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宁波 《东南传播》2013,(3):135-138
谈话节目是当今社会最为流行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一。通常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在谈话节目当中,主持人以有声语言作为媒介,与受众沟通和交流,媒介的意图、栏目的宗旨,也都是通过有声语言进行传达,并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实现谈话节目的进行。本文将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对话》栏目会话文本为实证,解析电视谈话节目的话语结构,解读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话语角色,具体探讨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话语策略以及主持人在谈话过程中所使用的礼貌和合作等语用原则。  相似文献   

2.
电视谈话节目,来源于国外的“TALK SHOW”,港台译作“脱口秀”,其基本形式是一个主持人、一个或几个特约嘉宾,或外加一群现场观众,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在电视产业发达的美国,作为商品身份的各类电视动画节目在营销手段上层出不穷。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福克斯公司旗下有"荧屏常青树"之称的电视动画《辛普森一家》,该系列剧集除了文化艺术上的成就之外,还凭借出色的营销经验闪耀竞争激烈的美国荧屏近乎三十年。《辛普森一家》的营销团队成功采用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在品牌构建、媒介整合与价值链开发等步骤上发展成熟,亦为我国国内动画的市场运作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如:超前的新媒体应用意识、跨媒介的资源整合、与优质品牌强强联手、充分开发产业链、保持媒体曝光率以及树立统一的品牌形象等。  相似文献   

4.
5.
电视对象性节目与观众心理需要的应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北京市六个城区四个年龄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观众的心理需要及其各类需要之间重要性的排序,找出其优势心理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分别对央视的四个有代表性的对象性节目:《大风车》、《第二起跑线》、《对话》、《夕阳红》进行内容分析,进而考察这四个对象性节目所表达的内容与目标观众心理需要之间的应对状况。本课题旨在为电视对象性节目的编导者提供一种更本质、更深入的受众需要观,建构有利于推动受众全程社会化发展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普法进程的发展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报刊、电视等各种传播媒介都设立了专门的法制版面或者法制栏目。电视法制节目虽然表现形态各有差异,但在重视叙事技巧和策略上,却又有相同之处。因此,本文拟以《法律讲堂》为分析样本,探讨电视法制节目的叙事艺术。我们所关心的是:电视法制节目要传播怎样的现实规范?这一目的又是怎样通过各种叙事手段而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董毅 《新闻界》2007,(6):136-137
本文对重庆电视台的音乐讲坛节目进行了方法分析,旨在探讨电视讲坛这种节目形式传播专业性知识文化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连捷 《东南传播》2010,(5):148-149
近些年,电视方言节目在各地升温,许多地市级电视台都推出了自办的方言节目,在收视方面取得了佳绩。为扩大节目影响,一些电视台不断尝试用新的艺术形式来包容传统的内容,在节目创新方面取得了许多经验。本文主要以福州电视台开办的第一档方言节目《榕城风》为例,结合分析其他省市电视台在方言节目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方言新闻节目,探讨如何引入地方曲艺和动漫等元素,使节目更生动活泼、让群众喜闻乐见。在方言文艺节目方面,探讨如何避免节目庸俗化,开发《方言电视散文》、《方言小品》等方言节目新品种,满足观众休闲需求的同时,又让大家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9.
李大伟 《今传媒》2013,(8):87-88,96
时下相亲类电视节目在各大卫视热播,引发了"剩男剩女""富二代""拜金女"等社会问题的广泛热议而备受关注。本文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栏目为例,从节目设计即节目题材、节目形式、舞台设计、话语、女嘉宾气质的多样性等五个方面分析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并结合节目进行文本分析,深入挖掘女性主导的表象下男权中心的隐形控制,从性别分析的角度,分析相亲节目传递出的性别意识的变化,引发人们对性别意识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李大伟 《报刊之友》2013,(8):87-88,96
时下相亲类电视节目在各大卫视热播,引发了"剩男剩女""富二代""拜金女"等社会问题的广泛热议而备受关注。本文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栏目为例,从节目设计即节目题材、节目形式、舞台设计、话语、女嘉宾气质的多样性等五个方面分析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并结合节目进行文本分析,深入挖掘女性主导的表象下男权中心的隐形控制,从性别分析的角度,分析相亲节目传递出的性别意识的变化,引发人们对性别意识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张红学 《新闻界》2012,(7):11-13
随着电视传媒的日益发达,在目前国内的电视体育竞技节目中,开始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娱乐化因素,使得整个节目轻松活泼、趣味十足,既满足了人们对时下竞技信息的需要,也娱乐了广大受众,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本文以河南卫视《武林风》节目为例,对电视竞技节目的娱乐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黄学敏 《东南传播》2012,(11):102-104
2010年开播的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吸引了大众的高度关注。此节目体现明显的后现代美学表征:包括复刻化的审美取向,大众化的审美追求和反中心的审美判断等,我们由此可以窥见大众文化发展的特点并得以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厦门广电集团的优秀新闻栏目《厦视直播室》为例,就电视连线节目的多样化和常态化作了实例分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浅析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基本元素——以《变形计》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叶子 《今传媒》2012,(6):87-88
以湖南卫视《变形计》为例,结合当代电视真人秀节目所拥有的八种类型以及其中有代表性类型的特点,通过概述电视真人秀节目应该具备的七个基本元素,使受众能够更贴切的感受到电视真人秀基本元素带来的节目魅力。  相似文献   

