,Y一代似乎都没有表现出文化上的代际断裂感,坎侬(Stephen Cannon)指出,与之前的各代人不同,Y一代对音乐、电影以及各种产品的偏好,并没有与其父母表现出明显不同.与此相应,在欧美的当代文学领域中,"80后"也尚未构成一个有效的批评范畴或者市场概念.  相似文献   

4.
作为传统媒介之一的期刊,自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向数字化进军,但是现在大多数所谓的"电子期刊"还停留在传统期刊的副产品的境地,是在纸媒衰落的大背景下,被逼无奈做出的一种妥协与尝试。本文以文艺类电子期刊《文艺生活周刊》为研究对象,在对该期刊概况简要阐述的基础上,着重从微信公众平台、移动阅读平台和第三方音乐平台对《文艺生活周刊》的发布渠道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其在发布渠道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作为传统媒介之一的期刊,自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向数字化进军,但是现在大多数所谓的"电子期刊"还停留在传统期刊的副产品的境地,是在纸媒衰落的大背景下,被逼无奈做出的一种妥协与尝试。本文以文艺类电子期刊《文艺生活周刊》为研究对象,在对该期刊概况简要阐述的基础上,着重从微信公众平台、移动阅读平台和第三方音乐平台对《文艺生活周刊》的发布渠道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其在发布渠道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由于社会生活的内容发生巨大变化,同时受到港澳台海外报纸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的报纸副刊进入快速嬗变阶段,从纯文学副刊变为休闲生活类副刊,副刊内容从单纯的散文、小说、诗歌、杂文、文艺评论等,变为日常消费、学习求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有关核裁军的新闻报道中,经常能看到“第三代核武器”,“第四代核武器”的说法。核武器究竟是依据什么来划分“代”的呢?其实在这方面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各国都有自己的习惯划分法。比如,有的是按生产设备分“代”,还有的按战略思想分“代”……下面根据国外资料综合归纳如下: 1、按生产设备划分。美国军方习惯于把核武器分为三代:第一代指40年代和50年代研制的大当量核弹头和核炸弹,其爆炸当量都在万吨以上。第二代指60年代研制的小核化核弹头,爆炸当量在千吨以下。第三代核武器是指70年代至今研制的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人们对于毛泽东同志的《讲话》精神以及相关的文艺实践的研究与讨论,在党史以及文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研究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将关注点集中于"为谁写"和"写什么"两个问题,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阐释。本文对《讲话》以来"人民文艺"的创作兴衰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对其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1970年代末,对鲁迅的研究进入了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而开幕戏,则是对"两个口号"的评价之争鲁迅是文学家,以杂文著称于世,但因时代的因素,被贴上"革命文艺的旗手"的政治标签,这个并非中共党员的人,就此拥有了巨大的政治"场域":自1940年代他在延安获得尊崇以后,他就不再是一个可以任学者自由评价的人,对他的作品的任何质疑,都涉及到革命文艺的方向问题,甚至还会卷入到所谓"两条路线斗争"  相似文献   

10.
有人将我国的“新闻人”分为三代。第一代是从战火年代过来的“老革命”,现在他们已经退离了岗位,第二代是“文革”期间进入媒体的“工农兵”,也已大部退居二线;第三代是改革时期分配到媒体的“大学生”,他们正担当媒体的主力军。与先辈们相比,第三代“新闻人”有一些突出的优点,他们朝气蓬勃,锐意进取,敢于创新,善于突破,文化功底扎实。专业知识系统。当然,他们也普遍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评析一下,倒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瞿磊 《传媒》2005,(6):46-48
中国电视行业从诞生至今的短短几十年间经历了沧桑巨变,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节目时代"、20世纪90年代的"栏目时代"进入到了21世纪的"频道时代".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于2004年12月28日正式开播,又为中国的专业电视频道新增了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12.
田松林 《编辑之友》2020,(3):96-103
1942年后,延安文艺期刊逐步停刊,而文艺"群众性"背景中实施的"书报下乡"运动,则进一步压缩了文艺期刊的生存空间,延安文艺期刊呈现出式微之态。作为此前延安文艺的主要传播媒介和文艺运动的重要成果,延安文艺期刊的式微有着复杂的内外原因,涉及文艺期刊的属性定位、功能意义、运作机制、读者接受诸多问题。恰恰是这些问题,在揭示延安文艺期刊与延安文艺"群众性"内在冲突的同时,也内含着延安对"五四"以来新文学精英化传播倾向的纠正。因此,以延安文艺期刊为切入口,讨论其式微的缘由及影响,也将为延安文艺的"大众化"研究打开新的问题空间。  相似文献   

