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识《新闻与成才》是在1992年。一次我去文书屋子发现了她,觉着好奇,便信手打开,杂志里的内容一下子将我吸引了。这本引导初学者走向成功之路的通俗易懂的刊物使我爱不释手,文书见此情景,便鼓励我参加军报新闻函授。从这之后,我便每月按时收到一本《新闻与成才》杂志,并认真地将自己喜爱的文章阅读一遍,但随着时间推移,加之训练紧张,慢慢地这位无言的“老师”被闲置一边,再也没有向她请教。转眼3年过去了,我成为一名汽车驾驶员继续留队服役。今年开春,军里办基层报道员培训班,营甲得知我以前学过军报新闻函授,便让我前去参…  相似文献   

2.
其实.在十二年前我来当兵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阅读《新闻与写作》了。六年前我在武警景德镇支队任新闻干事时.仍一如既往地订阅。这两年.我调任武警江西总队新闻干事从事电视新闻工作.手中捧读的依然是她。我对《新闻与写作》情有独钟,主要有三大理由:  相似文献   

3.
连续两年持之以恒地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心中早有目标,那就是通过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用手中的笔去打开《解放军报》和《火箭兵报》的大门,实现在两报上稿零的突破。98年入伍的我,就非常珍惜军旅生活,能有一种自豪的心情去阅读军报,并且养成军报每日必读的习惯,平时还爱阅读剪辑收藏,就连过了年头的老军报都爱掸去尘土拿来欣赏,从中感受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也萌发了学习新闻写作的想法。两年的义务兵生涯,军报新闻函授一直未能招生,无法参加学习,带着失望的心情只好以军报为师,《新闻与成才》《军事记者的前身》为友,走自学…  相似文献   

4.
我是《新闻与写作》的读者,每期刊登的文章我都详细阅读。在学习与实践中使我认识到《新闻与写作》适合业余通讯员阅读。我对《新闻与写作》上登的文章,分为粗读和精读,特别是联系写作中的难题,有的放矢地学习,边学边实践,已经尝到了甜头。我在写《十七中重视发展教师入党》的消息中写道:“学校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不论资排辈,最近发展了6名新党员,还有30人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市电台的编辑提意见太一般化了。我学了穆青同志《对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以后,联系这篇消息,对照  相似文献   

5.
我是个业余新闻爱好者。17年前,《新闻与成才》的前身──《解放军报通讯》编辑袁良同志,在乌鲁木齐市边疆宾馆给原乌鲁木齐军区新闻干部骨干培训班授课时,我结识了《解放军报通讯》,从此后,她便成为我新闻学步的唯一良师。17年来,我年年坚持自费订阅她,阅后精心保存,至今一期不少。《新闻与成才》开辟有“业务探讨”、“采写体会”、“成才足迹”等,这些文章都是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写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撰写的,是我学习的优秀教科书。经过认真学习,我逐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掌握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我采写的新闻作品,先后…  相似文献   

6.
在新年度报刊征订之际,济南军区某部组织基层官兵,开展了一次《新闻与成才》杂志阅读心得座谈会。与会同志既有部队领导、机关干部又有普通战士,大家从不同角度谈自己阅读的感受,提意见和建议。大队长于波:形影相随的“伴侣”。入伍以来,虽说调动工作多次,订阅《新闻与成才》杂志从未间断。因为她是我的好老师,我随时随地都可以向她求教。每当我新闻写作和机关公文写作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会把这位老师请出来,从中得到启发。多年来,这本杂志我没漏读过,每次开会或下部队,我主动当好报道人员的“信息员”,把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提…  相似文献   

7.
每每翻看影集,有这样一张照片令我分外喜爱:解放军报社大门口,《新闻与成才》杂志匾牌旁,笑眯眯的我满脸绽成一朵花──一种从没有过的甜蜜与幸福、自豪与荣耀此刻凝结成神圣的喜悦!相识《新闻与成才》,是5年前的新兵连。训练间隙,休息之余,我总爱思考些问题,琢磨些点子,然后趴在床铺上抄抄写写,居然有一篇稿子被报纸登了出来。初试“锋芒”成功,我看报写作的劲头一浪高过一浪。有一次,军报介绍一期《新闻与成才》的要目和下面赫然打出的“告新战友”参加新闻函授的启事吸引了我。我暗自思忖:要想在新闻写作上有所“成才”,…  相似文献   

