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高一历史,当讲到《拿破仑及其对外战争的评价》时,我采取讨论的办法来解决。首先是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评价论点,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有关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中有同学不直接发表看法,却说学历史没什么用,争来争去,没个可靠的结论。我笑着问学生:“你们认为哪些学科有用?”“数理化。”他们脱口而出。于是我就用数理化知识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我问:“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什么直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不假思  相似文献   

2.
作为历史教师 ,我经常努力纠正学生学习历史的错误态度。我校高一新生来源于湛江市赤坎区 ,属于二、三流水平 ,大多数学生认为历史科是次科 ,只要死记硬背 ,到考试时拿个合格就行了。我教高一历史 ,每当讲到“拿破仑及其对外战争的评价”问题时 ,都采取讨论的办法来解决。首先是给出了几个有代表性的评价论点 ,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有关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总是有不少的同学 ,不直接发表看法 ,却说 :学历史没什么用 ,争来争去 ,没个可靠的结论。学生的话反映出 :学生不想学历史科 ,因为他们认为学历史对自己日后成才无用。我已多次受到…  相似文献   

3.
最近"历史教学问题"上一连发表了几篇有关论述历史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文章.这些文章对我们来说,很有启发作用,而且有许多论点也是我们所赞同的;但是这些文章对于这个问题的阐述,我们感到仍然不能完全令人满意.为了响应贵刊编辑部的深入开展讨论这一问题的号召,我们特地把自己的粗浅看法提出来,供同志们参考.首先我们打算和同志们讨论的问题是:历史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究竟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它与数理科在结合生产劳动方面,区别到底在哪里?我们的看法是:把结合区别为"直接"的和"间接"的,这个提法本身就是不妥当的,错误的.因为各科教学去  相似文献   

4.
本刊自组织讨论中学历史课的性质以来,虽尚未得出较一致的看法,但经过讨论,更明确了历史课在贯彻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当前历史教学改革工作是有推进作用的.本期继续选登二篇,这里的意见,虽仍然不相一致,但陈静璟同志的"中学历史课应从与政治课的异同辨明性质",已给我们提供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且根据有些学校的经验,在进行历史教学改革工作时,必然首先涉及的是历史课程的性质问题.如本期发表的胡喜麟同志对上海市育才中学改革历史教学的不同意见,主要是从对历史课性质的不同看法出发的.因此,本刊希望各地历史教师继续寄给结合当前历史教学改革工作具体分析历史课性质的文章,使讨论深入并得出较一致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西北回民起义是史学界近年来研究较少的一个课题,其中许多问题,特别是回汉关系问题、马化龙的评价问题,存在着原则性的分歧,需要深入研究.《历史教学》1963年3月号发表了吴万善同志的《1862-1873年的西北回民起义》一文,其中许多论点都是正确的,但对回汉关系和马化龙的评价这两个问题的观点则是错误的.本文想简单申述一下自己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网上关于历史问题的争论,往往异常激烈,这种不同观点的争论,体现了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开放。因为,过去民众都把自己的想法放在心里,难以发表不同看法,当然也没有地方可以自由讨论。互联网为发表不同观点提供了平台。因此,历史问题不再是少数人可以发表见解的领域(其实很多领域都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各种类型的讨论中来。这是每一位参与历史教育的人值得重视的新现象,它预示着新的时代正在到来。正像100年以前,电气时代取代  相似文献   

7.
争正朔、辨华夷是中国古代史书写作的一大特色。作为史学理论家的刘知几亦难逃其影响,但《史通》相关篇章中对这一问题的看法非但不囿于传统,且与之颇有歧异。细加研究,方发现刘氏对此问题一直在思考、反省和探求。依笔者所见,刘知几更倾向于用名与实是否相符的判断标准来考察、评价历史与史著。  相似文献   

