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红春 《湖南教育》2002,(10):49-49
换位,顾名思义,就是交换位置。所谓换位思考,就是把自己和对方交换位置进行思考。这种方法,若用来教育学生,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一、移花接木法学生甲在语文课上不做笔记,转过头和别人说话,被任课老师发现。任课老师批评他,他就在课堂上和老师顶起来了。作为班主任的我将他喊到办公室,随便地问:“你成绩较好,平时有同学向你请教过问题吗?”甲答:“有。”“那你告诉人家吗?”我问。“有时讲,有时不讲。”“你跟他讲时,他不听怎么办?”我又问。“没出现这种情况。”他答。“万一出现了这种情况呢?”我问。“那我就不…  相似文献   

2.
刘学军 《父母必读》2010,(1):123-123
不管和你玩,还是和小朋友玩,他总要拿第一。只要输了,他就耍赖,或者阻止别人赢,或者干脆退出游戏。他这样输不起,怎么和别人相处呢?  相似文献   

3.
儿子哲哲的班里留了一篇命题作文《我最想感谢的人》。没用太多时间,小家伙一挥而就——《哥哥,我想对您说》出炉了。开头是这样的:“在生活中,你一定帮助过别人,别人也一定帮助过你。但有时候,别人帮助了你,你会不会来不及或者忘记感谢别人呢?下面我就为大家讲一讲我来不及感谢的一个人……”哲哲写的是二年级时,我和他不小心走散,后来一位大学生借给他手机帮他找到我的经历。过程被他写得很曲折,颇有章回小说的味道。在作文的结尾,他写道:“一  相似文献   

4.
可爱的表弟     
【例文展示】我的表弟很可爱。他小小的年纪,却很会出鬼点子、撒娇和戏弄别人呢!比如他吃了一根冰棍儿了,还想吃第二根的时候,不管别人怎么讲,他都要想方设法再吃到第二根。又比如他去逛街的时候,高兴起来就走几步,不高兴了,就一步也不走,赖着要别人抱,还会想出鬼点子来,戏弄别人,非达到目的不可呢!  相似文献   

5.
<正>[送诊病例]我的表弟很可爱,他小小年纪,却很会出鬼点子,撒娇、欺骗和戏弄别人呢!比如他吃了一根冰棍了,还想吃第二根的时候,不管别人怎么讲,他都要想方设法再吃到第二根。又比如他去逛街的时候,高兴起来就走几步,不高兴了,就一步也不走,赖着要别人抱,还会想出鬼点子来,戏弄别人,非达到目的不可呢!  相似文献   

6.
张云龙     
《音乐世界》2014,(15):84-85
这部戏的主题是青春和时尚,关于自己的青春你印象中做过最疯狂或者最值得纪念的事是什么呢? 张云龙。我从小就喜欢踢足球,然后又毅然决然的决定不踢了,其实那时候也没想好要去做什么事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爸单位的一个哥哥,他说你退役之后就什么都不干了吗?那你去考电影学院吧?我想说,那考吧,就完全不了解是怎么一回事,但运气还蛮不错的考上了,到最后又签了这个公司。很多人说,你其实不着急,反正还没毕业呢,但是我还是决定签。所以一路我都觉得,虽然别人都在告诉你你要怎么做,但我一直都在听自己的意见,我觉得这是最疯狂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刘强 《山东教育》2003,(27):63-63
瑞士人不喂孩子吃饭瑞士人是不喂孩子吃饭的,孩子若是饿了,他自己会吃的。对于孩子不会做的事,阿姨只是在必要时给予语言上的鼓励,或者在行动上给予暗示与支持,大人不强行逼他去做,也不包揽。否则的话会抑制孩子的“独立行为”。由于个性受压抑,而使得个性没有得到全面、健康发展的人,他就只会做那些别人做过的事,而不会做别人没做的事。没有个性,就没有独特性。没有独特性又怎么会有另辟蹊径的创造性呢?瑞士人强调孩子的自主行为。不过于强调纪律,如坐要坐挺,站队要成直线等等。她们倡导孩子独立自由地玩耍,而不过多地限制和控制孩子们的行…  相似文献   

8.
前几年,在省城某重点大学任校长的老乡回家,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年暑假,他们学校请来一个外国教授搞一个合作项目。这教授把他的儿子戴维也带来了。戴维读二年级,很喜欢打乒乓球。刚好住处附近有一个教工体育馆,他可以随便进去跟大人、小孩一起打。有时候打得晚了,管理员要先回家,就让戴维把乒乓球拍带回去自己保管。大家都很喜欢这个戴维。有一天,戴维发现由自己保管的乒乓球拍丢了一只。怎么办呢?管理员跟他说,不要紧,丢了就丢了,乒乓球室哪一年不丢失几副球拍?这是合理损耗。戴维还是闷闷不乐,就把事情告诉了爸爸。做教…  相似文献   

9.
李春汇 《云南教育》2005,(29):34-34
教师要因材施教,就必须了解学生的性格。因为性格是人个别差异的重要方面,个性差异首先表现在性格上。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做什么”,说明一个人追求什么,拒绝什么:“怎样做”,说明一个人如何去追求想得到的东西。教师怎样才能了解学生的性格以因材施教呢?  相似文献   

