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雄  唐弦 《青年记者》2006,(6):69-70
为与都市报争夺读和广告客户,不少晚报纷纷改为“早出”,加入都市报竞争的行列。晚报早出,无疑是晚报面对激烈竞争而采取的不得已的做法。事实上,加入都市报竞争的行列,进一步加剧了报业的同质化竞争,导致了晚报与都市报的趋同。晚报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当日新闻和阅读环境,晚报早出实质上等于放弃了其固有的传统优势。  相似文献   

2.
朱庆光 《青年记者》2012,(32):73-74
在目前的市场和政策格局下,最大限度地保持传媒集团格局内子报原有的利益,争取最大的市场效益,建立一个符合市场要求、相对自主的应对市场竞争的架构,是市场和政策的必然要求。作为非时政类报刊,都市报晚报转企改制只是时间的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早改早受益,早改早主动。市场竞争格局、国家政策要求都市报晚报树立市场竞争主体地位一是媒体竞争态势日趋激烈。目前国内晚报都市报的竞争已经由大城市逐步向中小城市蔓延,省报集团的都市报晚报纷纷在各市地开办地方版,当地新闻资源和广告资源被分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包括晚报、晨报、午报在内的都市报的迅猛发展,报业竞争就更加激烈。这激烈竞争的浪潮对地市级晚报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地市级晚报如何面对已经在当地站稳脚根的省城数家都市报、晚报和毗邻大城市的晨报、晚报的挑战,正确地给自己的晚报定位,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以自身独特的优势与其他几家报纸形成错位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便成了地市级晚报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都市报的崛起,使传统晚报面临着实实在在的冲击、挑战和竞争。在大胆实践的基础上,都市报探索出了一些新的办报招数,借鉴和发展了晚报的思路和做法。晚报界面对都市报强力冲击所采取的竞争方略和竞争决策,有三个方面的要领:报业竞争,是品位竞争、品牌竞争;规模为王,创新为王,服务为王;总结昨天,着眼今天,拓展明天。  相似文献   

5.
时讯专递     
第六届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总编辑会议召开 第六届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总编辑会议,7月8日至16日在青海西宁市召开。来自全国26家省级晚报、都市报的总编辑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青海日报社主办的西海都市报承办。一年来,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继续保持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与会总编辑畅所欲言,交流了各报面对竞争形势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介绍了改革与发展的新经验,并探讨了晚报、都市报如何办出自身特色、搞好经济报道、加强舆论监督和创新办报机制。会议还评选出2000年度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好新闻,并决定第七届会议由三湘都市报承办…  相似文献   

6.
晚报的优势是什么?这本来是个十分明确的问题,但是这几年随着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这个本来十分明确的问题变得似乎模糊起来了。比如说,晚报与日报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时间优势,能够出今日新闻,这是日报无论如何所不能比拟的。但是近年来,“晚报早出”现象,似乎使人们对这一“优势”产生了困惑。今天,晚报的优势到底是什么,已成了人们特别是晚报工作人员极为关注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晚报的特色定位,同时也关系到晚报的生存和发展。时间优势不能丢 我们认为,“晚报早出”的现象是报业竞争的结果,有的晚报和日报一块…  相似文献   

7.
解析后都市报时代的显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漆亚林 《新闻界》2005,(4):39-40
1995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创刊,随后,全国许多城市都创办了类似的都市报。都市报在与党报、晚报竞争中,在受众定位、传播内容和方式以及营销手段上,实行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使都市报迅速崛起。不同城市的都市报在复制“华西都市报模式”之后大多实现了“光荣与梦想”。正因为都市报创造了报业奇迹,晚报、时报、商报甚至党报也加入到都市报行业中,相互模仿、克隆。都市报呈现的聚拢趋势,形成被圈内人士诟病的“同质化”顽症。昆明、南京、重庆、南宁等全国数十个城市里的都市报也被这种顽症缠身。高度的同质化导致恶性竞争,媒体的失范,以编…  相似文献   

8.
在竞争激烈的报业市场,处在最基层的地市级晚报该怎样办出自己的特色,为自己的内容产品打上独有的烙印,在与省内外各类都市报、晚报的竞争夹缝中,立于不败之地呢?本文以河北《张家口晚报》为例,试图梳理、解答这个困扰地市报人的难题。深挖本地资源,形成内容上的原创性。2007年前后,都市报与晚报的市场竞争,开始从订报送米送油的恶性发行市场竞争逐步转入良性的报纸内容的竞争,大  相似文献   

