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批评是党和政府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借助新闻媒体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最受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莫过于批评报道。批评报道是针对各种不良行为、不良风气、违法违纪事件进行的暴光性报道。由于它揭露时弊、鞭笞丑恶,反映了百姓的心声和愿望,体现了舆论监督的力量,因而受到社会和观众的高度关注。在批评性报道中,评论由于直接代表着舆论的导向,体现出批  相似文献   

2.
批评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媒体通过公开揭露社会上的一些违法乱纪、违背道德行为,形成强大的舆论震撼力。可以说,批评报道树立了新闻媒体扶正祛邪、伸张正义的良好社会形象。同时在现代社会千家万户关心的莫过于批评报道。由于批评报道揭露时弊鞭挞丑恶,反映了百姓的心声和愿望,体现了舆论监督的力量,因而受到社会和观众的高度关注。然而,做好批评报道不容易,特别是做好地方批评报道更是不容易。  相似文献   

3.
平衡、可信与情感:民生新闻批评报道的三项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民视角报道百姓关心的大事小情为主要内容的民生新闻中,批评报道占了很大的比例。据粗略统计,在江苏台的《南京零距离》、安徽经视《第一时间》、  相似文献   

4.
晚报的批评报道,一直是一个受人关注的问题。如何搞好晚报的批评报道,是办好晚报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批评报道是各类媒体所关注的。而对于晚报来说,如果说过去把社会新闻、文化副刊和体育报道作为晚报的几大支柱,如今也要把批评报道作为晚报的一大支柱。这并不是简单的主观臆测,而是办好晚报的必然要求。晚报的一大职责,就是要多关心百姓之痛痒,多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因为晚报的贴近性、广泛性和走进家庭,这个职责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可推卸的。要尽这个职责,就要为民鼓与呼。对漠视百姓疾苦的人和事,对不…  相似文献   

5.
电视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中影响大、震撼力强、见效快的一种监督方式。如何使批评报道既发挥匡正风气、净化道德、鞭笞邪恶的作用,又做到帮忙而不添乱?本文试图从5个方面进行阐述。 选题:有所为有所不为 批评报道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与社会舆论所形成的压力往往给被批评对象造成极大震撼,同时也在观众中树立了威信。是不是所有反面的东西都可以作为批评报道的素材呢?答案显然是否  相似文献   

6.
书生报国无它物,惟有手中笔如刀。记者对社会的监督,其最常用方法、最有力的监督就是批评报道。有人称,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有善恶忠奸,有财产万千, 更有性命关天。由此可见,记者对于一件事情的报道所能带来的后果有多大。记者报道的“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批评报道是不是每件事都能进行报道呢,答案显然是不能的。记者在对某些问题进行批评和揭露式报道时,如果批评报道一旦有误的话,其后果将是无法挽回的。所以,记者  相似文献   

7.
钱兵 《记者摇篮》2006,(4):36-36
批评报道向来是个较难以把握的报道领域。不痛不痒解决不了问题,深挖狠批往往又难核准事实。报道者与被报道者之间发生纠纷的事情一直不断,很令一些记者编辑头疼,也给新闻单位的声誉造成了损失。我在工作中也经常写批评报道,慢慢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一、批评报道要掌握“火候”2002年,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政府扶持、自己又苦心经营了十几年的大型民营家装企业,因为一段时间的管理不善,装修质量下降,投诉增多,当地一家报纸便连续十几天地大篇幅批评这家企业,在全市引起轰动。最后,这家报纸的发行量增加了,这家企业的信誉却一落千丈,客户纷…  相似文献   

8.
艾丰先生曾把批评报道的“层次”归为四类:一是摧毁性批评报道。舆论的摧毁对象是重大案件的作案犯罪分子。二是批判性批评报道。批判的是涉及大是大非、严重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纪、政纪并造成恶劣影响的问题。三是批评性批评报道。批评的对象是一般工作中的错误和涉及道德操行方面的问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批评报道则是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的有力武器。要使批评性报道既坚持止确的舆论导向,又体现“二贴近”,重要的一条是把好关,把好度。佛山电台的《百姓事务所》栏目自2004年4月开办以来,在这方面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实践,使新闻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得到了群众的欢迎,专家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侯杰 《新闻知识》2001,(1):20-21
时下,批评报道作为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已被广泛接纳和采用,并得到受众的普遍欢迎。但是,批评报道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它披露的正是一些人最不愿看到的,所以它所受到的阻力和压力比别类报道要大得多,这就使得一些批评报道刚刚报了开头,在事情的真相还没有挖出,事件的处理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就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如果批评报道发出后达到了引起重视、解决问题、以此为诫的目的,那么就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批评报道。但是,在新闻实践中,往往可能有这样一些因素影响着批评报道的正常完成:被批评对象通过…  相似文献   

