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矿部地质教育始于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成立之后,当时根据“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发展方针,将部分综合性大学地质系合并组建成我国最早的两所高等地质学府——北京地质学院(即现在的中国地质大学)、东北地质学院(即现在的长春地质学院),并在华东军区  相似文献   

2.
封面人物介绍赵鹏大教授数学地质及矿产普查勘探学家,满族,1931年5月25日出生于沈阳市,原籍辽宁省清原县。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4年至1958年在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读研究生并获副博士学位。1958年回国后在北京地质学院任教,先...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肇始于原北京地质学院矿产地质与普查勘探系,许多知名专家学者,如李四光、袁复礼、张席禔、王炳璋教授,赵鹏大、殷鸿福、於崇文等院士先后在此任教。学院设有国家理科(地质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211工程重点  相似文献   

4.
吕朋菊,男,65岁,教授.1951年参加工作.1961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毕业后在山东矿业学院任教至今,曾先后任教研室主任、地质系副主任、总支书记等职.在社会兼职方面,吕教授曾先后任山东省地质学会理事、常务理事、煤炭高校构造地质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煤炭高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教育协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泰安煤炭学会理事、泰山研究会理事.1990年被评为全国煤炭院校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5.
地学人物     
赵鹏大院士: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54年赴苏留学并于1958年获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副博士学位,1960年任北京地质学院副教授,1980年任武汉地质学院教授。在数学地质与矿产资源定量预测及评价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于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还是一位地质教育家,1983~2005年(22年间),先后担任武汉地质学院院长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及中国地质大学总校校长。他亲自培养并已毕业的博士生达102人、硕士生数十人,为发展高等地质教育和培养地学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讲求实效切实整改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是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的主要院系之一, 它始于原北京地质学院矿产地质与普查勘探系 (大系)。1991 年由一系、二系、三系、中心实验室和地质学史研究室合并组成地质矿产系, 1999 年改称现名。目前, 学院共有教职员工117人, 人才聚集, 拥有多位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 6 人, 教授 57 人(博士生导师35人), 副教授33人。学院目前有学科10个, 其中矿物学、岩石学与矿床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矿产普查与勘探, 地球化学4门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 构造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相似文献   

7.
周口店地区位于北京市西南45km,是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的发源地。因其地理位置的独特、地质现象之丰富,中国地质大学(前身为北京地质学院)于1954年建立了周口店实习基地。四十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地  相似文献   

8.
卢耀如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1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1952年院系调整入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长期从事岩溶地质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参与实践及指导了一系列水利水电、铁道、矿山及城镇工程的勘测研究。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  相似文献   

9.
陈晓丽 《大学生》2016,(Z1):64-6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前身为北京地质学院博物馆,始建于一九五二年。博物馆虽"身处"象牙塔,不显山不露水,但历史悠久。建馆初期,标本主要继承了北京大学地质系、清华大学地质系、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地质系和唐山铁道学院地质科的收藏,历史已逾百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质教育》2007,16(1):F0004-F0004
王鸿祯(1916-),1947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曾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和秘书长、北京地质学院副院长、武汉地质学院长、中国地质学会书记和副董事长、地质学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古生物学会书记和理事长、国际地科联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相似文献   

11.
1950年9月我考入北京地质学院前身清华大学地质系学习,1952年院系调整时,入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1953年毕业后到甘肃白银厂地质部641队工作,一年后又考入母校读岩石学研究生,1956年研究生毕业,留校工作。1958年因工作需要调离母校到成都地质学院。作为地质科技工作者,我是在母校的抚育下逐渐成长成熟起来的。我在校读书时,几位老师对我的一生有很深刻的影响。其中,池际尚教授是我的恩师。池际尚教授是我们同学中非常敬佩的一位老师,她于1950年与涂光炽教授一起从美国回来,我们系顿觉增加了许多生气和活力。她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东西,开阔了我…  相似文献   

12.
听到敬爱的邓小平同志逝世的噩耗,地质大学的老教师们非常悲痛。他们忘不了,没有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就没有地质大学的今天。在十年动乱中,我校的前身北京地质学院被迫外迁,长期不能正常办学,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遭到严重挫伤,财力和物力造成巨大的浪费,广大教职工心急如焚。  相似文献   

13.
高元贵同志是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北京地质学院的第二任院长兼党委第一书记。他1958年奉调到学校工作,开创并领导了北京地质学院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使学校进入了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行列,为  相似文献   

14.
一、办学情况简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管理干部学院的前身是武汉地质学院的一个培训部。为了适应地质成人高等教育的需要,1984年8月改为武汉地质科技管理干部学院。1987年中国地质大学正式成立,为发挥整体办学优势,武汉地质科技管理干部学院成为中国地质大学的一个组成实体,改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管理干部学院。建院五年来各方面有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5.
1953年2月14日癸巳年正月初一这是北京地质学院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节,留在学校的同学不少。1952年秋季,新成立的北京地质学院第一次招生,招收研究生4人,本科生1104人,专科生99人。  相似文献   

16.
殷鸿福院士     
殷鸿福,生于1935年,浙江省舟山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勘探系,1961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曾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教委地质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地矿部古生物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17.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10):F0004-F000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33所设立研究生院和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院校之一,是一所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其前身是1652年成立的北京地质学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质大学曾设置过的与地质学相关的专业有: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质力学、古生物及地层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和矿物岩石学七个专业.这些专业,自1952年院系调整,由北京大学地质系、清华大学地质系、天津大学地质系等组成北京地质学院以来,已经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历史。五十年代初只有一个大专业,即地质普查与勘探专业,理工不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北京地质学院,创建于1952年。学校各级领导一向十分重视地质人才的健康成长,在开展体育活动方面具有良好的传统。迁校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校体育部全体同志认真贯彻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奋力开拓,大胆探索,深化教学和群体改革,从我校培养目标和实际出发,在培养既有扎实  相似文献   

20.
长春地质学院自从1958年创办高等函授教育以来,迄今已31年了。学院历届党政领导始终把函授教育作为学院基本任务之一,纳入学院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正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