9.
在与早报、都市报的竞争中,有关晚报新闻时效性的话题再度“浮出水面”:少数晚报为了改变时效上的劣势,甚至把出报时间改在了早晨。由此,如何正确认识晚报新闻时效的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晚报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体现新闻的强势,同时也事关晚报在今后办报实践中能否遵循其固有的内在客观规律。本文试从报道时段这一层面上对此作一粗浅的论述,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地崛起了一批都市报。它们以独特的风格吸引了大批读者,给当地晚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迫使晚报也纷纷求新求变,在激烈的竞争中开始了又一轮的变革。都市报是不是晚报?晚报与都市报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类问题同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12日,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8]602号文件正式批准<铁岭晚报>更名为<辽沈晚报·铁岭版>.达足新闻出版总署首次批准一家地市级晚报都巾报纳入到省级晚报都市报报系,也是全国第一家省级晚报都市报与地市级晚报都市报跨区域进行资源整合,严格依照新闻出版法规关于报纸出版地方版的规定,合作出版和经营地方版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网络传媒异军突起,报业竞争日趋激烈,晚报面临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下午出版的晚报,面对早上出的日报、都市报和商报前堵后追,到底还有没有优势?如何与之竞争?如今在温州,四张报纸同属一个报业集团,已是“一家人”,但彼此的竞争依然存在。温州晚报如果不找准位置,就会逐渐失去地位与影响力。历史的经验以及兄弟城市报业竞争的“前车之鉴”告诉我们:作为目前温州唯一一张下午出版的报纸,《温州晚报》求生存、求发展,仍要紧紧抓住时效做文章,而且还要把这篇文章做得比以往更好。抓住“时间差”晚报下午出版,与早报相比,零售时间短,读者…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20年,伴随着广播电 视事业的冲击,以及新型经济类、文化类、生活类、文摘类报刊,特别是90年代中叶开始崭露头角的都市报的竞争,我国晚报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怎样应付这样的竞争局面,成为近年晚报乃至整个新闻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 笔者本文所言,只是想阐明晚报应处理好与都市报竞争中的“同”和“异”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说,晚报既要与都市报有所同,又要有所不同。可谓之留“同”、留“异”;求“同”、求“异。 留“同”,指的是对于一些与都市报相比有着共同之处的东西,晚报可以予以保留。那么,晚报与都市报…  相似文献   

14.
从1997年香港最后一家晚报——《新晚报》宣告停刊,到老牌晚报《羊城晚报》被《南方都市报》和《广州日报》远远抛在脑后,如火如荼的内地晚报业似乎被敲响了衰弱的警钟,加入世贸组织后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更令地市晚报的生存空间受到越来越重的挤压。地市晚报真的陷入四面楚歌了吗?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以来,纸质媒体的竞争愈发激烈。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都市报已完成了最初的创业阶段,目前进入高速发展的扩张阶段,其突出表现为都市报挟巨资从中心城市进入周边地市,他们以大资金投入、灵活的营销策略和强烈的表现姿态“攻城掠地”,对当地市级晚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晚报如何发展,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地市晚报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在激烈的竞争和拼杀中,地方晚报要想在严酷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以不断创新来求得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由四川宜宾日报社与本刊联合举办的“‘宜宾杯’晚报、都市报论坛”征文活动本期正式开始(时间为2007年1期至2007年12期)。我们举办此征文活动,旨在探讨晚报和都市报的办报,经营及管理的方略。尤其是探讨面临多媒体和新媒体的激烈竞争,如何做大做强晚报,都市报的好做法与好经验,运用成功范例促进晚报,都市报的快速发展。欢迎广大读者为此征文踊跃赐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白红义 《新闻传播》2010,(6):47-47,49
近年来,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为代表的一批主流都市报加入深度报道队伍的行列.开创了都市报深度报道的新局面。在借鉴和学习周报周刊深度报道经验的同时.都市报的深度报道也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与周报周刊相比.都市报深度报道的优势和劣势同样明显.有待通过政策机制的完善进一步提升其报道水准。  相似文献   

18.
1999年12月6日,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在济南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年会上,专门谈了晚报如何应对都市报的竞争问题。徐光春说,晚报面临许多挑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都市报。都市报的产生和发展是新闻改革的产物,顺应了社会多样化发展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  相似文献   

19.
张海鹰 《新闻传播》2004,(12):42-43
8月1日到8日,笔者在河北参加了一次由燕赵都市报(河北日报社主办)承办的第九届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总编辑年会,全国29家省级晚报、都市报40余名代表参会,交流了自去年以来各报的办报及经营经验,并针对媒体市场上日益激烈的资本参与竞争、跨地区经营的形势,研讨了报业进入“战国时代”后,省级晚报(都市报)的应对策略。会间,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竞争、改制、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董天策  谢影月  丰帆 《传媒》2004,(7):20-21
晚报的发展前景引起国人的关注,开始于1997年.这年7月27日,香港<新晚报>停刊,结束了晚报在香港的历史,国内业界不能引起警觉.但是,这不过是外在的诱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都市报已经迅速崛起,显示出直逼晚报乃至挑战晚报在市场中优势地位的勃兴之势,晚报人不能不感到震撼.从此,"红旗还能打多久"就成为不少晚报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隐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