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报社新闻版的编辑,我每天都在等待着那种看一眼就被抓住的新闻照片。如果在摄影部送来的稿件中能找到一幅这样的作品,我便觉得对整个版面的筹划有了一半的信心;如果一天里能有两三幅比较令人满意的作品,我就真有点喜出望外了。 在我的案头上积压的照片有几十幅之多,都是失败之作。“矮子里拔将军”,已发表的一些照片也仍然是见了报的“矮子”。面对这些以反映企业活动、职工生活为主要题材的经济新闻照片,我想到了这  相似文献   

2.
我是很喜欢看《新闻晨报》记者丁志平的摄影作品的 ,因为“老丁的照片有思想”。可是今天 ,老丁的照片叫我有点犯难了。《新闻晨报》推出陈默的通讯《“课间禁令”催生“铅笔爸爸”》 ,报道上海有几所小学为了防止安全事故 ,向学生发出“课间不准擅自去操场活动”、“教室在三楼以上的学生 ,十分钟小休息不得下楼”的禁令。于是孩子们只能在教室内用铅笔、橡皮之类文具做游戏。报道配发了丁志平两幅“玩文具”的照片 ,一幅正面 ,一幅侧面。奇怪的是 ,男生女生的面庞上竟都洋溢着浅浅的、满足的笑。通讯的作者陈默本意在为孩子诉苦、请命 ,老…  相似文献   

3.
赵延年先生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是我国现代版画艺术大师之一。在他八十大寿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出版《赵延年木刻鲁迅作品图鉴》。我想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赵先生的版画创作,以鲁迅作品插图为多,已近200幅。他是我国版画界钻研鲁迅作品最为深刻,实践鲁迅木刻教言最为勤奋,获得艺术成就最为辉煌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以黑白为多。鲁迅说:“木刻究以黑白为正宗。”他是我国黑白木刻的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鲁迅先生之所以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全力倡导新兴木刻运动,固然是因为“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但他还说过:版…  相似文献   

4.
<正>论述我国古代版画中的佛像艺术,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版画。对于版画的定义笔者采用中国版画艺术网的观点,即版画是通过绘(创作画稿)刻(制版)印(印制、印刷)而完成的绘画作品,由于民间雕刻工匠的参与,版画又具有民间美术的特色。一、唐宋时期版画中的佛像艺术谈起我国古代的版画,有一个地点是必须提的,那就是敦煌。敦煌处在我国丝绸之  相似文献   

5.
我与速写     
1987年我访问西藏归来,抱着试探的心情,给《人民日报》文艺部寄去几幅拉萨的速写,没想到在同年12月4日的《大地》美术专页上,发表了我的一幅西藏大昭寺的速写。我的作品竟然能登堂入室,真叫人兴奋不已。编者在“来自生活的速写”栏目下,写了一段短文,指出:“速写是画家深入实际、直面生活的记录;是画家训练观察能力、积累素材的手段;也是画家与人民的思想感情互相沟通的彩练。”其实,画画不是我的本职工作,我也并非一名专业画家,这只不过是我的一个业余爱好而已。但自己长期从事出版工作,也并非没有一点因缘的关系,这些年我画过山山水水自然风光的速写聊以自娱,也结  相似文献   

6.
采访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徐启雄前得知,在 他之前,浙江美术界也曾有过一位全国政协委 员,那就是黄宾虹大师。从黄先生逝世的1955年到1993年这38年间,浙江美术家中再也没有人能进入全国政协。浙江画院的徐启雄得此殊荣,不容易! 画美反被美所累 徐启雄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很“工笔”:说话一字一句一板一眼,严谨得我插不上一句问话。 满头银发的徐启雄,人长得也很“工笔”。当年把徐启雄从中央美术学院选调到人民日报社的华君武,曾有入木三分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17世纪的荷兰画家伦勃朗创作了大量的自画像、肖像画和宗教画等。他还创作过一些以神话故事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虽然数量较少,但大部分都是极为动人的佳作,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中,最杰出的油画作品有《书房中的女神密涅瓦》《达娜厄》和四幅《花神芙罗拉》等。这些出色的神话题材作品反映了伦勃朗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他在肖像刻画和人物情感把握上的才能,其中许多画作因为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内涵而令人印象深刻。本文结合伦勃朗的艺术生涯,对其所作神话历史画题材和艺术风格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8.
采访前有无准备,效果是不同的。对此,我深有体会。有一次,我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去采访一位老掏粪工。见面后,我对他说:“听说您最近被批准入党,祝贺您。”他回答:“我58年就入党了,刚入党的是我弟弟,他也在我们卫管所”。我连声说:“我弄错了,错了。”接着问他:“您老伴身体好吧?”他显得有点不高兴,冷冷地对我说:“我老伴已去世好几年了。”当时,弄得我很尴尬。我又问他:“您最近把小儿子调到卫管所当掏粪工,当时是怎么想的。”他站起来说:“我儿  相似文献   

9.
荷兰绘画在西方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一页,其中伦勃朗便是代表画家之一.他了解意大利美术,也见过鲁本斯的绘画,这都有助于他逐渐形成自己个性鲜明的画风.在阿姆斯特丹定居后,伦勃朗很快成为深受追捧的画家.他不仅擅长多种绘画题材,而且都表现十分突出.例如肖像画、风景画、静物画、宗教画、油画、版画等.在他一生的功绩中,对后世产生影响最为深刻的还是他对用光技法的研究与运用,被欧洲美学史家称其为"以黑暗绘成光明".  相似文献   

10.
现在,全国大小报纸都重视刊登新闻漫画,这是太好事。但是,大量平庸、雷同、浅薄的作品涌现,也会败坏漫画的声誉。在这种情况,偶而碰到几幅令人含英咀华的佳作,就不免要咀嚼品评一番。《宝鸡日报》88年12月14同发表的王尊农同志的《孩子们这下平安了》漫画,我认为就很有点咀嚼价值;象有点  相似文献   

