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莫言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他擅长用各类修辞手段表现笔下人物形象,其中移就辞格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修辞方式。移就格帮助莫言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语言效果,并使其小说中交错的时空和精神世界得以丰富和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2.
莫言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他擅长用各类修辞手段表现笔下人物形象,其中移就辞格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修辞方式。移就格帮助莫言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语言效果,并使其小说中交错的时空和精神世界得以丰富和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3.
李昂 《考试周刊》2013,(88):22-23
在汉语与英语当中,移就修辞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形式.顾名思义,移就手法就是一种由新的被修饰语、转移修饰语二者所构成的一种全新的词汇搭配模式.在莫言的作品当中,移就修辞出现频率相当高,本文对莫言小说移就修辞的使用进行探讨,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莫言作品.  相似文献   

4.
莫言作为新时期先锋作家的代表之一,其小说语言独具个性,令人印象深刻。《檀香刑》是其苦心沥胆磨砺出的又一部语言特色浓郁的作品。其语言特色之一就是对摹状修辞的灵活创新使用,使读者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阅读审美体验。莫言灵活使用摹声、摹色、摹态、摹味等摹状修辞,在营造氛围、刻画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彰显了其小说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5.
比喻修辞是写作和生活中最常用的修辞,本文对比喻修辞格进行归类和阐述,结合莫言小说《丰乳肥臀》,浅要分析比喻修辞,帮助大家了解比喻修辞在语言上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6.
莫言是先锋派作家最具实力的代表,他大胆地进行语言的创新与实验,试图将语言的地位提升到小说本体的高度,表现出一种鲜明的语言本体意识。莫言无疑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驾驭语言的能力可谓登峰造极,其小说语言的创新实验突出表现在对语言的反常规运用方面,在词语的修辞上,善于运用变异手法对词语的形式、意义和搭配各方面进行开掘和创新。本文将以莫言的最新小说《蛙》为语料对作品中出现的词语变异修辞方法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前景化"修辞是莫言小说的一大特色。"前景化"是指通过变异将所要表达的语言从常规背景中"突出"出来,包括"偏离"和"平行"两种手段,"偏离"即打破语言规范,集中表现在对语义、语法常规的反叛。同时莫言具有很强的感觉意识,极力追求语言上的超验感知,善于结合语境制造出新奇陌生的感觉描写。笔者从"偏离"手段出发,探讨莫言代表作之一《蛙》词语层面与视听感觉描写层面的"偏离"及其"前景化"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8.
吴俊 《文学教育(上)》2008,(10):114-115
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第一次入选人教版高中教材,就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特殊的取材和个性化的语言而引起了广大师生的阅读兴趣。平淡厚重,感情内敛,奇异突兀,反差感强,是作家余华小说语言风格的鲜明特色。这种独特且耐人寻味的语言自然有赖于作家成熟的修辞技巧。从小说修辞的运用上讲,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9.
莫言自谓"莫"言,笔下确实千言万语,语言甚是汪洋恣肆、千变万化。通过建立莫言小说语料库,分析莫言用词的特点,从相关数据中发现,词义多变以及词语超常搭配是莫言小说用词的两个显著的特点。在词义的灵活运用上,作者倾向于以字面义代替理性义,褒词贬用以及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词语搭配上,作者多选用移就、隐喻、通感三种方式进行超常搭配。通过分析莫言的用词特点,拟从中探寻其语言表达突破常规的内在规律,进一步深化对莫言小说语言的理解和剖析。  相似文献   

10.
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第一次入选人教版高中教材,就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特殊的取材和个性化的语言而引起了广大师生的阅读兴趣。平淡厚重,感情内敛,奇异突兀,反差感强,是作家余华小说语言风格的鲜明特色。这种独特且耐人寻味的语言自然有赖于作家成熟的修辞技  相似文献   

