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人帮”为了炮制反革命阴谋文艺,扼杀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处心积虑地制定了许多禁令。“不能写英雄人物的死”,便是其中之一。他们的“理由”是:写了英雄的死,太悲伤,太残酷,有损于英雄的“光辉形象”,会使读者(或观众)陷于消沉之中。例如,江青就曾拿着这把尺子宣判了一个作品的死刑:“眼看胜利了,却让主人公死了,给人留下的是孤儿寡母凄凄惨惨,低沉压抑……”:她还说:“塑造起一个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2.
塑造英雄人物,是无产阶级文学创作的重要课题。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恩格斯就提出,要歌颂“倔强的、叱咤风云的和革命的无产者”。1906年,当高尔基创作了以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妇女尼洛芙娜为主角的《母亲》问世时,列宁热情赞扬这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由于历史进程和创作实践的限制,他们还不可能作出更多的论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周恩来同志,根据我国社会现实的革命性变化和创作实践,总结了社会主义文学创作经验和规律,全面而深入地论述了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塑造问题。一、“各种人物都可以写”,但是“今天文艺创作的重点应放在歌颂方面,应该塑造我们这个时代的典型人物。”社会主义文学应该塑造各种各样典型人物,但是更应该塑造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3.
著名蒙古族作家苏赫巴鲁,在他近40年写作生涯中,根札民族历史的厚土,运用各种体裁形式,调动丰富的民族文化积累,塑造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及马背上民族的系列传奇式英雄人物。其代表作《大漠神雕》等系列作品获首届“世界蒙古文学作家大会”颁发的“成吉思汗虎头令牌”国际特别奖。本文就其文学作品中以写英雄人物为题材来高唱英雄赞歌,用以展现民族精神、弘扬优秀人物高尚品格方面,从思想内涵到  相似文献   

4.
一次,教师出了《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个作文题目,明明要求写一件事,有些学生却写了两三件事。又有一次,作文题目是《学英雄一例》,有些学生混淆了写作对象,不去写自己学英雄见行动的一件事例,而去写英雄人物本身。这种文不对题的毛病,是教师在教学中忽视课题教学的结果。 “课题”是课文的眼睛。有许多课题往往是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概括出来的,人们一看到题目,就对全文有了一个概貌的认识。例如五年级语文《战天斗地的关山人》这一课题,就明白地告诉读者,本文是写关山的贫下中农怎样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与天斗,与地斗,改变关山贫困落后的面貌。从四年级语文《人民子弟兵爱人民》的课题中,就能使读者知道:课文是写中国人民解放军热爱人民的动人事迹。  相似文献   

5.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 ,在同一时期用同一题材写的名作 ,但两者在写景、评论历史人物及表达思想等方面 ,都有一些不同 :其中 ,词写的是雄奇壮丽的景 ,而赋写的是清幽宁静的景 ;词中的公瑾“雄姿英发” ,是胜利的英雄 ,而赋中的曹孟德则是“困于周郎”的失败的英雄 ;词的基调健康昂扬 ,气势磅礴 ,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英雄人物的赞颂 ,雄壮豪放 ,而赋则借水、月巧妙地表达了作者感情由“乐”而“悲”、由“悲”而“喜”的解脱过程 ,浑沉蕴藉。同一作者 ,在同一时间、地点 ,用同一题材写的两篇作品 ,之…  相似文献   

6.
"三突出"是"文革"时期在总结样板戏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极"左"的文艺创作理论。它的提出和形成与江青密切相关。其主要内容是:文艺作品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是阶级斗争的需要;文艺作品要塑造高大完美的工农兵英雄形象;文艺作品不仅要描写工农兵英雄人物,而且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关于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一理论强调:应围绕阶级斗争的主线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其他人物的描写和刻画,都要为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服务;调动各种艺术手段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一理论完全把文艺创作当成了阶级斗争的工具,实际上宣传了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对"文革"时期的文艺创作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的作者出于对情爱生活全然否定的态度和保持英雄形象高大完美的目的,有意对作品中英雄人物的情爱生活进行了“净化”处理。结果却损害了人物的真实性和英雄色彩,削弱了其作为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并使《三国演义》最终没有彻底完成中国小说从情节到人物性格、从传奇人到现实人的划时代转变。  相似文献   

8.
童话中具有英雄色彩的人物形象往往能够引起儿童阅读的兴趣,受到儿童的追捧。本文拟以蒙古族童话《英雄当德巴特尔》和格林童话《勇敢的小裁缝》为例,尝试比较蒙古族童话与格林童话中英雄人物形象的差异,探讨造成此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 1966年 2月2~5日,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昆明市文化局、昆明市总工会、共青团昆明市委员会,为传达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创作经验,搞好业余创作,召开了昆明市工农群众业余文艺创作会议第三次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要写革命文,先做革命人。今后要树立全心全意为革命写作的明确目标,大写社会主义,大写英雄人物,努力塑造工农的英雄人物形象。 2月12日,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行关于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和《谢瑶环》的讨论会。云南省文联所属各协会、《边疆文艺》编辑部、云南省文化局戏剧研究室、昆明市文艺创作办公室、市级剧团的文艺工作者、部队文艺工作者、省民族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王伟举同志的《汾清河的儿女们》是一部体现了“三贴近”的成功的纪实性报告文学。这部作品在我省的报告文学创作中,是继田天的《你是一座桥》(写吴天祥),刘继明的《梦之坝》(写三峡工程)之后又一重要收获。它们从不同角度,从城市、从农村、从国家大型工程反映了我省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胡锦涛同志在中国作协七次代表大会上指出:“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是文艺创作的丰厚土壤和源头活水。”这几部成功的报告文学充分印证了胡锦涛同志论断的正确性。《汾清河的儿女们》写了保康县中坪村典型英雄人物黄立杰,也写出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奋斗的英雄群像。主人公中坪村党支部书记黄立杰是一位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农村干部典型,是一位执政为民的共产党员典型,是一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是一位以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作家能够写出这样的典型人物,真正做到了胡锦涛同志的“与时代同步伐,踏准时代鼓点”的要求,体现了正确的创作方向。这部纪实性报告文学有以下特点:(一)真实地再现了黄立杰30多年为社会主义建设、为家乡父老脱贫致富敢想敢干、大公无私的共产党人的光彩夺目形象。黄立杰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农民,同老一辈农民“听天命”的传统思想完全不...  相似文献   