8.
读者之声     
解放军某部组织官兵,开了一次“《新闻与写作》杂志伴我成才”座谈会。与会的干部战士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感受,提出意见和建议。 部队长张成金:我是抓军事课目的干部,从没写过新闻。初识《新闻与写作》,是两年前的一天。在图书馆里众多的杂志中,《新闻与写作》不怎么起眼,薄薄的本子,封面朴实无华,可杂志的内容却很吸引我。从那以后,只要《新闻与写作》一到,我便虚心向其学习。两年来,我写材料,问题抓得比较透彻、准确,语言也变得生动、凝练了;有十几篇军事论文  相似文献   

9.
当兵七年,《新闻与成才》却伴了我八年。这段缘分 还得从当兵前谈起: 中学时代的我,其他功课不咋的,写作还行。每有 自鸣得意之作,总要拿给在县武装部当秘书的表哥修 改,表哥很忙,自然无暇字斟句酌,便送我一套他看过的 《新闻与成才》,说:“仔细读读这个杂志,就懂得怎样构 思,怎样表述,怎样修改,怎样投稿了。”投稿?这对于当 时的我来说犹如摘天上的月亮一样不敢奢望。但是, 《新闻与成才》那精美的封面,尤其是四封反映部队火热 生活的图片和军人写、写军人的内容,对于当时名落孙 山、向往…  相似文献   

10.
写这个题目时,似乎和《新闻与成才》毫无关系,然而我讲的这个故事,他却真真实实地把我和《新闻与成才》联系起来。每每看到《新闻与成才》,那段往事使历历在目,让我怎么也挥之不去。因为它使我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延续着一段永恒的爱。那是1992年的一个春天,我刚从鄂西南一个村庄走入军营。来军营不到两个月的我,也许是我爱看书的缘故,班长李连奇发现了我的特长,而且在一个特殊的时间,在一个特殊的场合为我送了一件改变我人生命运的礼物──《新闻与成才》。那天从训练场回来,吃晚饭前班长宣布了一件事,说今天晚上班里有一个“…  相似文献   

11.
编辑部:  新年伊始,《新闻与成才》更名为《军事记者》。对我这个在新闻宣传战线上刚刚起步的同志来说,心里多少有一些遗憾。因为,在我陷入写作困境时,是《新闻与成才》帮助我走出了误区;在我因找不到新闻线索而迷茫时,是《新闻与成才》引导我如何使新闻稿写得更有新意;在我因不上稿而苦恼时,是《新闻与成才》上发表我的稿件而使我重新树立信心。所以,我对《新闻与成才》很是留恋。然而,它的更名,犹如凤凰涅,是升华和飞跃。我又为它高兴,并祝愿它越办越好!  我相信《军事记者》会像《新闻与成才》一样,是我们基层广大通…  相似文献   

12.
日前,笔者到驻扎在塔克拉玛干大漠深处的武警新疆兵团指挥部基层中队采访时,发现官兵们特别喜爱读《新闻与成才》,班里有的战士捧着衡闻与成才》爱不释手,争相传看。为了能使基层官兵及时看到《新闻与成才》,部队政治部门专门为基层报道员人人订阅了一份《新闻与成才》杂志,并为基层中队建立了阅览室,读报刊、评报刊阅读栏,把《新闻与成才》作为基层报道员新闻写作的八门课。近年来,指挥部举办了七期报道培训班,每期都坚持把《新闻与成才》合订本发至每人手中,作为培训课的首选内容,极大地激发了报道员写稿的积极性,提高了大家…  相似文献   

13.
读者之声     
江苏沐阳县贤宫乡政府鲍宜龙:我干了两年乡报道员,就订了两年《新闻与写作》。两年来,按《新闻与写作》的指点,将新闻与文学语言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使我的新闻与文学写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去年7月份,我采写一位小青年捉鳝鱼解释了邻里间猜疑的事。我运用散文的语言和小说的叙述方法。使文章增加了厚度与情趣,被《淮阴日报》星期刊采用。今年春我又运用散文笔法、语言写了一篇《豆腐红娘》寄出后就被《农民日报》采用。  相似文献   

14.
和《军事记者》的“一见钟情”是在10年前,那时我还是个肩扛一道杠的新兵。一次偶然的机会从班长那里看到了当时的《新闻与成才》,从此爱上了她。当兵的第二年就参加了军报的第七届新闻函授班。走进陆军学院成为一名学员后,仍用有限的津贴订阅《新闻与成才》。多少个夜晚,我翻开心爱的杂志,在字里行间追寻着自己的军事记者梦。真正走上兼职的新闻干事这个岗位是在两年前,从看新闻到写新闻的跨度太大了。实践后才知道,爱她还真是不容易。一次次投稿,一次次杳无音讯。在这孤独无助之时,我又重新拿起了与我相伴多年的《新闻与成才》,…  相似文献   

