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档案馆馆藏资料的收集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敬 《中国档案》2004,(11):23-24
馆藏资料是指由档案馆接收采集的与馆藏档案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补充档案提供利用的资料。科学地收集,保管与馆藏档案内容相关的资料,对提供利用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冬  林静 《云南档案》2023,(4):55-56+59
随着全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信息化发展突飞猛进,从而产生大量电子会计资料。电子会计资料的归档和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作为会计电子化管理最后一环,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从顺应会计工作信息化发展趋势、满足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要求、降本增效、为财政监督工作提供支撑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电子会计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法规制度基础,最后从统一会计数据标准,提高会计档案的数字化水平,做好电子会计资料的归档和电子会计档案的移交、保管、利用等方面对电子会计档案工作的推进步骤和方法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以期为电子会计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电子档案的优势是读取速度快,利用方便,这是纸质档案或缩微品档案无法比拟的。它可以与纸质档案或缩微品档案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但绝不能取代纸质或缩微品档案。本浅析电子档案的生成管理与利用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4.
周文涛 《兰台世界》2006,(5X):51-52
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国的各行各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档案领域来说,电子档案这个新生事物,给我们传统的档案理论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就目前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共存,这就要求档案工作必须要了解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在保管及利用方式上的异同,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好档案,为社会服务。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保管,因其载体性质的差异,决定了其受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同,因而对其保管条件有着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5.
于倩 《兰台世界》2007,(11S):24-25
目前,电子档案已经和移动电话、电子邮件等构成人们社会活动中的三大快捷方式。移动电话利用语音的传达功能发挥出直接作用;电子邮件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把多媒体资料送达指定的地点;电子档案是把企业或个人有价值的资料作为电子文档.在任何需要的时候都能快速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电子档案的维护也有了更商的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电子档案的特性不同于纸质档案,电子件以其载体和载体与信息结合方式的特殊性对传统档案保护理论造成很大的冲击。如何保存、维护电子档案,使之安全、可靠并永久处于可准确提供利用的状态,是档案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电子件的产生,改变了人们对档案的传统理解,也改变了人们对档案的形式、特性、意义的认识。电子件的产生、归档、存储、利用等均与传统的纸质档案有所不同,这是件管理的一场革命。电子件与电子档案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将给档案管理带来深刻的变革,其管理比传统档案要复杂得多,目前正处在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8.
徐玕  曾华芳 《兰台世界》2005,(10):43-43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一样,都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为处理各种事务直接形成和使用的;与纸质档案不一样的是电子档案的记录形式是数字化系列,当它使用技术和设备将信息内容记录在磁性材料或光盘等载体后就永远离不开这种技术和设备,人们要想利用它,就必须采用这种记录档案信息内容的技术和设备,因此电子档案保存的不仅是电子文件的信息内容,还有与之相关的技术和设备。  相似文献   

9.
魏巍 《兰台世界》2005,(11):40-41
2005年初,省档案局印发了《辽宁省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暂行规定》,分别从管理体制和职责、电子文件的收集与归档、电子文件的移交和接收、归档电子文件的保管、归档电子文件的利用及归档电子文件的统计、鉴定和销毁等几方面明确了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使新兴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的电子档案的特性不同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的特性,决定了其在保存与维护方面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如何保存、维护电子档案,使之安全、可靠并永久处于可准确提供利用的状态,是档案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与之相应的数字化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基本技术。档案部门作为人类活动记录的收藏者,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数字化技术背景下的挑战,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便是档案管理部门需要面对和研究的新事物。数字化技术形成的电子档案不同于以往的纸质档案,它有其自身的特征,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具体地说,电子档案具有如下特征:(1)它所承载的信息与载体可以分离;(2)不能被人眼直接识别,需通过计算机阅读和处理,需要配套的计算机软硬件才能读取利用;(3)能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介质上,还可在互联网上传输等。这些特征决定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保管及保护方法与传统的纸质档案不同。下面从三个方面探讨电子档案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1.
章针对电子档案的特征,对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利用、维护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电子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是开发利用人们经过智力劳动、研制成的新型的、形式多样的高级的电子档案信息产品,创造了电子档案信息的新的内涵与新的功能,赋予了电子档案信息的组合性增值,创造了电子档案信息新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共性出发,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仍离不开原来纸质档案的管理传统,离不开原有的档案管理基础,不能完全抛弃档案管理的一般原则、规律,我们还是可以参照纸质档案的管理经验对电子文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提供利用。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14.
析电子文件收集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难,收集电子文件更难”,这是多数从事档案收集工作人员的共识。电子档案收集难问题与档案管理计算机化和档案信息数字化的深入开展以及人们对电子档案利用需求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地显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子文件收集难的问题已成为影响档案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软肋,成为影响档案工作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相似文献   

15.
医疗服务行业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医疗信息更是人民生活的重要信息内容。电子健康档案是医疗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子健康档案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与利用,对保障与维护公民健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电子健康档案进行挖掘并提供可视化服务可以提高电子健康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好地为公民提供准确、便捷的健康信息服务。本文主要对开展电子健康档案可视化信息服务进行可行性分析与层次分析,并初步提出了电子健康档案可视化信息服务系统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蒙小霖 《海南档案》2005,(3):15-15,27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界。作为信息源的档案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档案的载体也变得繁多起来,纸质档案,声像档案与以计算机进行操作、传输、存储等为内容的电子文件(磁盘)相并存,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相辅相承,互为依赖,构成了今天档案的两大类型。如何更好地保管和利用好档案,合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艺术院校创新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档案信息,为学校及社会提供服务,就成为摆在档案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开始之际,档案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判断和分析了档案工作所面临的十项最为迫在眉睫的挑战,其中包括:电子献的管理;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非字资料方面;对于件的全球性的认识:为档案录和利用提出新的方法;档案利用和馆藏发展重点的扩大;对档案馆的信息管理进行更多的研究;美国档案工作协会的发展;档案事业各方资源的丰富;以及使档案行业不负众望地承担社会利益的保障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高速度地做好档案工作,服务于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产生大量的电子文件,经过对其进行整理、归档形成了电子档案,电子档案为实现信息资源传输网络化、管理规范化提供了基础条件,使档案工作高效率、高水平地为社会服务成为现实。首先,电子档案的产生为档案利用者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服务。借助于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网络传播技术,使档案传输不再受地域、时间、空间和人力的限制,传输速度极快,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档案资源,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同时,也促使档案工作由传统手工操作形式转向为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化办公方式,大大提高了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其次,电子档案具有储量大、占地面积小和易于检索、浏览、查询、打印等特点,可以节省大量的存储空间,也可避免纸质档案查阅时损坏档案,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利用服务。  相似文献   

19.
王春颖  符娜 《兰台世界》2007,(4S):52-52
电子档案的出现,使档案的存在形式与管理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档案的内容与载体是不可分离的整体,而电子档案则具有信息与载体相分离的特性。但按其记录性质及其采用的技术和设备,绝大多数都可以划归于以字记录的纸质等载体档案和数字代码序列记录的电子档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照片档案数字化是指将传统的银盐感光材料的照片档案转化成计算机可以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化信息,经过整理和组织后,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里,实现信息数字化。数字化的照片档案(或称电子照片档案)具有贮存便捷、保存期限长、检索高效、利用方便,可以提供远程信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