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中实施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健美操选修课教学为切入点,以学生考试为成败情境的体验,编制<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归因调查问卷>,对山东师范大学2007级健美操选修班施测,并以归因训练为干预手段,对健美操选修班的学生进行了归因训练教学干预实验.结论:(1)在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中实施归因训练可以使学生的成败归因向积极的方向转化;(2)通过归因训练,可以使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显著增强;(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健美操学习成绩,使学生有意识、系统地在大脑中加快动作概念的建立,加速动作技能的形成与巩固,而且还可以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和水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研究证明,在比赛或训练后的恢复阶段中,进行适当的活动比静止休息能更有效地消除血液中的乳酸,从而支持了比赛或训练后进行放松活动的理论。可是怎样才能使消除血液乳酸中的效率达到最佳化?有的提出达到最大吸氧量60~80%的较强些的放松运动最合适。为此,美国伊利洛州大学体育健康研究室进行了一系列测试,研究(1)哪种强度的放松运动为最佳;(2)运动方式(骑自行车与跑)是否会影响最佳消除血液中乳酸的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3.
姜镇英 《体育科学》2000,20(6):66-74
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整理对中学旅游选手训练后恢复情况的影响。共有70名(男42名,女28名)14至17岁的被试参加了该实验,实验持续了5周。在第1周所有被试均参加心境、状态焦虑和心率的前测,以确定这些指标的基值水平。在余下的4周时间里,实验组的被试在训练后的下午进行身体整理活之后,进行25min的呼吸冥想训练;而控制组的被试则以25min的休息取代呼吸冥想。在每周结束时,对两组被试的心镜、焦虎和心率分  相似文献   

4.
专业冰舞运动员准备期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完成一组、部分和全套舞蹈动作的滑行中达到迅速高质量地掌握完成每个单个舞蹈动作的技术.我们根据自己的目的,提出了研究高级冰上舞蹈运动员准备期训练结构的特点(冰上训练没有一般身体训练和舞蹈、表演的训练).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下列方法:教学观察和实验、时间测定、所获数据的数学统计处理.  相似文献   

5.
1赛前心理训练 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调整的基本目的是增强心理的稳定性,消除各种思想负担,建立积极的心理定型,形成一种最能与比赛相适应的心理状态。赛前要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让运动员轻松上阵,充分发挥已有的技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冰球训练中的心理学问题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从提高与控制冰球运动员心理活动水平,促进动作技术掌握和改进,加快疲劳消除与恢复体能等几个方面分析心理训练对体能、技术、战术及心理的积极作用。在冰球运动员训练中,应对其所需要的心理品质进行有目的的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心理干预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女运动员比赛动作操作表现的影响,采取共时性、双基线水平单个被试试验设计,使用流畅状 态量表(FSS)和比赛评分法测定运动员水池训练、雪上训练、心理干预介入、撤掉心理干预后参加比赛4阶段流畅心理状态和动作质量得分,并辅以 心理技能测试和质性研究效度评价来综合反映运动员的操作表现。2次基线测定结果显示,3名运动员流畅状态得分在水池训练与雪上训练变化不 大。3名运动员动作质量得分方面,雪上训练得分明显低于水池训练,介入心理干预后,3名运动员流畅状态均有所改善,2名运动员动作质量得分均 增加,第3名运动员动作质量得分略有降低;撤除心理干预后,3名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得分均有所降低,动作质量得分均降低但略高于基线1和基 线2。结论:经过心理干预训练,运动员操作表现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论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对我国优秀拳击运动员高原训练心境的影响。方法:选择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我国优秀拳击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高原训练前的准备期、高原训练周,对运动员进行POMS(心境状态)的测试,每次POMS测试后,我们根据测试结果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心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实施心理干预,拳击运动员进入高原训练后,心境状态得到明显提高,多项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拳击运动员高原训练的心境状态,实现最佳高原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9.
1、赛前准备期的确定 赛前准备期的时间,我们原则上以比赛日为准,向前推一个月。虽然一个月的时间不长,但意义重大,对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发挥好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运动员在比赛准备期前,训练水平很好,而赛前一个月的准备期安排不当,则可能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比赛失利;反之,如果准备期前,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并不理想,但准备期的安排比较妥当,则有可能进行弥补,增强运动员的自信性,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进行心理恢复训练的方法,是由特定的具体手段组成,其中主要包括肌肉动作放松,呼吸减缓,自我暗示和注意集中四个手段。首先是肌肉和呼吸放松,肌肉动作的放松是人体肌肉组织和骨关节放松,呼吸放松是频率降低,从急促的胸式呼吸改为缓慢的腹式呼吸。采取这两个手段,主要使机体活动由消耗能量的状态,转化为恢复能量的状态,在肌肉和呼吸的带动下。促使整个机能能量得到补充,而且通过整体的放松,使大脑活动处于休息状态,为心理恢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利用脑电超慢涨落技术和《中国射击运动员恢复—应激问卷》对夏训不同训练负荷前后,上海移动靶运动员安静状态下脑电超慢信号系统(尤其是神经递质信息)和心理状态的变化特点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夏训不同训练阶段,移动靶运动员全脑神经递质的平均激活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而从各脑区各递质的变化来看,INH在左前颞的激活水平有显著性变化,夏训前的值均低于上量两周后及上强度一周后的值。ACh在左顶叶区有显著性变化,夏训前的值高于上强度训练后的值。INH在左前颞的激活水平有显著性变化,夏训前的值高于上量两周后的值。在夏训不同训练阶段,运动员的休息受干扰和睡眠质量两个分量表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夏训前相比,上强度训练一周后的休息受干扰分量表值高于夏训前的值。上量训练两周后的睡眠质量分量表值低于夏训前的值。  相似文献   

