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生》2008,(5):51-51
一件衣服,衣居上,裳为下。“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荚蓉以为裳……”玄衣缥裳用十二章纹,玄衣即黑色材料的衣服,缥裳即红色材料的围裳。一般上衣纹样用绘,下裳纹样用绣。  相似文献   

2.
在《三峡》的教学中,一些老师在强调重点实词时,常有把"猿鸣三声泪沾裳"中的“裳”翻译成“下衣”的情况。窃以为,这样翻译欠妥。“裳”的本义虽然是"下衣",但在这里却不能这么解释。而应该用其引申义“衣服”。因为翻译成“下衣”明显不合逻辑,哪有人把裤子哭湿的。  相似文献   

3.
4.
《诗经·七月》中的授衣历来有不同的解释,大体有三种比较常见的说法:1.奴隶主把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女奴去做;2.女奴把做好的冬衣交给奴隶主;3.奴隶主在特定的时间分发御寒的衣服。现拟将传统训诂与民俗结合起来考释出授衣的含义应该是其中的第三种,民俗中也称为授衣制。  相似文献   

5.
张书柏 《现代语文》2006,(11):10-11
一、“秦哀公为之赋《无衣》”的理解 《无衣》见于《诗经》“秦风”。原诗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相似文献   

6.
对《木兰诗》中的“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很多人把握不好“裳”字的读音,不知道读“cháng”,还是“shang”。我认为读“cháng”更妥当.  相似文献   

7.
《诗经》中“”字概括起来有五个义项,即(1)谷类的总称,(二)养、养育,(三)生,活着,(四)善,良好,(五)禄其中“谷类的总称”是其本义,其它四个义项是其引申义。我们只要掌握其本义、引申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便可理解它在《诗经》中的真正意义;同时也能更好地体味诗歌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我们家里小孩多,布票远远不够用,母亲就买回一大匹极便宜的粗麻布给我们做衣服。衣服做好后,男孩子的全部用染料染成黑色,只有我的那一套没有染。我记得裤子是紫色的底子上起花朵,上衣是大红底子起小绿叶。我一点都不喜欢这种色彩搭配,觉得怪扎眼的。  相似文献   

9.
在先秦,文言不但发生在散文领域,亦发生在诗歌领域。《诗经》中的作品均经过文言,在组句上采用复叠手法是《诗经》文言上的一大特点。《楚辞》中的作品有更鲜明的文言特征,句式上的对偶和辞藻上的求丽是《楚辞》文言上的两大特点。《诗经》、《楚辞》,尤其是后者,对吾世之文言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说“兮”     
“兮”字并不是楚地民歌独有的语气词 ,而是先秦时南北各地民歌广泛使用的一个语气词。“兮”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追溯“兮”字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地位变化 ,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我国诗歌发展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衣服:英语中表示衣服的词有clothes,clothing,dress和suit等,它们的主要用法和区别如下:1.clothes是衣服的总称,包括上衣、裤子、内衣,而不单指某一件衣服。它只有复数形式,而且通常不能和数词连用。例如,不能说two  相似文献   

12.
《诗经·周南·卷耳》和《》二诗中的“采采”一词 ,今人多解释为“采了又采”。本文从《诗经》中叠音词的使用情况和该词在二诗中的具体作用这两个方面 ,详细论证了上述说法的错误 ,认为应采用清人戴震和马瑞辰的说法 ,将“采采”一词看作单纯词性质的形容词 ,意为“众多貌”。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考察了“相”在《诗经》中的六种意义,对“相”的“本质”义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5.
《音乐世界》2007,(8):130-130
形形色色,美轮美奂的衣服,把它们穿在你的身上,让你"衣"然绽放光彩! (eni:d)幽林骑士:沉稳灰色打点了可爱公主俏皮的脸,你也用蕾丝的公主格调扮出中性骑士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学习》2009,(6):40-40
同学们平时穿衣服可能都是由父母来买,自己穿多大的衣服恐怕都不是很清楚吧。建议大家可以跟随父母一起上街选选衣服,可以是给自己选,也可以帮爸爸妈妈选。在选衣服的时候售货员会问你穿多大的,你该怎么回答呢?下面这些符号大家都认识吗?  相似文献   

17.
历年来人们多把《采葛》中"如三秋兮"之"秋"与成语"一日三秋"之"秋"等同,皆训为"年",如此则"如三秋兮"与下文"如三岁兮"语意重复,与全文的层递结构相矛盾,当属误训。而或揣度孔颖达所作之疏而训"秋"为"季",句意虽通,却只是单纯从义理出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理据不足之嫌。今试从上下文语境、结构特点及古今用例等方面对此"秋"训"季"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8.
"副""髦"是《诗经》中提及的两种假发。"副"是周代贵妇人参加祭祀时所戴的盛饰,与"髢"不同,其形状"高而直竖",这可得证于《诗经》中有关诗句及后代的人物画像。"髦"是周代男子所戴的假发髻,今人多认为它是未成年人所梳的发型,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9.
<诗经·秦凤>共10篇,在十五国风中独具一格,具有秦国地方的鲜明特色,是秦地的歌谣或土乐,带有秦国地方的风俗文化和民俗的印记.<小戎>、<无农>诸篇中所反映的尚武品格是秦地风俗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期,南北化尚未融合,两种化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北方以伦理型化为主,南方则带有浓厚的巫化色彩。与此相适应.对于女性美的观照,中原人和楚人产生了各自不同的审美趣味和理想。前标榜“以德为美”,后渲染“美在艳情“。这两种模式同构了中国古代女性审美品质的最初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