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悦老师的《秋水》(见《中学语文教学》2004郾6)属研究性学习课例。张老师不囿于语文教学现状,努力探索教学的新路子,本着给课堂增加亮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深入发掘课本以外东西的新理念,应该说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更何况是一篇文言文,读后眼睛不禁为之一亮。既然是研究性学习,我也想谈谈我的浅见。张老师的案例主要分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侧重从字词句的角度去分析,应该说这一部分的亮点是新颖的导语,从“秋水”这个词语谈起;第二课时着眼于文章内容及主旨的探讨,应该说用了讲白话文的方法去讲文言文,帮助学生去理清思路,另外对庄子…  相似文献   

2.
从目前中学语课改所取得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和正在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来看,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在语课堂教学资源之外的,研究的空间也主要在课堂之外。但就课程改革而言,我们应该努力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纳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在常规教学中形成研究性学习的集体氛围,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3.
有益的尝试,可贵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一直以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抱着"研究"的态度,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学习……我还以为语文教学空喊口号不行,一定要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口号真正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知识能力,又有思想水平的新一代学生.张悦老师将<秋水>一课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纳入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情绪,激励学生努力求知、勇于探究,改变了教师、学生原有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为此而赞赏.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6期刊登的高中文言文教例研讨《〈秋水〉课堂研究性学习案例》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令人耳目一新。之后,田福春老师以《有益的尝试,可贵的探索》一文点评该课例,突出肯定了该课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并从三个方面作了具体的点评:一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先进,教师有着勇于实践的精神;二是教师的教学设计精当;三是教师适时引导得好。而笔者认为,该课例在以上三方面均有不足,注定这性学习切忌无功而返张宏伟篇文言文的学习学生会无功而返。首先,教师的教学思想的先进与否,并…  相似文献   

5.
“逐句讲解”不如“授之以渔”。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把古汉语知识教给学生就可以了。因此,教师采用逐字逐句讲解翻译的方法,课堂上出现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讲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在下面则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学生学不得法,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低下。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才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借助参考书自己去“看”,养成先读书、再思考、后读译注的习惯。其实,课文中的很多内容学生是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初步了解的。读不懂的,可以联系上下文思考理…  相似文献   

6.
7.
窦娥在临刑前对监斩官设誓三桩 :( 1 )如系冤枉 ,则“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 ,都飞在白练上者” ;( 2 )如系冤枉 ,则“身死之后 ,天降三尺瑞雪 ,遮掩了窦娥尸首” ;( 3 )如系冤枉 ,“从今以后 ,着这楚州亢旱三年”。从文学角度来讲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 ,设计“三桩誓愿”显灵的超现实情节 ,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 ,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是本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 ,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 ,使悲剧气氛更浓烈 ,人物形象更突出 ,故事情节更生动 ,主题思…  相似文献   

8.
研究重点1 体味、评价《黄鹂》的意象美和语言美。2 分析评价作品的哲理 ,借鉴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的写法。课题研究课题一 把握《黄鹂》的意象美研究过程 :1 通读全文 ,了解黄鹂在不同境况中的不同情态 ,画出文中的标志性词语。提示 :可大致分为四种境况 :(1 )在经受炮火洗  相似文献   

9.
“呜”字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嗣环的《口技》一文 ,绘声绘色 ,把一场口技表演写得活灵活现 ,真可谓“众妙毕备”。文中写表演者摹仿一家人被惊醒后 ,有这样一句 :“儿含乳啼 ,妇拍而呜之。”其中的“呜”字 ,文下的脚注是 :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呜”后带宾语“之” ,而这里的解释偏重于“轻声哼唱” ,这便很让人费解。近日读钱钟书先生的《七缀集》 ,其中一篇题为《一节历史掌故 ,一个宗教寓言 ,一篇小说》 ,文中引用了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生经》第十二篇《舅甥经》中的一段 ,文曰 :“甥既见儿 ,即以饼与 ,因而呜之。”钱先生顺便提及了“呜”字的解释 ,着实让人…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释“情”     
《曹刿论战》,鲁庄公和曹刿就战前的政治准备进行了分析,鲁庄公最终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得到了曹刿的认可:“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情”做何解,“情”和“忠”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呢?对“情”,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注释是“实情”。《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郭锡良、唐作藩等编)对于“情”的解释也是:“情况,实情。”可是这种解释又让人产生疑问:明明是“不能察”,即不能一一明察,何以有“实情”,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再说“情况”或“实情”也不能算成“忠之属也”。对于“情”,《康熙字典》引用董仲舒的解释是“人欲之…  相似文献   

15.
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文 ,在描绘了滕王阁四周景物的壮丽和宴会的盛况后 ,借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两个典故 ,抒发了年时易往、功业难就的感慨 ,赢得千百年来读者的共鸣 ,典故中这两个历史人物的遭遇确实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 ,冯唐是一位颇负盛名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在汉文帝时年龄已经较大了 ,但官职卑微 ,不受重用。到景帝时 ,略有升迁 ,但不久被免官闲居 ,后来汉武帝寻求贤才 ,听到人们盛赞冯唐 ,就召见了他 ,但这时冯唐已九十余 ,不能复为官 ,这就是“冯唐易老”的故事。冯唐青壮年正逢历史上有名的“文景…  相似文献   

16.
杨文红 《考试周刊》2011,(55):41-42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比较广泛,在《专题》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无疑是一条很好的途径。作者根据教学实践,对在《专题》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砚秋 《文教资料》2006,(16):10-11
教育学专业课是教师教育“师范性”的象征和具体体现之一,对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适当的教育方法、形成一定的教育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教育学课程的现状,迫切需要加强对高师教育学课进行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应以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指导思想;体现时代性、综合性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密切教育学课与师范生的生活、学习及基础教育课改实际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与现代文最大差别在于语言,故教学的重点应该始终放在古今相异处。然而由于语言的时代隔膜,对于学生来说,几乎处处是障碍。因此,文言文教学的初始阶段,你想不“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因为学生要“面面俱问”哪。与其留下太多的空白被动地让学生追问,还不如一竿子到底讲掉算。不过,随着文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