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历史教育说董仲舒张显传董仲舒以其“三年不窥园”(《汉书》本传)的苦学,“乘马不觉牝牡,志在经传”(《太平御览》九七六引)的专心、,成为西汉新儒学的创始者,在中国历史上起过多方面的作用。但是,自古至今,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抑扬,迥然不同。本文仅从历史...  相似文献   

2.
<正>高允(390—487),字伯恭,北魏太武帝神(鹿加)三年(430)始出仕,之后历任五朝要员,以近百岁高龄卒于孝文帝时期。《魏书》本传称其“光宠四世,终享百龄,有魏以来,斯人而已”。高允一生在治史、为政、德行方面多有建树,确实是北魏历史上的名臣。  相似文献   

3.
王拱辰 《增注》第一卷第159页《王拱辰小传》结尾云:王拱辰“……神宗元丰初,累官武池军节度使、彰德军节度使。”其中“武池军”不确。虽然《中国历史人物辞典》(P286)亦作“武池军”,但《中国文学家大辞典》(P593)则作“武汝军”,而《宋诗记事》(P296)、《中国人名大辞典》(P107)、《宋史·王拱辰传》均作“武安军”。查《宋史·地理志》及《中国历史地名辞典》,均无“武池军”,亦无“武汝军”,《中国历史地名辞典》有“武安军”,但解释文字为“唐、五代方镇名。唐光启元年(885年)以钦化军改名,治所在潭州(今湖…  相似文献   

4.
支遁,东晋名僧,(晋书)无传,生平材料主要见于(世说新语)和慧皎(高僧传)。两书所载虽详,但亦有不少存疑之处,本文据此略作辨析。支遁,字道林,本姓姜氏。陈留人,或云河东林虑人。《高僧传》(世说新语·言语)往引(高逸沙门传)所载相似,但“河东林虑”作“河内林虑”。按:林虑晋届司州汲郡,汉时则属河内郡,“河东”实为“河内”之误,此处是用汉时旧称。支遁本姓关,出家后始改“支”姓。据(释道安传):“初,魏晋沙门,依师为姓”,则支遁所从应为支姓僧人。佛教在汉地初传,并无明显的宗派之别,只是从师徒姓氏相袭的…  相似文献   

5.
一、称谓的含义 1.【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相似文献   

6.
书评为散文(杂文)文体之一。曾涤生易姚短传分文体十三类为十一类,其三即为序跋,定义是“他人之著作序还其意者”,“回传,曰跋,日引,日题,日读,日传,日注,日笺,曰疏,日说,日解皆是”,也就是今天广义的书评了。我的职业是编书,每天收到报刊,习惯总是先看有没有书评美的文章,当然这和自己爱读《文多少也有关系。也许眼高手低确是文人通病罢,我的感觉,简直跟Montaigne总结他的接吻经验差不多,就是——“并不上算,因为须得亲上五十个丑的才能亲到三个美丽的女子”。(见丹麦Dr.Nyr0P著《接吻与其历史》)接吻的经验我…  相似文献   

7.
刘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今人所著各本中国文学史在讲到南宋作家时没有一本没提到他的。然而对于他的生平的介绍和对于他的作品的评价,不是说法不一,就是语焉不详。下面谈一谈我对一些有关问题的看法。 一、关于他的籍贯 刘过的籍贯在哪里,各本文学史的说法很不一致。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郑本《文学史》”)说:“刘过,字改之,襄阳人。”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以下简称“刘本《文学史》”)说:“刘过字改之,泰和人。”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以下简称“陆、冯《诗史》”)说:“刘过,字改之,太和(今江西泰和附近)人,一作庐陵人,更有作襄阳人者。”中国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以下  相似文献   

8.
白崇 《天中学刊》2002,17(3):61-62
晋初刘毅在《请罢中正除九品疏》中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这句话简直成了历代对魏晋士族政治的定论。但笔者认为,刘毅这一论断在其所处的时代并不确凿。我们先看一组材料: (1)石苞:“(在魏)县召为吏,给农司马。”参与魏晋禅代,位至大司马,封乐陵郡公。(《晋书·石苞传》) (2)张华:“少孤贫,自牧羊。”参与禅代,并以灭吴功封广武县侯,邑万户。惠帝时进封壮武郡公,为司空。(《晋书·张华传》) (3)石鉴:“出身寒素,太康末拜司空,领太子太傅,元康初为太尉。”(《晋书·石鉴传》) 上述材料中石苞卒于泰…  相似文献   

9.
人物传记类     
《成吉思汗传》 朱耀廷著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年)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一生中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统一蒙古草原;二是南下伐金;三是进行西征。本书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成吉思汗的这些主要业绩,并对如何评价这位历史人物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在“西征”问题上,据理批驳了“彻底否定”论和“黄祸”论。 《朱熹传》 陈代湘著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1997年) 朱熹,有人尊他为圣贤,有人斥他为封建卫道士,本书作者则还他以鲜活的“人”的面目。全书以三十五万余字数,再现了传主激越的诗情,超人的智慧,缠绵的爱情,以…  相似文献   

10.
1.《五柳先生传》这篇纯文学性传记真的是陶渊明的自传吗?答:我国史书比较发达,传记一类文字也出现较早。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等史书中都包括大量人物传记,而这些史传,尽管也具有文学性,可以称之为“传记文学”,但本质上属于历史。《五柳先生传》不同,它是纯文学性传记,不等于人物的纪实。说《五柳先生传》是作者的“自传”(“自况”)也只是在一定意义上讲。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五柳先生传》所写的一些五柳先生的生活情态的事,都可以从史传和《陶渊明集》有关作者的记事中得到印证。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说《五…  相似文献   