15.
田甜  秦茜 《新闻世界》2013,(8):40-41
电视访谈类节目是上世纪90年代才出现在中国电视荧屏上的节目类型,以上海东方卫视在1993年创办的《东方直播室》为开端,电视访谈类节目已经在中国走过了十九年的历程,在这十几年当中,各类电视访谈节目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个省级电视台开办,而节目形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以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为例,分析自2002年开办至今,该节目为适应受众市场的变化而进行的一些改革和改版,概括近十年中国电视访谈节目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6.
吉顺敏 《视听界》2012,(4):110-112
《都来爱梦》是江苏综艺频道2011年7月30日开播的一档全新栏目,周六晚19:30播出(2012年起调至周六晚21:00播出),节目主体内容是每期接纳四至五位普通的“心愿来宾”,  相似文献   

17.
“电视问政”节目是一种利用电视媒体直播问责官员的电视节目,自2010年在湖北、广东、浙江等多个省市兴起之后,凭借着搭建政府部门与百姓沟通的桥梁作用,吸引了观众的支持和长期关注.不过,电视问政火爆电视屏幕的背后,制作者也应未雨绸缪,其节目的发展之路该如何走得更稳当?本文拟通过对“电视问政”节目的策划、制播以及取得的社会反响进行分析,探讨该类电视节目如何获取受众的认可,进而产生最大化的辐射效果和影响力,最后对问政类节目未来的发展提出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冯琼 《现代视听》2013,(7):41-45
近几年在愈演愈烈的电视大战中,电视真人秀节目以其蓬勃的生命力迅速侵占电视资源。特别是2011年10月广电总局颁布了"限娱令"之后,各大电视台更是为了长远的发展与生存,都在谋求节目的转型。本文以《中国好声音》为案例,探讨《中国好声音》的创新发展路径,并从中对当前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转型的路径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9.
东方卫视的精准扶贫公益节目《我们在行动》,不仅帮助众多贫困村落实现产业脱贫,也推动了多元文化的广泛传播。节目传播了精准扶贫的政治文化、扶贫济困的公益文化、诚信为本的商业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绿色自然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20.
电视调解节目进入地方电视台节目议程设置由来已久,曾经遍地开花,创造过可谓之辉煌的收视表现。而如今,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调解类节目观众黏度日益下滑,收视表现承受重压。如何不落入琐碎、低俗的收视陷阱,让电视调解节目在提升传播效果的同时,成为既践行"依法治国"方略,又兼具社会管理功能的媒体重器,就需要传统电视媒体通过地域性、差异化的转型升级,用真诚搭建调解平台、化解社会矛盾,建构媒体参与的社群管理形式创新,即通过掌握的司法调解资源以增强地面频道的地方服务性功能。本文以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社会民生类节目《调解有一套》为例,通过分析其作为电视媒体的内容导向与功能担当,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构建地面电视频道民生节目体系提供新的思考与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