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雨桐 《职业圈》2007,(19):68-69
文章从研究全球化教育理念出发,提出通过开设社会科学教育课程,创建和谐平等的教育课堂,注重批判性思维和事件策略的运用等对策,,帮助学生多角度认识世界、认识人与人间的差异和多样性,从而提高学生置身世界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2.
李尚宁 《职业圈》2007,(5X):43-44
文章从教师个体角度,谈教师拥有“多元智能”的教育观念之后,将给教师的教育公平意识、社会平等观念、学习习惯、工作职责、身心发展与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师德修养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试论"多元智能"观念下的师德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尚宁 《职业圈》2007,(10):43-44
文章从教师个体角度,谈教师拥有"多元智能"的教育观念之后,将给教师的教育公平意识、社会平等观念、学习习惯、工作职责、身心发展与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师德修养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晓亮 《职业圈》2007,(2S):89-90
美国民族教育政策与实践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呈现出同化主义、英语中心主义、教育隔离制三个显著的历史特征。直到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兴起,少数民族才争取到一定平等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文章指出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要引入传统伦理道德,用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学生要坚持科学的扬弃,要树立平等的观念、个性张扬的观念、市场经济观念.  相似文献   

6.
教育民主化是20世纪最大的教育思潮之一,其重要内涵就是教育机会的均等.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人为本、为每一位适龄学生提供平等、公正的教育,已经成为全民的共识.在上海初中实行分层教学改革为新课程的这种理念作了诠释.  相似文献   

7.
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城乡之间的差距.它是制约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瓶颈.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之地理区位的不均衡性,导致我国基础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异.城镇、坝区的教育相对集中,而山区,特别是边、穷、老、少地区的教育相对分散和滞后.要改变这种状态,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特别是在办学形式方面要作出很好的思考,使不同民族的适龄少年儿童都享受到了平等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文化学刊》2010,(2):159-159
<正>乔丽媛在《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发表《和平·平等·博爱——池田大作"教育童话"价值体系初论》一文,他指出,池田大作的"博爱"和"平等"的观念一样,有着很深的个性内涵,被灌注了更多是非、善恶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池田大作是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会长,世界著名佛教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际人道主义者。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他在几十年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创立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一整套"创价"教育体系。在教育实践中,池田大作着眼于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的国际视野,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0.
异文化环境中外国留学生情感教育的内容包括文化情感教育、地域情感教育、师生情感教育、生生情感教育等方面。其实施途径为:以对话的方式进行情感教育;应用情感效应进行情感教育;课堂内教育与课堂外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相结合进行情感教育。其有效实施要依靠谙熟异文化的教师队伍、高水平的人性化管理团队,以及国家、地方政府、学校等多方重视情感教育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课程既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最主要途径,又是教学改革的突破点.文章从目前高校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课程设置的依据,提出优化课程体系的对策:改革德育内容,强化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教育;构建专业和学科的新框架,加强通识教育;转变教育理念,注重方法、能力、素质的培养;注重实践教学课程,深化创新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转型中,面对激烈的竞争,女性的就业处境愈加困难.解决女性就业难的问题,实质是一个争取男女权利和机会平等的问题.鉴于男女就业不平等背后深藏的文化因素,要实现男女平等就业,必须加强以性别平等为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2月24日,在泰国访问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专门抽时间参观了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习近平说,教育的文化交流是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的重要纽带,它能增进人民相互间的了解和友谊,为促进国与国的平等合作、互利共赢,为促进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作出  相似文献   

14.
赵亚平 《文化学刊》2012,(2):112-115
"育人为本"思想的提出,对我们克服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某些教育异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育人为本"体现了教育目的、教育的社会责任的深层内涵,揭示了教育应该是人性化的教育;展示了教育的本质属性,提出了教育应该是德育为先的教育;表达了对教育内在规律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寓意出中国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引言日本学者池田大作先生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知名度。他尤为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是立国之本、振兴之道、文明之源。正如池田大作先生所说:"在社会长期的课题中,教育正是根本。注重教育的国家,必能迎接发展与繁荣的时代。"为此,在不断宣扬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他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即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一切以追求人自身的进步和幸福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从封建社会的科举教育到如今的"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中国教育仍需在摸索中不断发展、进步与壮大.文章主要阐述了中国教育现阶段存在的一些实质性问题以及为我们大学生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较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王丽萍  周迎红 《职业圈》2007,(23):178-179
21世纪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也是教育公平化、民主化、人性化得到充足发展的世纪.在21世纪,教师与学生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而不是所谓的尊卑关系与从属关系.因此,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独立的、和谐的.  相似文献   

18.
杨晓宁  马毅 《文化学刊》2008,(6):146-152
现代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大学存在的本质内涵。大学精神之于大学如同人之于灵与肉,它与大学的存在发展共生共存、紧密相联。现代大学精神的内涵包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和和谐精神,其内在或终极指向的是科学的人文精神。在我国现实的教育中应从强化人文教育、高扬人文精神;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倡导创新精神与追求卓越信念;营造科学、民主、和谐的理想环境四个方面入手来培育大学的人文精神,引导人本真地存在。  相似文献   

19.
《文化学刊》2010,(1):145-145
<正>钱波在《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发表《中美教育特点的比较研究》一文,他指出:通过比较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和美国教育的现状与特点存在鲜明差异,双方都有各自的优  相似文献   

20.
《文化学刊》2010,(1):114-114
<正>郭晓平在《教育研究与实现》1993年第4期撰文指出:纵观近一个世纪的美国教育发展史,可以说,美国教育是在变革中求发展的。社会变迁引起的社会需要是促使美国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力,那么,美国教育在这近一个世纪的时期里是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