11.
孙向阳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6):49-50,76
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的“文艺为政治服务,文艺从属于政治”这一文艺政策的影响下,作家们塑造了一大批失去了个性、没有脾性、没有七情六欲的理想英雄。随着战争文学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英雄的期待视野早已发生了变化。《亮剑》就是在人们的这种期待视野中用现代的英雄理念塑造出了符合读者口味和社会需求的英雄人物,在建构理想英雄的同时完成了英雄叙事的回归与超越、颠覆与重构。  相似文献   

12.
在鲁迅《故事新编》中,作者依据史书,选取了一些古人古事,然后“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并“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使叙事语言和故事都显得滑稽可笑,这种风格,鲁迅称之为“油滑”。鲁迅运用“油滑”的手段在《故事新编》中主要表现了两个方面的主题:一方面是在《补天》、《奔月》、《铸剑》、《理水》以及《非攻》中基本上肯定了墨、禹、侠,从英雄人物的生存环境又揭示了英雄的孤独,进而批判了现实;另一方面则是在《采薇》、《出关》、《起死》中批判了儒与道的封建传统思想。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了对英雄神圣自身的批判,达到了“反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话说英雄     
[序言]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随着电影《英雄》和《天地英雄》的热映,航天英雄的出现,“英雄的话题”再度热起。引得大众如此大面积的关注,不仅仅是因为电影本身,更是因为当今社会人们对“英雄”的一种潜在期待。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英雄人物,值得思考的是,我们对英雄的宣传又如何呢?很遗憾,有些时候有些地方,常常以量取胜——入耳入眼了,可就未曾入脑入心。于是英雄的精神所感染的广度、深度就相当有限了。追寻英雄成长的人生历程,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身上闪耀着真、善、美的光辉,和见义勇为、不求索取的优秀品德。今天的生活需要英雄,但…  相似文献   

14.
曾万泉 《考试周刊》2015,(26):19-20
波斯史诗《列王记》讲述了罗斯坦等英雄人物的故事,对波斯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深受波斯文化的影响,其处女作《追风筝的人》中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发展与波斯传统英雄人物罗斯坦、索拉博有明显互文关系。小说通过爸爸、哈桑和阿米尔身上具有及缺失的英雄特征,重现并改写了《列王记》中的波斯英雄人物,在文化层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是语言的艺术,“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阿·托尔斯泰)五年制第十册17课《景阳冈》在动词运用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文章第9自然段写人虎相遇,在这段文字里,作者并没有赋予英雄人物以任何英雄行为,唯一的,就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又闪在一边”。这一个接一个的“闪”字,看来轻描淡写,又似重复雷同,其实很见作者的功力。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汉魏之际,人才辈出,但真正称得上“英雄”的却屈指可数。在士大夫对英雄人物的评论中,只有曹操、刘备、孙策与孙权等被称为“英雄”,但通过这些评论,我们却可以触模和感受到当时士大夫强烈的英雄情结,其具体表现为对英雄人物的广泛评论和深切渴望。  相似文献   

17.
第一部分:由身边的亲人谈起简要介绍:由“亲”字入手,了解“亲人”的内涵,并引入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和古诗《游子吟》以感受亲情。第二部分:引出“英雄亲人”的话题简要介绍:由生活中的英雄人物成龙、钟南山、杨利伟、高耀杰谈起,拓展亲人的内涵。第三部分:重点学《再见了,  相似文献   

18.
人物通讯是真实地反映三大革命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及其先进事迹的一种新闻文体,它是专门写英雄人物的。什么人是英雄?捷克斯洛伐克的反法西斯民族英雄尤利乌斯伏契克曾说过:“英雄,这是在决定性的关头,做人类事业所需要做的事的人。”无产阶级的英雄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类解放而  相似文献   

19.
《最新最美的人》是一篇人物通讯,发表在一九七七年四月二十四日《人民日报》的《大庆英雄谱》专栏。文章生动地报道了大庆英雄人物之一、“烈火炼红心的好青年”蒋成龙的英雄事迹,歌颂了大庆工人一心为革命的崇高品质。一九七七年四月二十二日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由英明领袖华主席亲自主持、在大庆油田  相似文献   

20.
《武松打虎》节选自《水浒》第二十三回。《水浒》是描写北宋末年一次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小说,由十四世纪元末明初人施耐庵根据民间流传的关于宋江等人的故事写成。为了展示起义者被“逼上梁山”(也就是遭受地主阶级残酷的压迫而走上反抗斗争道路)的具体过程,《水浒》采取了百川汇海式的结构,对书中主要英雄人物分别作了传记式的描写,然后让他们汇合到起义根据地梁山泊来。武松是书中主要英雄人物之一,而“打虎”又是塑造武松形象的一个重要侧面。这段故事是为刻划农民起义英雄形象服务的,因而是文化遗产中民主性的精华。 《武松打虎》通过景阳冈打虎的故事,突出地表现了武松在野兽面前没有丝毫怯懦的英雄性格,以及在与猛虎搏斗中勇敢、机智、沉着的战斗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