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司马迁和屈原有着相同的思想感情;《史记》具有象《离骚》那样高度的文学性;《史记》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故鲁迅誉《史记》为“无韵之《离骚》”。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庄》、《骚》一直被人们相提并论,是由于作为浪漫主义作品,它们具有某些共同特征:首先,都表现出一种奇幻超绝的非凡想象力;其次,显示出一种不屈于世俗的独立不群的人格和为理想而斗争的浪漫主义精神;再次,在艺术手法运用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庄》、《骚》又有很大差异,首先,构成它们浪漫主义精神的思想基础不同;其次,在思维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鲁迅评价《史记》的名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前句后句之间是有联系的,“发愤著书”、“发于情、肆于心”是其核心所在。《离骚》之情对《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情感本是历史真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司马迁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寓情于史,将历史的真情、历史的过程与自己的人生体验恰到好处地融汇为一部伟大的史著。  相似文献   

4.
一篇课文,犹如一个支点;由此及彼的运动,可以成为一条线;再向多方向延展,便可以成为一个面。要获取语文教学的高效益,就必须走由点到线到面之路。解读司马迁《李将军列传》这样的经典名篇,即可采用延伸阅读法,以求触类旁通之效。可以说,《李将军列传》是一部悲壮的史诗,正如《史记》乃"无韵之离骚"那样。只不过,它是由多首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诗组合而成的。大而言之,七十列传等也大致如此。  相似文献   

5.
运用史比较的方法,论述了《红楼梦》与《史记》、《离骚》之关系。曹雪芹在开篇中即表明,《红楼梦》在创作动机、目的以及方法等方面受司马迁的影响很深。《红楼梦》对各种花(女性)的描写及其态度。与屈原《离骚》中的“香草美人”都是主体对象化的结果,化符号的趋同,反映出对现实的怀疑与否定的思想。同时也寄托了作们的美好的理想。  相似文献   

6.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篇表现手法迥异的人物传记,那就是选自《屈原贾生列传》中的《屈原列传》。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史记》中的众多传记基本都是运用叙述描写的方式完成的,而且突出了正面叙写,但《屈原列传》则不同,主要表现在运用了较多的侧面叙写和抒议的方式。为什么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颂《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涵义。首先,《史记》在史学上取得的空前成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先秦时期的史学意识推进到自觉的发展阶段,使史学与经学分离,自成一家;二是多方面的开创性,为我国历史学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成为历代史家之“极则”。其次,《史记》和《离骚》都是“发愤之所为作也”,都是新的文学体裁,它们都为文学宝库增添了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8.
各家派尊其祖典为"经",乃晚周以来之旧习。《离骚》诸赋为当时人所推尊,主要还是因为其文采,以及带来的贵显,故才"世传《楚辞》"。而"汉武爱骚,淮南作传",更可证其自文景以来一直为文章之士奉为经典。正如《老子》称"经"一般,《离骚》称"经",也只是在传注说解时才称"经;"至于平时称引,也只称《离骚》。王逸注《楚辞.离骚》时命为《离骚经章句》,只是依当时注释体例,非为特意抬高其地位而加"经"的。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屈原列传》,成功地塑造出了屈原之高大忠善的完美形象;因司马迁写《屈原列传》,其几乎全部资料信息,是源于以《离骚》为主的屈原系列作品,这无疑便显示出了司马迁对《离骚》接受的全面性、深刻性及主动性。文章即以《屈原列传》为载体,来深入探究史公之于《离骚》的接受与理解,其中主要从司马迁对于《离骚》成因内涵的接受、内容风格的接受及人物形象(即屈原形象)的接受三个层面展开,并适当论述了司马迁的接受特色与形成这种特色的因由。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离骚》与《史记》的文学精神,可以用浪漫与忧患概括之。这两部作品在文学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内涵并不相同。第一部份论浪漫,认为《离骚》的浪漫精神表现为超人间的神奇幻想及神话世界,《史记》则表现为直面人世的英雄理想和英雄世界。第二部分论忧患,认为《离骚》的忧患意识表现为深沉的时代责任感,《史记》则表现为深刻的历史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1.
《离骚》“巫成降神”一节是诗人正准备去国远逝之前内心矛盾的真实反映。通过巫成降神,诗人展开去留矛盾。巫成的劝留。更加激发了诗人对楚国黑暗现实的揭露,形象而又深入地展示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12.
“秋菊落英”之“落”字之争久矣,文章通过对历代主要关于楚辞注解方面的著作进行对比分析,对主要工具书作探究,参照先秦时期诗文、辞赋等“落”的使用状况,参照部分今人的研究观点,指出“落”字在该句中就是它的本义“零落”。  相似文献   

13.
《离骚》云:“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逸注曰:“崦嵫,日所入山也,下有蒙水,水中有虞渊。”历来楚辞注家多以“崦嵫”为日入之所,并无实指,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引《山海经》《淮南子》予以佐证,多被后人看作神话中的地名。神话中的地名有虚有实,不一定一一能考其实,但亦不当一律斥之为虚妄。今人对于“崦嵫”的所在也说法不一,没有定论,故在此对《离骚》中所提“崦嵫”一地做考证。  相似文献   

14.
西汉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父亲名叫司马谈,是当时的大学问家,在朝廷担任“太史令”。上古时代“太史令”之职通常是世袭的,专司天文、历法和历史文献。这本是一项科学工作,可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却总把它同求神问卜的“巫”“祝”等封建迷信活动列在一起,因此太史令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司马迁由于家庭贫困,从小在老家龙门,即今陕西韩城的乡下种地和放牧。十岁时他才来到京都研习古文。他学习勤奋,虚心向学者求教,学识大为长进。他求知欲强,志向远大,二十岁时,为了开阔眼界,亲身游历了安徽、江西、浙江、山东、河南、湖南、四川、云南等省的名山大川和人文古迹。这次游历极大地丰富了他的学识。大约三十岁左右,他才在朝廷里当了个“郎中”,系侍卫一类的官职。  相似文献   

15.
《逍遥游》与《离骚》都体现出浪漫主义特色,它们都充满想象,但又有差别。《逍遥游》表现为一个一个的寓言,《离骚》主要通过神话来体现。《逍遥游》表面冷静,感情深隐,《离骚》感情直露奔放。  相似文献   

16.
“党人”一词在《离骚》中共出现三次,王逸《楚辞章句》对三处的训释互相矛盾,后世的楚辞学者对此各执一端,目前尚无定论,本文试图对此问题予以合理解释,从而有利于读者对《离骚》文本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7.
今版屈原《离骚》一诗中之两“替”字,于韵不叶,于义不通,都应当是“”字,属形近而误。“”与“谮言莫入”之“谮”通假。复“替”为“”,原诗在音韵、语义、语法、逻辑诸方面就都妥贴了。  相似文献   

18.
《离骚》中"求女"一节从古至今纷争不断,关于"求女"寓意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现实寓意和虚幻寓意两大派,现实寓意中的"求君"一说与其他诸说相比,更加符合"求女"的思想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现有的史料看,司马迁一生除写有《报任安书》、《悲士不遇赋》和《遗挚峻书》等小的篇章外,其用毕生精力铸就的代表作就是一部《史记》。我们常说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终成大业”,指的就是这部50余万字的大书的写成。这部书记载了汉武帝时上溯近3000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部历史巨著,而且也是一部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中,称《史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