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但是,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通过不正当手段得以在澳门暂住后,就不断扩大其居留地范围。与此同时,还通过一系列诱逼活动,迫使清政府于1887年12月1日与其签订了《中葡和好通商条约》。通过这个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了葡萄牙占据澳门的事实,而葡萄牙则最终获得了在澳门“永居”、“管理”的“合法”权利。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通过谈判就解决澳门问题签署了联合声明。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至此,被葡萄牙占据数百年的澳门,终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大量史料证明澳门自古以来就属中国领土,同时对近代澳门主权地位的丧失进行了简述。重点分析了近代以来中葡双方关于澳门问题的交涉谈判,并在对其主权地位丧失的历史回顾中重申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和“结束过去,开辟未来”这一小平同志精辟结论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自从亚马留对澳门实施殖民管治以后,为了实现对居澳华人实质性的管理,澳葡政府成立了华政衙门。起初,华政衙门负责对居澳华人的行政与司法管理;至九十年代,受司法统一观念的影响,华政衙门不再行使对华人的司法审判权,有关华人的诉讼统一交由按察司署办理,华政衙门的事务更多地关注居澳华人的经济与民生。可以说,在澳门的殖民化过程中,华政衙门起了沟通政府与居澳华人的桥梁作用,为近代澳门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澳门自古是中国领土。 16世纪葡萄牙人占据澳门作为居留地并对其实施管辖权 ,造成了长达 40 0多年的澳门问题。当代世界形势的变化与中国的发展强大使中葡双方终于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逐步解决了这一问题。澳门回归后 ,在祖国的强大支持下必将更加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5.
公立中葡学校是澳门多元教育的其中一环,多年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集中、小、幼、特的完整学校体系。本文以两所中葡学校不同时期实施的历史、地理及公民教育三个学科为范围,就有关的课程法规、课程统整、课时分配及内容选择、课程资源和学习评价、教科书等方面的要点,仔细扒疏,期能从中归结出一些能作为将来社会科课程改革的参考之处。本文共分三节。第一节前言,说明了分析对象的确定以及归纳了公立中葡学校的学校简史。第二节,阐述了公立中葡学校课程法规制定、课程统整在学校社会科课程发展、课时分配及内容选择、课程资源和学习评价、教科书等方面的情况,并分析其对课程实施的影响。第三节总结、归纳了本文的要点。并且提出了对未来课程革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7.
本文试图从澳门失而复得的400年苦难历程中剖析腐败必祸国、落后必挨打、弱国无外交等观点,论证只有实行开放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才能真正维护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澳门失而复得的400年苦难历程中剖析腐败必祸国、落后必挨打、弱国无外交等观点,论证只有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才能真正维护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9.
张广厦 《文教资料》2012,(15):112-113
《澳门教育史研究丛书》是关于澳门教育史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从这部丛书的立意选题、引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普通性、所选文章角度五个方面阐述其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0.
教科书审定是晚清政府控制国民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清政府规定了教科书的审定范围,确定了教科书的审定程序,采取了多种保障措施。清廷希望以此来规范意识形态,有效控制各种思想,强固思想文化秩序。晚清政府的教科书审定政策尽管遭到了不少非议,但客观上为当时的从教者和受教者提供了较好的教学用书和知识课本,并促进了我国近代新式教育的规范发展和体制建设,在清末的新式教育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近出版的《晚清史研究》是郑剑顺先生奉献给史学界的一部力作。该著在理论胆识、学术创新、史料整合方面有独到见解。由于所引史料翔实,且在研究范式方面大胆创新,提出不少重要的学术观点,使该著显现出众多"学术火花"和"思想亮点"。  相似文献   

12.
晚清上海租界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所发生的积极与消极作用学者们论述的较多,而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上海租界对小说的影响,人们探讨的还不够深入。晚清小说的繁荣以上海为中心,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租界的存在。其中的报载小说的迅速发展又促成了古代小说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3.
随着晚清军事近代化进程的发展,清军武器装备样式驳杂、型号各异的弊端开始凸显,并逐步演变为晚清一大顽症。清政府曾多次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在于武器装备的生产和进口不能统一、军工技术以及装备建设思想的滞后等。  相似文献   

14.
晚清上海女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流入上海的花鼓戏中的女性演员为近代上海最早的女伶。髦儿戏的出现促进了上海戏园发展,又出现了专门的女班戏园,女伶开始登上城市戏园舞台,并在不久实现男女同台合演。女伶在上海舞台的出现历经艰难,但由于适应了近代上海娱乐商业化趋势、满足了舞台对女性艺人的需求、顺应了妇女解放的潮流,因而女伶队伍日益扩大,社会影响逐步增强,并折射了近代上海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5.
受到当时中国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以风会党实现自身政治任务的政治意图所决定,晚清会党也积极参与了反洋教斗争;晚清会党在反洋教斗争中,往往能够依据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当时下层民众普遍的反洋教的社会情绪,采取较为灵活的斗争策略对外来侵略势力和清政府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但大量的史实也表明,会党在反洋教斗争的过程中其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
晚清贵胄留学是近代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廷派出贵胄留学生,既是维护自身统治需要,也是社会风气开化、留学思潮不断发展的结果,当时的废除科举政策也对之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贵胄留学得到发展,但因为财政问题、贵胄学堂举办等原因,其发展规模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17.
晚清国际法研究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学界主要就国际法传入中国的时间、林则徐翻译国际法、丁韪良与国际法汉译、晚清知识分子对国际法的认识与态度、国际法对晚清外交的影响等专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果。文章对这些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了介绍,同时指出本领域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和深化之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清政府为了维护风雨飘摇的统治,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自上而下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始了为期十年的清末新政。其中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中最富有积极意义的一项内容。清政府在教育改革中废除了科举制,兴办了大量的新式学堂,颁布了新的学制,健全了教育行政机构,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清末的教育改革并没有脱离"中体西用"的原则,并且改革滞缓,当然也没有挽救其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晚清地方官僚体制历史演变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以后,清代地方官僚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旧的官僚体制逐渐被新的制度因素所替代。从咸丰朝初年至宣统年间,在原有地方正式职官体制之外,各省逐步形成了以督抚个人为中心的新生地方官僚体系,造成地方政府的机构组成与人事管理制度皆发生体制变革。这一地方官僚体系担当起了主管地方新政事务的责任,代行了近代地方政府的诸多职能,同时也为民国初年各省自治运动与地方军阀的兴起提供了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20.
庚子之变尚未结束,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就开始推行"新政",希望借此挽救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清廷。这次"新政"包括对官制,兵制,工商业等方面的改革。新政困难重重,在资金,人才等方面都有严重困难,所以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果。而整个"新政"中成绩最好的无疑是袁世凯的"北洋新政"。从1901年11月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到1907年升任外务部尚书兼北洋大臣,前后六年间,直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农业,教育,金融,军事等都走在全国前列。这也是袁世凯日后权势日重,声望日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两次新政同时进行,所采取的政策,指导思想等也均相同或相似,但是结果却差距很大。因此希望通过对二者的比较,更清晰地了解当时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