11.
陈静 《今传媒》2012,(9):46-47
近年来批评报道成了平面媒体尤其是都市类报纸强化舆论监督、增强受众意识和可读性的重要报道方式。要想做好批评报道,把握尺度是关键。只有在报道中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平衡、服务大局、理性批评、有始有终,才能使报道产生更多正面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2.
侯杰 《新闻界》2000,(4):59-59
批评报道作为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 ,现在已被广泛采用 ,并得到受众的普遍欢迎。但是 ,批评报道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 ,它披露的正是一些人最不愿看到的 ,所以它所受到的阻力和压力比别类报道要大得多 ,这就使得一些批评报道刚刚报了开头 ,在事情的真相还没有挖出 ,事件的处理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就不了了之。笔者在一些新闻媒体尤其是地方性的新闻媒体上就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如果批评报道发出后达到了引起重视、解决问题、以此为诫的目的 ,那么这个批评报道 ,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 ,在新闻实践中 ,往往可能有这样一些因…  相似文献   

13.
高祥森 《青年记者》2003,(10):24-25
一篇也许并不显眼的批评报道,也许就在刚发出的当天,就有人闹上门来,如果协调不好,写报道的记者还得面临官司缠身的尴尬,甚至落到官司打输、名誉受损的境地。批评报道真那么可怕么?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批评报道,我们可以试试用“中性”手法来操作。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是当前新闻媒介的重要报道形式之一.我们现在强调舆论监督,实际上是包括批评报道。我们现在感到舆论监督之难,很大一部分也是批评报道之难。  相似文献   

15.
《家报》作为都市生活类报纸,批评报道是自创刊以来就一直坚持的新闻报道形式之一,很受读者的欢迎。但做记者的都知道,批评报道也是最易“惹祸”的报道形式。那么,在采写批评报道时,如何把握分寸,使问题得以解决而又不激化矛盾呢?我们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窦永堂 《新闻导刊》2004,(1):16-16,52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批评报道涉及的多是大的问题和现象,不如此,似乎就减少了斤两,欠缺了力度。其实,在批评报道的类别中,“抓小”批评报道占据着重要位置,其作用不可忽视。北京市的有关媒体曾和市长刘淇一道热切关注过“抓小”的批评报道,就北京人12种看起来虽小却反映了精神文明建设大问题的小毛病提出过严肃批  相似文献   

17.
陈丽 《新闻窗》2014,(3):78-78
政务新闻报道的作用是让百姓了解到政府的决策,与百姓的政治生活所息息相关的各项活动,做到信息公开,满足百姓的知情权。但是很多党务政务信息报道不善于从群众角度解读政策,宣传报道内容雷同、角度单一和缺乏层次感,对百姓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报道不深入等问题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杨青 《新闻采编》2003,(5):40-40
批 评报道要给人以方向、信心和力量 ,在选择批评的事例方面也很重要。一般来说 ,应具备真实性、普遍性、典型性、可行性。一、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批评报道更要真实。这是由批评报道的公开性、严肃性和尖锐性决定的。一旦有错 ,会引起群众不满 ,给社会增添不安定的因素。这里说的真实 ,不仅是指微观上具体上的真实 ,而且还指宏观上整体上的真实。如一个售货员 ,一贯服务态度好 ,偶尔一次与顾客吵了几句 ,你批评他态度不好 ,他不服气 ,周围的同事也会替他抱不平 ,因而起不到批评的作用。看一时一事 ,可能全是事实。但从全局上看 ,从…  相似文献   

19.
体验式的节庆报道,就是记者以一名普通平民的身份,融入百姓的节庆生活,感受和反映他们在这一特定环境下的喜怒哀乐。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随时都会发生,但是在节庆期间,尤其是在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期间,会集中、突出地表现出来。体验百姓的节庆生活,感受和反映他们此时的心清,不但丰富了节庆报道,而且反映了民情、民心,提高了报道的亲和力。同时,记者以普通平民的身份体验生活,没有忘记自己  相似文献   

20.
徐迅 《新闻三昧》2004,(8):52-53
展开健康的批评,是新闻的重要功能。笔主张:“批评要抱有善意,避免针对法官个人的品行和学识。”这是媒体案件报道的第九条自律规则。新闻批评应当抱有善意。这一原则不仅限于案件新闻,它还应当适用于所有的批评性报道和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