8.
课内开展课堂讨论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小组就教学过程中的某个问题发表看法,从而完成某一教学任务的教学组织方式.有效的课堂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思维素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笔者对有效的课堂讨论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前两期刊登的《促进新课改创新少先队》(一)、(二),作者从“少先队倡导的教育理念与新课程理念的关系”、“少先队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全面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本期,作者围绕“发挥少先队自主评价的教育优势、深化雏鹰争章活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鸿门宴》所写,是楚汉相争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其中,曹无伤、项伯、张良、樊哙四人在这场历史事件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但历来人们对他们的评价都具较为单一,本文尝试从古今学者对《史记》的评价和司马迁对人物描写的特点来分析,提出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马乃清老师就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从个人角度发表了一些意见,这些看法不一定都正确,本刊发表这篇文章,是想引起大家的讨论,马老师的文章.不代表编辑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刘常卿  冯明艳 《考试》2003,(6):50-51
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是历史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之一。曾经在高考题中命过大题的有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作用,有洋务运动的历史评价,有分析评价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的积极性与局限性等等。高考题启示我们:平时教学中要加强“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培养。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正确分析、评价历史事件。本文就历史事件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标准发表个人看法,望专家批评斧正。分析、评价历史事件首先要充分地理解历史事件。创设历史情境是充分理解历史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在1959年先后写了《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替曹操翻案》、《(蔡文姬)序》等文章为曹操翻案,做出了新的历史评价,在当时曾引起了一场各抒己见的热烈讨论,那场讨论从历史的角度澄清了一些有关评价曹操的问题。近读刘知渐先生《评郭沫若同志的〈替曹操翻案〉》,旧话重提,觉得大有商榷之处。想就有关曹操评价的三个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争",在字典里是"努力获取"的意思. 我们的汉字是源远流长、意蕴丰富的.仔细琢磨这个"争"字,还真得到不少有趣的结论呢! 如果给"争"字加个"扌",那就是个"挣"字,代表着用双手努力劳动,赢得成功.金钱可以"挣"来,荣誉可以"挣"来,幸福可以"挣"来……此时,"争"就成了必不可少的部分,因为只有努力去争取,才有机会挣到,挣的多少完全取决于争的时候的付出. 给"争"加个"讠",那就是个"诤"字,意思是直言规劝.可想而知,这里的"争"是离不开言语的,而且是坚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的言语,因此,争的是理,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5.
当前,史学界对美国史的讨论比较活跃,对于罗斯福总统执政时期的内政、外交都发表了许多文章.关于对"新政"的评价比较趋于一致,在外交方面,在考察三十年代的中立法案时,分歧较大.特别是论及罗斯福的太平洋政策时,则众说纷纭.争沦的焦点是对于珍珠港事件前的美日会谈究竟是不是远东慕尼黑的问题.一些同志认为美日会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某职工大学的一位青年教师向本刊提出了几个问题,希望听听老成人教育工作者的见解。本刊记者带着这几个问题走访了中国职工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关世雄同志。关世雄同志说,对这几个问题,他只是发表个人的一些看法,不一定成熟。但同意发表于本刊,以此来参加关于学历教育和考试制度改革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雏鹰争章集少先队教育、激励、评价于一体,是少先队的一项特色活动. 雏鹰行动是中国少先队跨世纪的工作重点.两年来,常州市钟楼区在推进"雏鹰争章"的过程中,各学校少先队组织充分挖掘雏鹰争章活动所蕴含的自主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特点,深入改革雏鹰争章的内容与形式,赋予活动更多内涵,注重活动的过程评价,同时与"新基础教育"倡导的多元评价、规范评价、动态评价有机结合,构建具有钟楼特色的学生评价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刊自一月号开展关于加强中学历史基础知识教学问题的讨论以来,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和关心中学历史教学的同志们,热情地参加了这次讨论,从全国各地,包括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寄来了大量的稿件。我刊在一至四月号里,已刊出了十几篇。由于篇幅所限,来稿不能一一发表,本期特发表了一批意见摘要,以便能够把大家的共同看法和分歧意见比较更全面地反映出来。最近,我们又接到奚介凡同志的来稿,进一步阐述了他的意见,现一并刊登在这一期里。  相似文献   

19.
记得一个新学期的开始,笔者要求同学们制定争“三好”计划。大部分反映较为冷淡,少数人嘟哝着:“年年争‘三好’争来争去争不到,不就只有那么几个名额嘛!”是啊!这句话发人深省,是有必要讨论一下了。事后,笔者与一位校长讨论起这件事,校长说了一番颇耐人深思的话:“‘争三好’,很多学生可望而不可及,我们抓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要落实两个‘全而’,全而贯彻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20.
我班上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生。一个学生叫宋继永,课堂上总是争着发言,抢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然而答案往往是错的。而另一个学生叫朱亮,正好相反,他特别喜欢冷静地思考,从不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回答问题总是有条不紊地叙述自己的看法,不仅答案正确,而且常常有新的见解和独到之处。对这两个学生我进行了多次观察、交谈,发现宋继永平时好表现自己,做事不踏实,不善于动脑筋。而朱亮则做事认真,善于独立思考。对此,我又在班上作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