12.
实践证明,运动员赛前情绪是否处于良好的状态,将直接影响正常的技术水平的发挥,比赛的胜败往往取决于运动员瞬间的思维方法和心理状态,而瞬间的状态又取决于长期的心理训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好坏,在平衡木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平衡木运动的特点要求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正确无误地完成动作,取得好分数。如何培养运动员在赛场上稳定地发挥水平,是体操教练员、运动员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运动员平衡木赛前心理状态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对比赛以及最终的成绩具有明显的作用。赛前加强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调整,可以有效强化放松心理情绪、积极休息、缓解身体疲劳,使运动员状态恢复到稳定的心理状态。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受环境、裁判、比赛的规模等客观与自身主观因素的制约,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整应注意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强化放松的心理情绪、积极休息、缓解身体疲劳等关键环节,采用赛前的适应性训练、封闭训练、自信心强化训练、自我控制与调节等方法,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与情绪波动,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参加比赛。  相似文献   

14.
训练周期是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单元,训练结构是训练安排的整体构架。通过对我国20km男子竞走项目年度训练周期结构进行研究发现:1)年度不同小周期围绕素质、技术、战术及心理训练展开;2)一般准备期旨在提高有氧水平,改进技术,提高战术能力;专门准备期旨在促进竞技能力提升;赛前期旨在发展专项能力;比赛期重点是调整并保持最近竞技状态。负荷量在一般准备期较高,专门准备期达到顶点,赛前期、比赛期及恢复期走低;一般准备期素质及技术训练安排较多,后在专门准备期、赛前期与比赛期逐渐下降;训练强度在一般准备期较低,后随专门准备期、赛前期、比赛期逐渐增强;3)相比平原运动员,高原运动员训练专项化程度较高;训练负荷量相对较大,但负荷强度相对略小;沿各同质小周期,其负荷内容类别逐渐集中,方法手段专项化程度渐强,负荷强度渐高。  相似文献   