11.
说“赋”     
在中国文学史上,“赋”既是诗的“六义”之一,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故特受学人重视。班团说:“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又说:“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郑玄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毛诗笺》);刘勰则说:“赋者,铺也.铺采离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而朱熹又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诗集传》)凡此种种,释义不一。然则“赋”字本义如何?它与诗之“六义”和文体之“赋”有何关系?看来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从“赋”字本义谈起.一、…  相似文献   

12.
一 《论语·先进·侍坐》载:“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对其中孔子两句话的理解,第一句没有分歧;而“毋吾以”则历来有争议。 魏何晏(等五人)《论语集解》引西汉孔安国传(注)云:“孔曰:言我问女(汝),女无以我长故难对。”①尽管“孔安国为《古论》作传,《史》、《汉》无文,何晏《集解序》始吉安国为之训说而世不传,而《集解》颇引孔《传》文,未说其所自出也”,但何晏《论语》集解“魏初已有其书”,②这无庸置疑。我们认为:此“孔传”虽难于肯定为西汉孔安国所亲为,但视为汉代还流行的一种古注当不成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这样一段: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标点均照录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最后一句话,诸家标点有异:故《书》传、《礼记》自孔氏。———曾贻芬、崔文印著《中国历史文献学史述要》4页“追迹三代之礼……《礼》记自孔氏。”——…  相似文献   

14.
韩愈《张中丞传后序》(以下简称“韩文”)“巡起施”句中的“旋”字,传统的解释是“小便”(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亦从此说)。此外,在今天流行的注本里,还有“绕行”(童给德《韩愈文选》)、“环顾四周”(范羽翔《唐宋八家文译释》)等解释。这些解释都各有根据。廖家鹏同志在《小议韩愈(张中丞传后序)中的“旋”字》(见《唐代文学论丛》总第六辑,以下简称“小议”)一文中,对将“旋”字解释为“小便”,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重要的理由是这有损张巡的英雄形象,未必与韩意相符。对此,我们表示赞同,并且还为“小…  相似文献   

15.
司马相如作《子虚赋》、《天子游猎赋》 ,《史记》、《汉书》本传连为一篇 ,但从时间来看 ,《子虚赋》本作于梁孝王时 ,而后者则作于武帝建元三年或稍后 ,参《史记》、《汉书》本传及《汉书·东方朔传》。《史记》、《汉书》本传将二赋连为一篇 ,盖主要是从二赋内容及形式的连贯来考虑的 ,而本传所谓的“赋奏 ,天子以为郎” ,则单指奏《天子游猎赋》 ,非指二赋同时奏上。又 ,《子虚赋》开头“而无是公在焉”一句 ,亦非原有 ,而是后来加进去的。据《隋书·儒林传》及《史通·序传》称 ,相如本有《自序》之作 ,而司马迁作传盖本于其《自序》。…  相似文献   

16.
孙权对辽东的经略黎虎孙权通辽东一事,历来为史家所诟病。裴松之认为“此役也,非惟暗塞,实为无道”。表现了孙权的“愎谏”和“昏虐”(《三国志·吴志·孙权传》注。以下凡引《三国志》者均不注书名)。后世学者也往往以“刚愎自用”评论此事。近年来肯定孙权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7.
一日之长(cháng) 比别人稍强些。《新唐书.王硅传》:“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也读做“一日之长(zhiǎng)”,意谓比别人年龄稍大,语出《论语·先进》:“以吾一日长乎尔。”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人事代谢的嬗变,江山胜迹的永恒,最易诱发骚人墨客的思古幽情,联翩的浮想,也是文情并茂,叹唱有致的怀古咏史诗产生的现实土壤,以此为吟咏对象来抒情寄概的名篇佳作,可谓众彩纷呈,代有绝唱。杜牧的《江南春》和韦庄的《台城》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篇什,两诗的作者:一为“苦心为诗,本求高绝”(杜牧《献诗启》的“晚唐翘楚”(《一瓢诗话》);一为“吾有歌诗一千首……班班布在时人口”(韦庄《乞彩笺歌》的“艺苑之雄”(《十国春秋·韦庄传》);两人皆唐代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氏,均出身…  相似文献   

19.
一、积累文盲常识1.人名。古人与今人不同的是不仅有姓名,还有字。旧说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并利(结发加等)时取“字”。如屈原名平,字原;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名与字有时有意义上的联系,有时没有。古人名字连说时,通常是先称宇,后称名;如孟明规,“明”为字,’‘视”为名。也有特殊情况,如《游褒禅山记》有:“庐陵萧君圭君玉”是“地名十姓(萧)十名(君圭)十字(君王)”。对平辈或尊辈常称字,如记录《论语》的人对ILl’J弟子一般都称字。古代除名字外,有时另起称号。陶…  相似文献   

20.
姓赵氏及生,名为政,姓赵氏(223).《索隐》:《系本》作“政”,又生于赵,故日起政。一口素与赵同祖,以赵诚为荣,故姓赵氏(224)。《考证》:顾炎武自:“姓氏之称,太史公始松而为一。故本纪于秦始皇则日‘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日‘姓刘氏’。”愚按:《秦纪》曰:周军王以赵诚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是秦之所以氏赵。《淮南·人间训》:“秦王赵政兼吞天下而亡。”高诱注:“始是生于赵,放日起政。”与《索隐前说皆非》(155上)。逃案:于“姓赵氏”之语,《索德》列举两说作出解释.成川资言否定其“生于赵”的前一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