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成了动力。压力是摆脱束缚、摆脱贫困、摆脱压榨的催化剂;压力是一份重量,相对于轻松来说;压力是一份负担,相对于自由而谈;人不可无压力,也不可压力太重。没压力则没成功,压力太重则树弯桥垮。  相似文献   

2.
我们一生都试图摆脱压力,但终归是徒劳。科学家认为,人需要激情、紧张和压力。如果没有既甜蜜又痛苦的冒险滋味的“滋养”,人的肌体就根本无法存在。对这些情感的体验有时就像药物和毒品一样让人“上瘾”。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人的免疫力,从而延长人的寿命。实验表明,如果将一个人关进隔离室,即使让他感觉非常舒服,但没有任何情感的体验,很快他也会发疯。此外,适度的冒险可以增强新陈代谢能力,改善大脑营养,增强抵抗力,最主要的一点是使肌体摆脱沉重的压力。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恐怖影片、高山滑雪的酷爱有增无减,儿童在晚上常常要成人为他们讲…  相似文献   

3.
我们一生都试图摆脱压力,但终归是徒劳。科学家认为,人需要激情、紧张和压力。如果没有既甜蜜又痛苦的冒险滋味的“滋养”,人的肌体就根本无法存在。对这些情感的体验有时就像药物和毒品一样让人“上瘾”。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人的免疫力,从而延长人的寿命。试验表明,如果将一个人关进隔离室内,即使让他感觉非常舒服,但没有任何情感的体验,他会很快发疯。此外,适度的冒险可以增强新陈代谢能力,改善大脑营养,增强抵抗力,最主要的一点是使肌体摆脱沉重的压力。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恐怖电影、高山滑雪的酷爱有增无减,儿童在晚上常常要成人为他们讲…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初“,减负”之风席卷全国,而后的几年里,又似乎有所懈怠,后又轰轰烈烈的重提。而我们紫薇小学从减负之日起,就没再停留过,我们认认真真地减负,切切实实地减负,大张旗鼓地减负,将减负进行到底“。减负”工作究竟如何做“?减负”后学生活动如何指导?这是我们一直以来一直思考,并努力实践着的问题。说实话,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几乎没有人不认为现在的学生负担太重,但也几乎没有人相信在当前条件下能做到真正减负,于是减负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就成了美丽的“神话”。许多人把症结归之于考试制度、教育体制甚至就业压力。但我们紫薇小学在深入…  相似文献   

5.
《没有人不可替代》给了许多处于自我满足状态的人当头棒喝,因为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原本感觉十拿九稳的职业,顷刻之间有了失业的危机。以前他们是多么得意于自己在岗位上所发挥的作用啊,那种舍我其谁的气概总让他们的自我膨胀达到顶点。“没有人不可替代”无疑是当头的一盆冷水,浇灭了一些人嚣张的气焰,但也打击了一些人的信念——既然“没有人不可替代”,那我还卖力做事干什么?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们就被别人替代了。如果本书把读者的心情都引到了这样一个消极状态,我们只能说现代职场上的人太没有自信了。正确的心态莫过于把“没有人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6.
知识卡片     
想象是创造力的重要素质。法国思想家狄德罗说:“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法国理论家波德莱亚也认为,一个战士如果没有想象力,他可能是个良好的士兵,不过如果让他指挥,军队就打不了胜仗;一个外交家如果没有想象力,他可能对历史上的条约、联盟很熟悉,但对将来的条约与联盟就会无从设想;一个学者如果没有想象力,那他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可能都学到,但对未发现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学过程的终结,教师淡出了课堂,学生得到了成长和发展,但教师发展并没有终结,而是由课内走向课外。学生是发展的,教师也应是发展的。“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没有反思,也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也就没有飞跃。”只有不断地思考,才有进一步的探索和成功。即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相似文献   

8.
人们通常认为,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独立生活的向往,但在我看来,在这里面还隐含着对现代文明将自然与人分离的批判。试想,一间仅有蓝的墙、白的窗,连画也没挂的小屋,何以一到作者的笔下,就那么令人心驰神往呢?就因为作者将小屋放在一个几乎超脱尘世的大自然的背景下,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远离“人境”。那里没有工业废物,没有名利角逐,没有权势倾轧……而现实生活中这一切又几乎无时无刻不存在,它们招人厌弃,却谁也摆脱不了!这,也许正是作者产生“向往”的根源。因为无论中国…  相似文献   

9.
为了尽快找到一份工作,摆脱在招聘会上屡屡受挫的局面,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时都难免有些急躁和盲目。虽然每年的招聘季节完毕都会有大学生出来现身说法,专家也是针对具体案件进行分析和指导,但问题并没有减少。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如果大学生的求职侵权现象也和毕业生数量一样成增长趋势,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根据央视《东方时空》栏目公布的调查结果,在12463名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求职者中,55%的人遇到过求职陷阱。而受骗上当后,有49%的人选择“忍气吞声”,只有10%的人“起诉维权”,15%的人会“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一数字也说明,大学生面对求职陷阱…  相似文献   

