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小学教材是增进中小学生知识和技能、影响学生们思想品德的重要范本。韩国的中小学教材有其自身的特色,从以下的统计数据就可以看到。这些统计数据均是韩国的媒体,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主题统计出来的。这些数据客观地表明了韩国中小学教材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课程体系下,中小学教材出版领域允许竞争是完全有必要的.笔者通过探析中小学教材出版的规律,对中小学教材出版竞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们应该控制中小学教材出现无限制的竞争,保证教材出版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教育出版是我国出版业的支柱产业,在中小学教材全面实行招投标政策之后,很多出版商又把视角转移到了大学教材出版领域,想从大学教材出版中分得一杯羹.与中小学教材出版相比,大学教材出版业的市场壁垒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对比中美两国的中小学校教材出版,虽然两国各具特色,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或许会有一定启示。 1.中美中小学教材出版概述 我国中小学教材出版长期由国家教育部颁布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主要编辑出版机构负责编辑出版,各地再租型印刷,发行由新华书店系统负责。20世纪80年代后期,教材开始走向多样化,逐渐形成竞编选用的新体制,全国各地组织编写了多种教材,以适应各地区各层次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标题是去年年末我到韩国参加一个研讨会的主题,这个研讨会由我国新华社和韩国言论财团共同举办.   这里的“私教育“与我们的民办教育不同,因为韩国的教育体制与欧美发达国家比较相似,比如韩国名列前茅的名牌大学中有好几所就是私立大学,“私教育“与我们通常理解的课外教育也不一样,我们现在的课外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几乎是“补课“的同义语,而韩国的“私教育“囊括了公务员考试补习、资格认证等在我们看来是职业教育的所有领域.还有一点特别重要:韩国的中小学下午不上课,所以学生纷纷涌向各种“私教育“.韩国的高考指挥棒比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出版发行改革的现状 从2002年开始,国家逐步实行了以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招投标试点为主的一系列教材出版发行改革.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体制改革,主要包括教材出版发行权的招标、教材价格调控、政府免费教材发放和正在讨论的教材循环使用等等.  相似文献   

7.
张斌 《编辑之友》2006,(3):26-28
2005年对以教材产品为主的出版社来讲是冲击较大的一年.随着小学和初中在校生人数分别于 1997年和 2003年达到峰值(分别为 13 995.4万和 6690.8万)后数量的减少,以及中小学教材招标、循环使用等多种制度的出台,中小学教材及教辅图书品种数量明显供过于求,中小学教材教辅图书市场进入了微利时代.与此相比,职业教育形势却是一片大好.  相似文献   

8.
一、中小学教材发行"标的"分析 <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中明确提出了"标的"是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内使用的中小学教材全部品种的总发行权.它既是一种服务,也是一种垄断,但通过市场配置后,这一垄断性质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垄断有了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目前出版社经营思想的误区主要有三个:①出版社要以盈补亏,就得出版中小学教材或辅导读物;②要体现出版社是文化事业单位,就得免税,否则出版社就难以发展;③忽视通俗读物的出版。出版社经营思想的第一个误区:出版社要以盈补亏,就得出版中小学教材及辅导读物。按照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的规定,出版各类中小学教材及辅导读物是关系到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大问题,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然而在出版界有些同志认为,出版社赖以生存,以盈补亏的途径,便是出版中小学教材或辅导读物。结果导致一些不正常现象出现,许多出版社不顾专业分工,超范围出版教辅读物,造成图书市场混乱。实际上,  相似文献   

10.
钟岑岑 《出版参考》2017,(11):42-44
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数字教材逐渐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出版转型升级中的关注热点,描述其特征和属性的元数据标准可为中小学数字教材的开发、应用和管理提供支持.文章以中小学数字教材元数据标准为研究对象,选取与其密切相关的五个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并展开思考,以期为中小学数字教材的标准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好中小学教材编辑工作责任重大,须耐心谨慎;涉及面广,须紧紧围绕新课标开展编辑工作;专业知识要求高,须不断充实自己;品牌形成难,须做好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基础教育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中小学的课程计划也随着素质教育自上而下地推行而做出调整: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实施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构建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体系.这将使地方教材乃至学校教材的出版大面积增加,教材品种将更趋多元化,教材结构、使用及编写审定、出版将更趋多样化.而教材的出版发行不再有国家政策的明文指定,采取公开竞标的方式,逐步实现市场化,这标志着教材竞争的时代到了,教材品牌打造的时代到了,这对有志于开发教材的出版社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出版工作者应对这项改革的必然选择.过去那种"来料加工"的教材编辑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教材编辑对教材出版过程的全方位策划与全程跟进.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材作为启蒙文明、传授知识、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主要载体,是实行义务教育的重要工具.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教材,从编写到出版和发行进行全方位的行政管理.这是必要的.在实行依法治国的前提下.这种管理的法治化应当加强.  相似文献   

14.
亟需完善中小学教材出版与发行管理的法治: 自199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开始实施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对中小学教材出版和发行进行管理中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突出地表现在从1995年开始,有关管理的行政规范性文件逐渐增多:1995年2月国家教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了<普通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管理规定>,2001年6月国务院发出<关于降低中小学教材价格深化教材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家计委、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布了<中小学教材价格管理办法>、<中小学教材出版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和<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2005年3月,国家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关于扩大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招标投标试点有关问题的请示>(发改经体[2004]2895号)及国务院<关于扩大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招标投标试点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2005] 15号),2005年6月国家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颁发修订后的<中小学教材出版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修订)>和<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修订)>.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小学教材循环使用工作,从2008年春季开始在试点地区展开,两年来众说纷纭,目前又有观点提出应尽快全面推行这一制度.针对此种情况,本文从我国目前中小学教材循环使用的基础性条件方面.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质疑;最后建议从循环经济的成本与产出方面对教材循环使用进行再思考.提出我国中小学教材循环还是以循序渐进为好.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小学教育和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中小学教材的规格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材规格五花八门,不利于中小学教材的规范流通和使用,有关各方对修订目前的“中小学教科书幅面尺寸及版面通用标准”(2001年)呼声很高。由于中小学教材是我国出版业的“看家粮”,涉及出版、发行、印刷、用纸、教育、物价等方方面面,其修订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因此需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7.
转型时期图书编辑工作的六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互联网2.0时代,图书出版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中,既有网络对读者的争夺,也来自业内市场竞争度的提高,出版社自身如何创新机制等问题:既有深化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免费教材供应的扩大带来的新问题,也有民营资本对图书出版业的渗透等.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材是政府达成教育目标的重要工具,对国家、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各国对教材出版发行领域都实行或多或少的管制.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教材价格降低 据《光明日报》报道,经与教育部会商,国家计委、新闻出版署日前联合下发了《关于核定2001年秋季中小学教材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了降低中小学教材价格和规范教学辅导材料价格管理的具体政策措施。《通知》出台的目的是为解决部分地区中小学教材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事业;出版,是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教育出版承担着培养人、激励人、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重任,于国于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教育出版领域尤其是在中小学教材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基本上满足了世界最大教育国的需求,为国民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1951年秋季,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重新编写和修订的第一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正式使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中小学教材一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这种出版体制对解放初期恢复中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