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化教育媒体以其强大的优势,正在改变着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学生提供当时当地无法看到或看清的事物的现象和过程,它与语文教学有机相融,可优化教学过程,大大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但是,多媒体教学也不是万能的,如果过分地强调和依托多媒体的优势,则很容易陷入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要在中学语教学中贯彻大语教育思想,就必须把语教学从“工具”向“人”转化,走素质教育之路。要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现代新人,只有彻底改变过去应试教育僵保守的教育目标、教务刻板的教学模式,以人为本,以人关怀、知识体系、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通过致力人关怀、博学融通百科、敏于现实行动的教学策略,培养和涵育学生的精神、化、知识、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4.
上世纪80年代初,河北省邢台市教师张孝纯在《"大语文教育"刍议》一文中首次提出"大语文教育"概念。他的"大语文教育"概念主要是三句话: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联系社会生活"就是要充分  相似文献   

5.
“大语文”教育观最早是由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如今提倡的语文素质教育,其实也就是大语文教育。这种大语文要求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把教语文与育人结合,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语文能力结合,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从而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空间和有限的课文内容等条件下,去渗透大语文这个教学目标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研究性教学,语文研究性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为模式,以学生独立研究、合作研究为具体学习方式,通过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查找、搜集、整理、研究过程中。拓展自己视野,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具有较强竞争力、应变能力的人。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展开研究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7.
姜延华 《吉林教育》2006,(12):45-45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教育效果,语文是一门基础课,语文能力的大小可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乃至以后进一步学习深造,甚至以后的工作。所以语文教学是基础奠基工程,相应地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多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无论把语文解释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还是解释为口头语、书面语,都是在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的。语文教学的成功,可能会有许多因素,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已故邢台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系统提出了大语文教育观,他说:语文教育一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  相似文献   

9.
10.
傅载英 《广西教育》2007,(12A):39-39
“语文即生活”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它道出了语文和生活实践的密切关系。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必须要改变以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改变为考试而教学,为教学而教学,眼里死盯教材,手中死捧教参的狭隘的语文观,高度重视语文和生活实践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吴波 《黑河教育》2012,(11):16-16
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人更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12.
刘水丽 《宁夏教育》2005,(11):53-5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所以,语文教育理应回归和川页应它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曾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确实感觉到了语文课堂的狭窄与单调,而语文意识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提高又恰恰需要一个广阔的空间。事实上,当我们走进趣味盎然的校园,会发现这一矛盾的载体在这里会化解为和谐与统一,校园环境为语文课堂的延伸提供了很大平台。只要我们用心,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发出太多可利用的资源,为校园创设一种大语文环境,让校园“处处皆语文”。  相似文献   

14.
自新课标颁布后.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积极投身到波澜壮阔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中去,掀起了新的一轮教改高潮,教育阵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新景象。然而,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笔者发现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出现了几大误区。为此,笔者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并以之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也敬请方家不吝赐教.希望能就此达成共识,来一起廓清弥漫在语文教改上空的迷雾,使语文教学走出误区.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5.
16.
裁判亮分     
近几年来,关注中学语文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提出了批评和质问。虽然有些言辞过于偏激,但总体上还是反映了当前语文教学上的许多问题,如功课繁多,但学生的知识贫乏,生活丰富,但学生的思想贫乏,学习渠道宽广;但学生的语言贫乏;学习条件优越,但学生读写贫乏;教学条件日益改善,但语文课堂趣味贫乏等等,就连我们教师也经常埋怨学生学习不自觉、被动、消极,我们的课堂也经常死气沉沉的。然而,我们觉得,问题的关键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我们往往只重教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一些中学语文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大胆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建立了新的语文教学模式,运用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法,而效果并不显著,究其原因是忽视了课堂教学的管理。课堂教学的管理是保证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尤其是课堂教学管理方法得当,是取得课堂教学最佳效益的保证。根据管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显性管理和隐性管理两大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而非“言说”。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言说”过程中形成的.而是在学生充分的“践行”中形成的。不仅语文课堂是学生语文“践行”的场所.还应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的世界,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师要想使讲课过程充满生机,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从而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快乐学习,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快,掌握得牢,进而能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语文,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探索。一、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我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教小学二年级语文《秋天到》这一课时,学生对课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