10.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本是刻在商汤脸盆上的一句话,意在说明人洗漱后会一日比一日新鲜。但借过来用在作文上.也十分恰当。老祖宗给我们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就是告诉我们做人要保持创新。作文同理。可以说,写作文如果没有创新,也可能会是一篇“好”作文,但这个“好”绝对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根本谈不上精彩。要写出让人眼睛一亮,或者让人拍案叫绝的“好”文章。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而且除了创新,还是创新。没有创新,考场“好”作文就没有出路。  相似文献   

11.
我所在的学校,在一般人的眼里,可能是一所“烂”学校。可是,我仍然爱着它。在这里我很快乐。因为没有太重的压力,我学得很轻松,是成绩数一数二的好学生;我还有很多很真诚的朋友,和他们在一起,你从不需要掩饰什么……可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  相似文献   

12.
女儿要中考     
今年女儿要中考了,学校对我们这些家长说要让孩子减压了,因为现在的孩子压力都很重,如果压力太重,往往会影响孩子能力的正常发挥。于是,我感觉应该和孩子有些沟通。晚饭后我问女儿有没有时间一起去散步,女儿说:“好啊。”家门口便是运河,这些年运河文化的提升,使得运河边的人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达,信息瞬间万变,没有知识的人不能在社会上立足,没有杰出能力的人也很难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把孩子送到“英语班”、“美术班”、“钢琴班”,参加各种技能的学习,“过度化教育”愈演愈烈。结果呢,孩子累得够呛,吵啊闹啊哭啊逆反啊,抗拒父母施加给他们的压力;父母则抱怨孩子不懂事,不体谅他们的良苦用心。父母与子女免不了有一些冲突,家庭的天空难免笼罩一团阴云。如何摆脱这种尴尬境地呢?笔者的回答是:让家庭成为孩子成长的“根据地”。  相似文献   

14.
我到一座花园去参观,看到园中的花正盛开,树都苍翠,忍不住赞叹地说:“这些花和树是多么的美呀。”花园的主人笑起来,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丑的树,也没有丑的花。不要说是这花园,即使是路边的花树也都是很美丽的。”花园主人的说法令我感到意外,确实,世上没有一棵树是丑的,也没有一朵花是丑的,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呢?相对于一棵树或一朵花,作为人的我们就显得有各种分别:是非、善恶、高低、美丑,高尚得像一棵树,完美得如一朵花的人,是多么少见呀。我深信,花与树的完美,是来自于它们不会有丑陋低俗的意念;因此,人如果也没丑陋低俗的想法,就会…  相似文献   

15.
李春霞 《河北教育》2014,(12):27-27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但它绝不应该是一种对立关系。无论是刚性的一刀切,还是柔性的一刀切,都过于绝对化,都是不合适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度是刚性的,管理可以是柔性的。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但它绝不应该是一种对立关系。如果没有制度约束的一味的“解放”“平等”,这样的管理虽凸显了对人的尊重,却容易造成一盘散沙,缺少凝聚力;如果没有对人的尊重与理解,而一味的靠制度约束,这样的管理则缺少“人情味”,弦绷得太紧,久而久之会有断裂的危险,甚至人心背离。  相似文献   

16.
在金庸的江湖里,“老顽童”周伯通肯定称不上一流教师。一是这家伙玩心太重,责任心有点差;二是他为人也不稳重,动不动就又哭又闹,没有点老师的样子。  相似文献   

17.
<正>在较复杂的分数问题中,通常有一个量是不变的,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让其中“不变量”的份数变得相同,往往能巧妙解决问题。例1甲、乙两班原来学生人数的比是7:8,如果从乙班调8人到甲班,则甲班学生人数是乙班的5/4。两班共有多少人?从份数角度来思考。原来甲、乙两班人数比是7:8,两班总人数是15份;现在甲班5份、乙班4份,两班总人数是9份。明明总人数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怎么份数不一样?关键是每一份的标准不一样。因此,  相似文献   

18.
这第一课当然就得让“眼镜”来讲了。他根本就没管大伙是什么眼神,而且今天的这个主讲官一点儿也没觉得有什么可笑的,一边打开电脑,一边大声说:“同学们好!”这一着谁也没有准备,在座的人三个人喊了“老师好”,“肥仔”却喊了一声“眼镜”好。“眼镜”出手不凡,给大家讲开了第一课。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文学娱乐化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们看待文学与作家的眼光也变得愈加复杂起来。有人认为作家作秀也可以产生明星效应,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文学;但更多的人则痛心作家的形象受到玷污,文学的神圣遭受践踏。其实,我们认为,文学如果不能深入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再怎么“包装”,也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一个作家如果没有好的作品,再怎么“炒作”,也注定不是一个好的作家。目睹文坛一时之“怪现状”,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都要冷静下来认真思考,正如文学评论家谢有顺在一次演讲中所说那样,我们要“重树对文学的基本信念”,而作家写作也要自问“心灵的理由”何在。我们相信,时代的巨浪终会披沙拣金,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每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青少年正处在认知世界形成、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时期.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名著,对他们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