11.
发表在《出版工作》1987年第9期上《〈鲁迅美术形象选〉指瑕》一文,从三方面提出了批评意见,我作为责编,诚恳接受,并向高信同志表示感谢。《鲁迅美术形象选》是一本容量较大的艺术画册,我在初审过程中,较多地注重对每幅作品本身的审查,而忽视了对原稿中文字的认真审查和加工,致使“陈赓”名字错印成“陈庚”,作者“谭尚忍”  相似文献   

12.
现在有些书刊应该说编得还不错,但开卷有“错”;打开来一看,便会发现一些排印上的差错,令人感觉有点不舒服。有同志说:“无错不成书。”这当然是过激之论,不过也反映出一部分读者的不满情绪,说明忽视校对工作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是很值得注意的问题。在我国古代,编与校合二而一,校勘工作是整个编辑工作中的  相似文献   

13.
国画大师汤文选被誉为湖北画界四老之一(其余三人为周韶华、鲁慕迅、冯今松).前些年逛收藏品市场,见商户挂有汤老的作品,要价不菲,我便问:"是真品?"那人异常愤怒:"你有吗?你有我高价收购!"我还真有一幅汤老的作品,是我结婚时他送的.我家兄妹三人结婚,他一人送一幅,这是因为我父亲与汤老同为解放初期培养干部的中原大学同学.  相似文献   

14.
筱青 《军事记者》2012,(11):63-63
记得在南方某地一名人故居里,看到一幅清初八大山人的画作。画面上总体是枯塘败荷.看上去几株枯萎的荷花、几片耷拉破碎的叶子,在几乎干涸的湖底苟延残喘.完全是一幅绝望无力的惨景。然而就是这样一幅画,却被称作是“杰作”,一些所谓的行家竭尽吹捧之能事。我对美术当然是外行之外行.不懂其中之审美的诀窍。但我起码知道一点基本的常识:美术美术,画作首先要“美”。如果一幅美术作品让人看上去没有美的感觉,而是凄凉、伤感、败兴,甚至丑恶的印象,这能叫美术吗?  相似文献   

15.
如今,“西方时装秀”的新闻,频频出现在电视上。据笔者统计,2月份某电视台一新闻栏目连续一周播出相关新闻,“米兰时装”“伦敦春季时装”“纽约某时装大师推出品牌时装”……本来,偶尔选播一两条“西方时装秀”新闻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在新闻中连续七八天播出,着实有点“过头”了。时装是文化的一部分,过分推崇“西方时装秀”容易对观众的审美观形成特定的影响;况且,时装秀方面的资讯,完全可以放在时尚类节目中播出,没有必要放在黄金时段的新闻节目中播出。联想到欧洲一些国家(如法国)对本国文化的强力保护,笔者的这种担心恐怕不是没来由的…  相似文献   

16.
我和徐伯昕同志相交了45年。我们在汉口、上海、香港等地一起工作的情景又历历在目。 1938年5月,我考入汉口生活书店。那时我们热情地从事抗战宣传工作,在店内组织歌咏队、读书会、办宣传抗战的壁报等等。有一次,我这个在美术学校读过一学期书的“三脚猫”,为壁报画了一幅宣传抗战的报头,引起了伯昕同志的注意,问张又新这是谁画的。张又新告诉了他,他似乎对这报头很赞赏。这算是  相似文献   

17.
早就盼望着出版界推出一部全面系统介绍中国现代美术的专集,现在果然在我的书案上出现了一套《中国美术馆藏品选集》,共有中国画、油画、版画和雕塑4卷分册,8开本,装帧雍容大方,印制精良,全部作品单面印刷,翻阅起来真是赏心悦目,爱不释手。《选集》时限从1949年至1984年共35年,其中大部分作品为我们这代人所熟悉,因此也仿佛面前出现了这  相似文献   

18.
总是听人说,我们的报刊上关于“美育”的宣传很不够,而关于美术的评介和报道,更是少得可怜。这是确实的。而且,就在能见到的一点点有关美术的评介、报道中,由于我们的编辑、记者同志没有认真对待,以致造成许多错误、甚至笑话。例如,去年10月16日北京日报在评介首都国际机场的一幅壁画《森林之歌》时,写道:“艺术家和陶瓷工人密切合作,使这幅壁画的绘画性和装饰性完美无缺。”这种“完美无缺”的提法似乎是言之过分了,殊不知世上哪里有完美无缺的艺术品。又如,7月8日北京晚报有位记者介绍某画家的作品说:“他的画运笔古朴,着色雅淡,画面清新而又丰满。”“运笔”怎么能“古朴”呢?又何谓“雅淡”?“清新而又丰满”也无论如何联系不上美感。再如,  相似文献   

19.
何必 《新闻实践》2002,(5):31-32
作为一个球迷,我自然很关心足球报道,读报读得最认真的也是体育版。但最近一段时间来,我却有点厌烦体育版,“眼球”常常不愿停留,且最不愿读有关足球“黑哨”的报道,因为孰真孰假真的让人稿不清。我疑惑,我担心,我与周围几个信奉体育“名记”的球迷朋友,凑在一起难免长叹:A 报这样说,B 报那样写,我们还该相信谁?  相似文献   

20.
《大观周刊》2011,(12):22-22
“临界”是一种物理性质.一种状态。但是在这里可以将其简单地理解为“量变即将达到质变的一种可预期的过程”。此次展览的作品涉及多个领域——有传统媒介方面的版画、图片、中国画;也育新媒介方面的数码绘画和数码版画;还有综合材料作品。传统、现代、数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