13.
第三方调查作为一种新的监督方式被网民热捧,似乎已经成为政府危机公关的良好解决方式,最后的结局就是"皆大欢喜"。从"躲猫猫"事件到上海"钓鱼执法"事件,再到"徐宝宝"事件,无不彰显了第三方调查的威力。本文旨在对第三方调查的合法性进行探讨,希望能从新的维度分析第三方调查并给予思考。  相似文献   

14.
曹露 《传媒观察》2014,(8):55-56
正就像写作不再只认稿纸、爬格子,而更多以按鼠标与敲键盘来实现一样,我们的文学作品也不再只现于书籍、报刊,而渐次活跃于银幕、荧屏甚或网络。然而载体的多元,却似乎逼仄了纸媒文艺副刊的生存空间。从上世纪90年代起,繁荣了150余年的文艺副刊,在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等影响下,在影视文化以及各类文艺形式的多重分食下,报纸副刊尤其是纯文艺副刊的天地越来越小,甚至完全失守。进入21世纪,网络的繁荣与自媒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4,(13):21-26
"文学民族化"、"文艺民族化"、"电影民族化"多年来成为学界讨论热点话题,其基本根源在于"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冲突、对立而引发的对民族文化发展的危机意识。以文学与戏剧、电影、美术、音乐、绘画、摄影、舞蹈等传统文艺形式为母体的中国电视文艺节目,伴随"文艺全球化"风潮中对中国传统文艺形式的影响,呈现出民族性的衰减和弱化民族文化的倾向。但是迄今为止,学界对于"电视文艺民族化"论题研究较少,本文从提出"中国电视文艺民族化"的原因、"电视文艺民族化"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实现"电视文艺的民族化"的路径与方法,对当前"电视文艺的民族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思想繁荣、国际上的"中国热"、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华人主要的思想市场转向大陆五大因素使得中国思想进入五四、80年代之后第三次繁荣时期。在出版业整体"越来越不好做"的情况下,上述因素带动了市场环境下思想学术出版的持续发展。在分析当下中国思想学术出版的背景基础上,文章进而梳理了中国思想学术出版面临的机遇及问题。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传播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信息传播已经进入到文、图、声、像,全方位、多角度综合展示的全媒体时代。在这种全新的传媒生态中,报纸文艺副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如何成功突围成为摆在传媒人面前的迫切现实问题。报纸文艺副刊在发展过程中应当从根本上坚持"三结合",即:副刊编辑方针既要与正刊结合,又要形成独特的版面风格;副刊作者队伍中既要有专业作家,又要有来自底层的声音;副刊内容设置既要有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又要有长篇文艺作品连载,才能够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破冰前行,努力开拓一种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春晚"已经成为了一项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文化盛事,并升级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文艺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代表。然而,春节联欢晚会作为电视领域具有独特价值的节目品类也有其动态变化的一面。进入21世纪,随着  相似文献   

19.
编辑学作为一门原创性、综合性极强的基本学科,可以说是和中国文化传播事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从1949年李次民教授首先确立了"编辑学"这一科学术语开始,编辑学跟着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惆怅、70年代的酝酿、80年代的创生以及90年代的百家争鸣,到了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导致社会结构的变革,这种变革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思考以及传播方式,这种变革是不可避免的,它对编辑学理论创建的冲击也是始料不及的。但有一样东西,没有发生变化,那就是对于编辑学未来的预想。揭示现象本质的概念系统是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础,"编辑"的概念是编辑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本刊于2013年第12期沙龙《创新编辑概念,是理论回应还是叠床架屋》已就创新"编辑"概念有过讨论,学者们阐释的看法见仁见智,都给读者以新的启迪;本期继续请学者们在把握编辑本原、正视传媒环境的态度下,为编辑学未来的方向拨开迷雾,而这些精彩的分析都将可能引发研究者创新思维火花的闪现。(以上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序)  相似文献   

20.
<正>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2015年写过一篇中篇小说《寻找鱼王》,说的是胶东半岛上一个乡村少年,寻找男女两位"鱼王"学艺的经历,写得曲折动人,生趣盎然。在上海,也有三位"鱼王"。复兴岛上海海洋渔业公司的灯光围网捕鱼,初始于1963年,至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进入全盛期,出了三个"鱼王"。灯光围网,又称灯诱围网,是复兴岛上海海洋渔业公司,1979年开始成熟的一项新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