10.
从前,有一个盲人晚上要回家,好心的友人送给他一盏灯笼。盲人说,我反正看不见,要灯笼又有何用?友人说:“你点上灯笼可以照亮前程,这样别人看见了就不会撞你了。”于是,盲人听从了友人的劝告提上灯笼回家,但最后盲人还是被人撞了。盲人于是就质问那个撞他的人:你为什么撞我?你没看见我手上提的灯笼吗?那人回答道:“你手上虽然提着灯笼,但灯早已熄灭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可以发现这样一些人,他们总喜欢拿别人的灯笼去照亮别人,但手上灯笼早已熄灭却全然不知。这与“盲人掌灯”有何区别呢?。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希望或要求别人做什么事或者不做什么事的时候。同样是一个意思,有时这样说,别人就不接受,不按照你的要求或希望去做。这是为什么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用词问题、语气问题。用词妥当,语气对头,使人听了舒服,没反感,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否则,就不能。所以,为了达到说话的目的,一定要注意选用适当的词语和语气,学会在保持意思不变的前提下“换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2.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位演讲家准备登台演讲,他问台下听众:“你们知道我今天要讲些什么吗?”听众回答:“不知道。”演讲家淡然一笑:“连我要讲什么大家都不知道,那还有什么必要讲呢?”第二天演讲家又登台演讲了,他再问听众:“你们知道我今天要讲些什么吗?”听众怕演讲家再次罢讲,干脆回答:“知道”。  相似文献   

13.
赵凯 《家庭教育》2011,(11):28-29
孩子的疑问——父母是不是不爱 我 “爸爸每次回家就对着电脑,我跟他讲讲话,他也总是心不在焉的,说是还有很多工作上的事情要做。爸爸是不是不爱我了呢?为什么我和他讲话他那么不耐烦呢?双休日也总是加班不陪我玩,别的同学都可以和爸爸妈妈去少年宫、去公园,可我的爸爸却总是没空!”  相似文献   

14.
四句话     
《少年读者》2009,(1):18-19
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 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 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很多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给他们多少解释,  相似文献   

15.
英语就像是一种方言。要想学好英语,第一步就要学会模仿。我在大学里面演讲的时候,几乎每次都会问一个问题:模仿过一盘磁带的同学请举手。几乎没有一个举手的。我怕大家没搞明白,就会再问一句:不管是DVD光盘还是MP3光盘或者是英文电影等,有认认真真地模仿过的同学请举手。还是几乎没有人举手。当我们没有去模仿过任何英语的时候,我们的发音怎么可能标准呢?语调怎么可能抑扬顿挫呢?怎么能够把握说英语的节奏呢?  相似文献   

16.
得与失     
朋友,我知道你正在苦恼,不就是一本课外书吗?别人偷了就偷了吧,不小心掉了就掉了吧,或者有人搞恶作剧给藏了就藏了吧,何必为这么件小事愁眉苦脸呢?其实,如果你换一种思考方法,就会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得与失往往是并存的,有得必有失,有失也必有得。  相似文献   

17.
教育讲究“心本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这么一个寓言:一把沉重的铁锁挂在门上,有一个人拿一根铁棒去敲打它,不管用怎样的力气都打不开。这时,另外一个人来了,他拿出一片小小的钥匙,往锁孔里一放,“咔嚓”一声,锁就开了。等别人走后,,迷惑不解的铁棒问小钥匙:“为什么我用那么大的力气,都打不开的锁,你轻轻一下就打开呢?”,  相似文献   

18.
现在,有些企业的职工思想教育有点“弱不禁风”,教育搞了不少,就是不解决问题。怎样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使思想教育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有机地统一起来?本文拟就职工思想教育方法作一些探析。一、变“只讲理”为“理、利并举”。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直接间接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然而,我们有些企业的政工干部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这一重要原则问题重视不够。他们在搞思想教育时,有的只讲“理”,不讲“利”;有的讲“理”滔滔不绝,讲“利”一带而过;有的甚至认为,讲“理”保险,讲“利”危险。久而久之,就在一…  相似文献   

19.
您有过和固执的人相处的经历吗?或者您自己就是一个固执的人呢?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不愿意听听别人的意见:有时候.我们明明遇到困难,却不肯开口向人求助,觉得这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情。试着放下固执.接受别人,或许您会有另一番收获……  相似文献   

20.
[案例]  一天,局里召开校长学习会。会间有半小时休息。多数人到室外活动,有三四位校长自发地议论起一个问题来了。  赵:“你们说,学校领导的威信如何才能建立起来?”  钱:“千条万条,主要是一条,那就是处处能以身作则。你们知道我们学校的老校长,论文化水平,只有初中程度,但是他事事先人后己,不搞特殊化,生活上很关心人,谁有病他就往谁家跑,谁经济上有了困难,他就设法给予补助,甚至自己无偿地出钱帮助。学校工作中人与人之间有了矛盾,只要他出面谈一谈,就能平息下去。有人说:‘别的不讲,老校长的面子是要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