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41):32-33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教育变革的时代,各种语文教育思想,语文教育新措施"粉墨登场",有价值、有创意、有见地的理念在课堂上真是热闹纷呈。再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大量非语文、泛语文的因素,这些因素使语文教学失去"语文味",迷失语文的本真。小学语文课堂上总有几层云雾微笼,使得语文教学渐失语文味。作者提出追寻"语文味"的馥郁芳香。  相似文献   

2.
“语文味”是深圳市中语界提出的概念,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立足职校语文教学,从学校、教师、教材三方面指出“语文味”缺乏的构成因素,提出职校语文教学建设“语文味”的构想:与专业结合起来,关注学生长远发展;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立足语文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3.
朱霄 《中国教师》2014,(4):36-37
“语文味”指的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地通过多种方式,例如情感熏陶、文字鉴赏、写作表达等,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讲,我们可以通过尝试以下几种方法,让小学语文课堂散发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知识传授,是"结论式教学",结果造成语文的外延不断萎缩,学生对学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淡,于是大家齐喊"当语文教师可悲"。课改后,出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在全新的理念引领下,大家又把综合性学习搞得轰轰烈烈,问题也伴随而来——缺乏"语文味"。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不是缺少"语  相似文献   

5.
对话教学的理念使语文教师的法定权威、传统权威、知识权威以及感召权威等方面都明显被消解。由于教师权威不断遭到责难与消解,对待教师权威,教师处于自我迷失状态,要么干脆放弃,要么牢牢抓住不放。教师在教学中自我权威的迷失致使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滑,对话教育时代需要从法理权威与专业权威两个维度构建出适合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师权威。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指的是教师在对教材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融入对自身能力提升的认知,添加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剖析,点缀新式理念的课程标准,熬出一锅以学生为本位、师生互帮互助的和谐之味。重在让学生以味助学,以味相长,以味阐意,与老师互学互进互享互赢。让这种"语文味"弥漫到学生特色发展的空间中,扩散到学生思维得以发展的"空气"中,洋溢于课堂教学丰富化的氛围中。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追寻"语文味",不仅是教师应该丰富课堂教学文化氛围的必要性,而且是学生感悟和吸收语文美味内化为语言实践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浓浓的语文味,是语文课堂中教师所追求的境界。语文味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语言等方面综合表现的结果。而教师的口头语言富有语文味是整个课堂富有语文味的基础。语文教师更应该在课堂口头语言的提升上下工夫,力争让自己的课堂语言富有语文味。  相似文献   

8.
本应纯净的“语文味”在现在许多的语文课堂中却被粉饰了太多的繁华,迷醉了语文本来的方向。究其原因,是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迷失了方向,片面地理解了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夹杂了很多非语文因素。教育行业内流行的“语文素质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即是批评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方法的更新以及新的教育技术的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的实施,先进的教学设备的使用,繁复的课堂设计,本应该为语文课堂增添"魅力"色彩,但是很多教师在课堂中却偏离了课题,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导致课堂缺乏"语文味"。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彰显语文味的教学内容,设计凸显语文味的教学过程,使"语文味"充满语文课堂。1.目标制定凸显"语文味"  相似文献   

10.
张洪生 《广西教育》2014,(41):97-97
正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至于其他的思维教育、思维训练等,那些都是派生的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析语言文字,品出"语文味"。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出"语文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去做。一、揣摩语言文字,于细微处品"真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是一个读者,是一个具有一定赏鉴能力的读者,能够从作品中读出"趣味",于文中的细微处品出"真味"。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学生学语文的“味”的最高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评价学生上。教师引导评价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评价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而“语文味”的课堂评价是语文味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实现语文味课堂的浓化剂。1、课堂评价要细读文本,品出语文味。2、课堂评价要挖掘文本的情感因子,生成语文味。3、课堂评价要品析词句,嚼出语文味。4、课堂评价要对比品析,赏出语文味。5、课堂评价要幽默风趣,再现语文味。6、课堂评价要纠错改进,烘托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12.
暗示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 ,是影响人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形式。暗示能力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中极为重要的能力 ,语文教师的暗示能力必须具有渗透性、启发性、愉悦性、自觉性和协调性等基本特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采取有效的暗示策略 ,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语文教师暗示能力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语文教师应不断追求、永不满足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在小学教学体系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通过语文教学能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语言阅读基础并提高写作能力。所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通过语文教学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高年级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重点分析了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以及当前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现状,并提出一些适合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素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语文综合性学习能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更广阔的语文学习视野,挖掘更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却步入了误区,混淆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忽略了综合性学习中语文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想把握住综合性学习的宗旨,就要在活动中,把语文教学的“根”---“语文味”留住。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主题开发中重视语文味,在活动过程中彰显语文味,在语言表达中渗透语文味,在活动形式中凸显语文味,以语言教学为根本,让“语文味”成为综合性学习的魅力之源。  相似文献   

15.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一个崭新的理念,它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渗透综合性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践行能力.由于认识的错误,许多教师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就是综合性与实践性,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上成综合实践活动课,使语文综合性学习缺乏语文味.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最终目标.这种脱离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已经游离于新课标的精神之外,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正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正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处于政治附庸地位的语文教育,忽视了语文教学自身的特性和功能,失却了语文教学的本色。语文课也因此远离了感性和激情,迷失在凝重的理性和空洞的说教里。“语文味”的提倡,正是呼唤语文教学本色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语文味”这个词,在程少堂先生第一次提出时,便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在提倡回归语文本色的今天,“语文味”已成为教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但是在语文考试中,却常常出现没有“语文味”的试题,如: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中也出现了不少误区,不少教师片面追求课堂表面的生动热闹,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语言感受与领悟能力的下降,也使语文课失去了自身的味道。怎样才能把语文课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呢?老师们应在课堂上认认真真抓朗读,真真切切品词赏句,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拓展训练。此外,教师课后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它是"语文味"的催化剂。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课堂散发出独特的语文魅力。  相似文献   

19.
吉光秀  刘燕 《新疆教育》2013,(14):25-26
语文味的缺失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主要失误,其主要原因与教材选编,教师素质及多媒体应用不当有关。要提高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首先要净化语文课堂,其次是提升教师素养,最后是重视师生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20.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具体设计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关联教材、关联情感、关联表达,用浓浓的语文味覆盖教学评价。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