15.
诱发性注意偏向对焦虑易感性运动员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运动领域中注意偏向与焦虑易感性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即如果改变焦虑易感性运动员的注意偏向是否能改变其焦虑易感性.方法:根据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运动竞赛焦虑测验问卷调查的得分筛选出26名焦虑易感性运动员并随机分成两组作为被试,采用点探测实验范式在注意训练阶段进行不同的训练:一组探测点总是出现在之前负性词所处位置(负训组),一组探测点总是出现在之前中性词所处位置(中训组).比较两组注意训练前、后阶段对不同极性情绪词语的反应时有无差异.此外还对点探测实验前、后心境量表报告的焦虑水平及完成压力任务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注意训练前,两组均对负性情绪刺激的反应更快.训练后,负训组与训练前相同;而中训组对中性情绪刺激的反应更快,与训练前相反;2)注意训练前,两组完成压力任务的成绩及压力下焦虑得分的升幅均无差异.训练后,负训组与训练前无显著差异;而中训组答题数量明显增多,压力下焦虑得分的升幅明显下降,与训练前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1)焦虑易感性运动员的注意偏向可以通过点探测训练方法诱发产生而改变;2)诱发性注意偏向能够改变焦虑易感性运动员在面对应激事件时的焦虑水平及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16.
以射击运动员心理韧性为对象,以Galli和Vealey(2008)的运动心理韧性概念模型为指导,选取一名湖北省射击队青少年运动员作为被试,研究心理韧性在改善青少年运动员心理韧性方面的有效性。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尝试帮助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运动员来正确认识生涯中所遇到的各种逆境,提高其心理韧性水平。本研究采取心理量表作为主要评价手段,对研究者施测《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简式韧性问卷》,心理韧性品质以积极认知、目标专注、家庭支持、情绪控制和人际协助五个维度为评价指标。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干预后被试心理韧性整体水平有显著提高。来自教练员的观察问卷评价也验证了干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控制运动负荷就是根据训练任务和运动员条件适当安排训练负荷与休息,并逐渐加大训练负荷,从而达到运动员本年龄阶段应具有的运动潜力,直至最大限度的过程。其意义在于使训练工作更有目的性、预见性和针对性。力求用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和物质消耗,实现最优化训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正确认识少年儿童承担负荷的能力,科学安排训练负荷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且尚未完成时期,虽说具有承受大运动负荷的能力,但疲劳出现过早。因而,训练负荷不宜过大。一般训练初期(准备期)应安排中等运动负荷,无论是负荷量与负荷强度都应控制在训练对象所…  相似文献   

18.
已修订出中国常模的CSAI-2问卷是信度和效度高的多维焦虑测量工具,它包括三个分量表: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运用该问卷测查235名参加大学生运动会田径和篮球比赛的被试赛前焦虑反应和状态自信必,结果表明:(1)躯体状态焦虑的强度是区分田径和篮球项目类型良好的预测因子;(2)认知状态焦虑的强度是区分运动技能水平或临场技能发挥得好坏的良好预测因子;(3)竞赛焦虑反应和状态自信心的强度与被试主观上所认知到的任务难度密切有关。因此,为使运动员有适宜的竞赛焦虑反应和状态自信心,教练员除了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技能水平之外,应当结合项目的要求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尤其是认知训练),并注意在赛前激起他们符合任务特征的唤醒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备战十三运会浙江省场地自行车短距离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控冬训前后各项生理指标,探讨和评价冬训引起自行车运动员专项能力及形态指标的变化规律,探寻科学化训练的有效性.方法:在冬训前后,对自行车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无氧功、体成分进行监测分析,运用统计学的相关系数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冬训前后自行车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相对最大摄氧量几乎没有变化;(2)女子运动员最大无氧功、30s平均无氧功和体成分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而30s平均无氧功呈现显著性差异,但有较为明显的变化.结论:(1)有氧代谢能力的优劣并不是影响场地自行车短距离运动员专项成绩的主要因素,但对无氧训练后乳酸的消除起到积极的作用;(2)无氧代谢供能是影响场地自行车短距离运动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峰值功率和30s平均功率评价运动员冬训训练效果是科学的;(3)体脂百分比下降,而瘦体重增加,对提高运动员专项成绩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散打项目中出拳的力量和速度是影响散打技术击打效果的关键因素,要发展出拳力量和速度,关键在于核心素质的练习。研究通过对两组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干预实验,实验前后对实验对象进行运动生物力学方面的测试和结果统计,研究结果:核心力量训练后(1)实验组运动员做前手摆拳动作时的髋关节屈伸角度(140.30±2.07°)比实验前更大(P<0.05),(2)实验组出拳阶段的髋部(2.863±0.107m/s)和肩部(4.137±0.132m/s)速度提升,带动拳峰部的出拳速度(11.033±1.116m/s)提升,(3)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出拳阶段与总时间上均有明显缩短。研究结论:(1)核心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加散打前手摆拳击打路线,提升技术动作的稳定性;(2)核心力量训练能提高散打前手摆拳整体出拳速度;(3)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都具备缩短前手摆拳动作时间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