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地方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应开设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民间戏曲等课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地方文化部门、社会团体共同挖掘、保护、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当地民间文艺,服务地方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2.
西方音乐史是人类音乐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门学问,诞生于18世纪,其本身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与专业性,为西方音乐史学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随着音乐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西方音乐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逐渐加深,并且在音乐科学研究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音乐技术分析和音乐学分析是音乐史研究中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音乐技术分析和音乐学分析,可以引发人们对音乐作品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促进音乐史学研究观念的不断转变.基于此,文章着重从音乐技术分析和音乐学分析的角度出发,对西方音乐史的相关研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是在客家地区广为流传且为人们所喜爱的一种音乐文化形式。随着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越发重视,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也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广为关注,对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进行展示与传播已然成为对其传承与保护的重要形式之一。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充分推动了我国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数字化技术所具备的存储性和开放性的优势给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对此,我国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也应重视对数字化的运用,确保通过其实现有效的展示与传播。  相似文献   

4.
范巧珍 《广西教育》2014,(19):160-161
分析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阐述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旅游的关联性,提出加强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旅游开发互动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穿插于埃格布雷特《西方音乐》中的"十五个反思"无疑是该书一大特点,也是精华之所在。这种叙议结合的方式是音乐史学历史上非常有意义的一次尝试,不仅改变了音乐史学的惯常叙述模式,也拓宽了人们的音乐史学思维。借助这十五个反思,作者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他自身对音乐史研究的观点及问题,还将读者一同带入关于音乐美学、音乐术语学等学术问题的反思之中。本文将通过对这十五个反思的审思和剖析,尝试从主体性、作品中心和审美体验三个方面揭示埃格布雷特的音乐史学思想,以让人们进一步理解这部著作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隋唐时期,随着史学千百年来的发展和政局的统一,史学的作用逐渐为最高统治集团所认识。因此,对史学的控制日益严密,如设置史馆、官修国史等成为史学发展的新途径,这条道路并与封建社会相终结  相似文献   

7.
我国音乐研究具有本体属性研究的主观性、文化属性研究狭隘性、社会属性研究的政治性等特征,而西方音乐史学从古希腊时期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今天,在其本体、文化、社会等维度均趋于成熟,与相对单调的我国音乐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章分析了西方音乐史学研究的特征,阐述了中国音乐研究现状,指出了西方音乐史学对中国音乐研究的启示,旨在为音乐研究学术界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史学研究当中。运用唯物史观已经是被广泛认识和普遍采用的。在今天史学领域各种研究方法纷纷出现的情况下.坚持唯物史观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拟通过唯物史观在今天研究中所具有的作用与意义,来重新引起人们对治学态度与方法的重视。并以最近在音乐史学界逐渐“热”起来的有关“重写音乐史”的讨论为例,重申坚持唯物史观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欧洲音乐史>与<西方音乐通史>之比较研究.以著作的框架结构、内容材料、思路、方法等为线索,对音乐史学的研究观念、方法、角度、对象、领域及理论素养和思维能力等方面予以论述.认为史书的写作是在历史的批判中构筑批判的历史.在对音乐史学观念的思考及音乐史学写作的个性化等方面,也表明了著作者在一些相关问题上的学术观点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在对中国传统音乐抢救、保护的基础上,适当开发利用,以促进当地经济与旅游等事业的发展,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为避免随意滥用、过度甚至是毁灭性地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的现象,我们应该尽快制定一整套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以达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遗产进行全面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学校教育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研究从教育学的角度探讨了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问题,明确提出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进入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布依族是我国西南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中,布依族有3项入选国家名录,22项入选省级名录。在布依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笔者认为应注意充实薄弱环节、发挥聚集优势、注意人无我有原则等。  相似文献   

13.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遗产保护体系中,还没有专门针对"文化生态区"的保护项目,但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常强调并倡导在全球探索生物和文化多样性的多维度(不可移动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可移动的文化遗产,文化产业中的文化表达多样性)保护方式:强化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关系;扩展文化遗产的概念,纳入"非点状"整合式遗产;强调遗产对文化认同、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的重要作用是其生命力的重要保障。这些经验对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教材中小说的选文存在忽视学生主体需要、与时代社会脱离、历史文化传承性表现不充分的缺点,因此,我们应该打破“文质兼美”这一唯一标准,结合小说的特质,使小说选文不但要立足学生主体的发展,也要关注当下的社会生活,紧随时代的步伐,更要注重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5.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坚 《高教论坛》2012,(5):78-81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研究的不断深入,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正在或已经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探讨。其中,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化建设成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高校“非遗”教育面临的诸多挑战和问题,建议从学科基础理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建设、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等方面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学科化建设与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Culture has featured prominently in minority educational research, policies, and intervention since the early 1960s. It is receiving even more attention today in minority education discourse due to the emergence of cultural diversity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s popular national issues. 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new discourse suggests, however, that the issue has shifted from how cultural differences enhance or deter the school adjustmen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minority children to the problem of cultural hegemony and representation in school curriculum and other domains of education. In my two-part essay I argue for 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earlier question about how culture affects minority school adjustmen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essay l (1) argued that there are real cultural differences which confront minority children in school and (2) proposed thecultural frame of reference as a conceptual tool to understand minorities' interpretations of and responses to the cultural problems they encounter. More specifically, I suggested that voluntary minorities who interpre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as barriers to be overcome are more successful in crossing cultural boundaries. Involuntary minorities with an oppositional cultural frame of reference are ambivalent in their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s barriers and markers of group identity. They are less successful-in crossing cultural boundaries. In this second part, I will demonstrate my explanations with two case studies: blacks, an involuntary minority group and Chinese Americans, a voluntary minority group. Part One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Volume 27, Number 3, September 1995.  相似文献   

17.
实施文化品牌战略业已成为国家层面、各级政府层面必须面对的问题,打造以凤阳花鼓为精品文化旅游品牌的策略符合时下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构建和发展文化旅游品牌不仅仅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更有利于风阳花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在现今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劳动中创造的精神产品,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受其族性、时代、环境的影响,因而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兰州城市民俗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其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如何整理和发掘兰州城市民俗?对兰州城市民俗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七条措施,以期重塑兰州民俗内涵,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为兰州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五千年的农业文明使我国广大农村积淀了极其厚重的非物质文化,如何保护好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珍宝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的民间文化组织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组织者,是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的促进者,是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社区利益的维护者,也是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者。通过有效的管理途径,积极发挥它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的独特作用,是保障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持续传承和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