11.
英语广告语言作为现代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词汇特色和修辞特色,这些特色体现了英语广告语言的独特语言魅力。本文就广告英语中的词法特点、句法特点及修辞手段进行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2.
莫言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他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他写的小说《红高粱》对新时期的文章来说具有转型意义。他利用独特的叙述技巧,为我们带来了很有特色的《红高粱》开创了中国新历史小说叙事的新纪元。本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十分鲜明,他写作时运用的修辞手法,诙谐幽默的方言词汇对地域色彩进行展现,变异化的语言以及自然的抒情技巧等等。这些技巧和语言特色的整合使他的小说拥有独特的审美风格,用对话的形式书写了生机盎然的民间生命形式,批判了顽固僵化的话语观念,将乡野民间的美好景象描写的淋漓尽致。他的文章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在选取语言方面也独出心裁,很好的使用了修辞手法,将语言的表达更进一步,抓住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将人物所要表达的情感用"莫言式"的方式写出来,引人深思,使读者回味无穷。本篇文章主要对莫言写的《红高粱》这个小说中的语言和艺术的特点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霍媛 《文教资料》2011,(4):18-19
迟子建是当代风格独特的一位女作家,其小说语言也颇具特色。本文通过论述ABB式形容词的修辞功能,探讨迟子建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莫言以其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独特的艺术感觉在中国当代文学谱系中表现出独异的特质。在强烈的生命意识牵引下,莫言的小说呈现出无限的道德责任下的"罪与文学"母题,并在独特的艺术感觉下,呈现出"罪与文学"下叙事修辞和功利超越。这不仅使莫言积极吸取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资源的结果,更是他作为一名杰出作家勇于自省、承担形而上责任的体现。莫言小说中的原罪与忏悔意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思想与艺术的突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树理小说,美的语言修辞材料,美的语言修辞方法,形成美的语言修辞效果。由于赵树理对语言修辞材料和修辞方法的成功驾驭,形成了赵树理小说语言的独特的修辞美学,产生了富有独创个性的修辞效果———幽默风趣之美,朴实自然之美,含蓄隽永之美。  相似文献   

16.
莫言的长篇小说《檀香刑》是一部艺术特色非常独特的小说。本文从作品的结构模式、叙事方式、表现手法、刑场描写、语言特色等几个方面来论述《檀香刑》的艺术独特性。论文指出《檀香刑》在艺术手法上表现出的自由、多样、洒脱、拔俗的特色就像一朵盛开在山野乡间的野玫瑰,既热烈奔放又野性十足。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作家莫言能获得最诺贝尔文学奖,与其大胆创新、先锋实验的作品语言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以冯广艺教授《变异修辞学》一书第三章"聚合关系变异"中的有关理论,赏析莫言小说语言中色彩变异和语体变异两种模式,从而分析得出其变异修辞的相关价值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作家中,莫言以语言风格独特和创作理念个性化而著称。他的语言狂乱驳杂又大气磅礴,婉约清丽又深情款款,既保留了民间话语粗野淳朴的原始风貌,又满足了艺术语言的审美需求。莫言小说中的语言不但是了解莫言文学历程的可靠凭证,也是接近莫言内心世界,把握莫言创作心理转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透明的红萝卜》给莫言带来了各种荣耀和名誉,至今仍为研究者津津乐道,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大量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日本汉学家藤井省三1992年翻译的该小说在日本引起了"莫言热",其原因之一在于译者巧妙地译出了原文用山东高密口语化方言所表现的明喻、暗喻、借喻等修辞特点,消除了日本读者阅读该小说时的语言文化障碍,实现了直译、意译方式的灵活转变,为中国文学日译成功和文学中的修辞翻译提供了范本和经验,也为研究莫言文学和莫言文学日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当代现实魔幻主义代表作家莫言的语言“江河横溢”“泥沙俱下”在他的小说中的整散句中有所体现。整句和散句的修辞效果来自美学的统一与变化原理。莫言将整散句与演讲艺术、诗歌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相结合,使小说充满了音乐感和画面感,展现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