15.
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两年来,我写稿302篇,被县以上新闻单位采用259篇。一些好友和业余通讯员问我,你写稿有啥诀窍?我的回答是,关键在“勤奋”。两年来,我刻苦自学,坚持每天的报纸新闻必读,广播新闻必听,电视新闻必看。并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认真学习新闻知识,做到广阅博览。自1986年以来,每年我都自费订阅《新闻知识》、《新闻与写作》、《新闻通讯》等20多种新闻写作刊物,而且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保证每天学习不少于2小时。同时还读《文章词句学概要》、《读点鲁迅》、《文学写作手册》等书籍。1988年8月,我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个刚开始做新闻宣传工作没两年的基层业余通讯员,由于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对新闻写作一知半解,仅凭着一股年轻人的热情和干劲,便不停地写,其结果是屡投屡败,一篇篇如泥牛入海。我苦闷异常,烦躁不安,甚至怀疑自己不是写作这块料!正在我一筹莫展之际,厂政工干事送我几本《新闻三昧》。我如饥似渴地仔细阅读,《新闻三昧》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写作之路,使我受益匪浅。自与《新闻三昧》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后,我与她的感情加深了。我每月都怀着焦急的心情等待她的到来,收到后又迫不及待地细读。《采写经验谈》教会我许多写作技巧;《采访生活》了解了精品、名篇的作者不懈追求的精神;听到《通讯员园地》各路写作人才在此交流、沟通、畅所欲  相似文献   

17.
《新疆新闻界》编辑室为了把杂志办得更好,给每个读者发了一张《读者意见征询调查表》,虽然我也填了这张表,但感到仍有未尽之意,再谈点看法。我今年54岁,是一名业余通讯员,在克拉玛依油田写了几十年的新闻稿件。每当我订阅的《新疆新闻界》杂志一来,总要先阅读“通讯员之页”这个栏目的文章。我还重点阅读“新闻与写作”、“新闻知识专题讲座”、“采写体会”、“新闻和语言”、“好稿评介”等栏目的作品。每期都要从头至尾看一遍,有的文章还要读多遍。1991年第二期“通讯员之页”栏目中胡四海的《投稿杂  相似文献   

18.
A一封7000余言的长信,在编辑部引起了震动。今年2月下旬,一封米自河南省新乡人中的信放在本刊编辑部的桌子上。编辑打什一看,不觉惊呆了:厚厚的大信封中装有一封3页纸2000余字的信,一本经他阅读批改过的《新闻与成才》杂志,一份长达17页计5000余字的审读挑错笔记。从信中得知,来信者是新乡市六中的语大高级教师,姓孔名繁群,今年67岁。1994年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本《新闻与成才》杂志,因为内容与培养写作人才有关,他便很快喜欢上这本杂志。他让在部队当指导员的女婿帮他订一份《新闻与成才》,送来的却是《新闻与写作》…  相似文献   

19.
我能在郑州金山集团公司担任宣传科长,首先得谢谢《新闻与成才》杂志,是地帮助我走上领导岗位的。我1983年入伍到青海某部服役。记得是1984年11月份,我在连长那里看到《新闻与成才》,心想如果利用业余时间写写文章,不仅能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锻炼自己的写作水平,而且对我这个当班长的来说,还能提高一下管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于是,我自费订阅了1985年的《新闻与成才》杂志。每期到手,我都从头至尾细读几遍,边看边学写,边摘录,我像进了大学一样激动万分。有段时间,我数次投稿均石沉大海。当我心灰意冷时,便细读每期的《录与…  相似文献   

20.
谢谢良师     
一年前,我如意考入了向往已久的军校,并被分配到中文专长队学习。我拼命地写,不停地寄,天天盼着自己的文章会变成小小的铅字。然而,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寄出去的稿件全然石沉大海。正当我彷徨时,写作教员对我说:“认真读一读《新闻与成才》吧,相信时你会有很大的启发与帮助的”。于是,我干脆搁笔不写,潜心研读《新闻与成才》。果然,《新闻与成才》就像一位无言的老师,使我懂得如何练“内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出于从心理角度缩短与它高不可攀的距离的想法,我试着向它投出了第一篇稿件。不久,一封退稿信和主编亲自回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