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新 《中学文科》2006,(10):4-14
文学作品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欣赏文学作品的具体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评价建议”中提出了对阅读文学作品的评价要求:“根据文学作品的形象性、抒情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找春天》教学片断在教学《找春天》这一课时,我先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然后说:“你们还记得这首歌吗?是的,春姑娘来了,她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形象的语言把学生导入课中。“春就藏在我们的课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一边读一边感受春的气息。”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部分指出,鉴赏能力的重点要求是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验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诗歌鉴赏的主要任务,也是高考的一个考点。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诗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呢?笔者认为,应从品味诗歌的语言入手,理解形象,把握情感。因为诗歌语言是最典型的情感性言语。诗歌作为一种内容精邃而篇幅简短的文学形式,对语言的简洁、准确和传神方面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习作内容“春天的发现”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的习作训练内容。此次习作训练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既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能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并在此基础上丰富语言积累,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是颇有训练价值的习作题材。进行本次习作指导,应以组织开展春游活动为切入点,通过回顾春游场景,述说春游感受,点拨习作方法等途径,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走进春天,用眼、鼻、耳、心等感受春天的信息,发现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光的美丽。2.能把观察到的春天景物以及对春天的感受写下来…  相似文献   

5.
高乐丹 《成才之路》2011,(13):73-73
一、思考问题①如何引导学生从感受自然的春天,体味人文的春天,体会到歌曲中的春天?②如何调动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创设春天。③如何表达出歌曲中所描述的春,充分展示春天。二、案例描述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的作曲家科普兰曾经说:“听众是音乐作品的最好评论者。”科普兰是美国民族主义作曲家,他的创作分三个时期。早期,他以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为基础,结合当时流行的各种新音乐创作了许多作品,并且喜欢把爵士乐的节奏与严肃音乐语言结合起来,以此来探索美国音乐风格,如《管风琴与乐队交响曲》《钢琴与乐队协奏曲》等。在中期,听众与作品之间的沟通问题引起了他的注意,科普兰觉得作曲家不能光顾自己写,而不顾及听众的感受和需求,应该用尽可能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自己要表达的情感,让听众能明白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让听众所接受。所以他在这个时期所创作的作品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并广为流传,如舞剧《小伙子比利》《阿巴拉契亚的春天》等。后期,他采用了十二音作曲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不少教师上《春》这一课时,都喜欢用《春天在哪里》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来营造氛围,导入讲解,把学生从歌曲中的“山林”、“红花”、“绿草”以及“会唱歌的小黄鹂”,引入课文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勤五幅富有特征的春景画面中,让学生找出自己喜爱的描写春景的句、段,然后互相交流,反复朗读,充分领略春天的美,并力求使学生领悟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但是,教师往往忽视了歌曲中重要的一句:“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忽视了美丽的春天跟小朋友的感受融为一体这个重要特点,因此,在备课、讲课时仅仅以景色为基点,却恰恰忽略了无处不与春…  相似文献   

8.
喜欢春天     
课型:综合课年级:五年级教材分析:这节课是根据人民音乐出版社五线谱本五年级音乐教材的创作内容整合而成。是在学生掌握简单的创作方法的基础上的一种尝试。意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设计思路:本课试图从学生熟悉的有关春天的歌曲入手,以学生自己所画的图画作铺垫引导器乐曲《春之声圆舞曲》的欣赏,自由想象出动作感受春天的美景,然后学习歌曲《喜欢春天》第一段歌词引出第二、第三段歌词的创作,最后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出创作内容,表达对春天的喜爱。整堂课体现新课程“感受与鉴赏”、“音乐与相…  相似文献   

9.
一、考点分析 多年以来,语文高考《考试大纲》里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有两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与《教学大纲》要求相一致。大纲要求,学生应该“对阅读材料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强调音乐的审美体验,以音乐的审美价值为核心,已成为当今音乐课堂教学所应追求的首要目标。如何把音乐本质还给学生,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已成为广大音乐工作者探索和实践的任务。为此,笔者在音乐课堂中作了以下几点探索。一、创设情境,激发表现欲望,感受音乐美情境教学能让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情境效应”,把自己融入特定的情境中间,课堂与情境融为一体,便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如,在上《报春鸟》这课时,可轻轻地用语言导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燕子报喜,青蛙鸣春,一切都欣欣然像刚睡醒的样子,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多媒体课件同步显示…  相似文献   

11.
品味古代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古代诗歌教学无疑可以达到这一要求。那么如何品味古代诗歌呢?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目标】1.通过汉字演变、观察插图、扩词等认读理解生字,并书写“囊”。随文认识“恭”“勤”“焉”3个生字,会写“萤”“贫”等6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囊”。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对照插图、写批注等方法指导学生理解文中句子的意思,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3.能借助支架,联系上下文,拓展学习《凿壁偷光》《三字经》,感受古人“勤奋好学”的品质,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教材简析】《我心中的春天》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姐姐的脚步》里的第八课。本单元以儿童在春天里的活动为主线,安排了一系列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季节的变化,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并学会观察、探究和发现。【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通过引导观察、感受,交流、赞美各自"心中的春天"。2.行为与习惯:通过引导学生对自然的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学习的行为和习惯。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习作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想说的话,要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提倡学生自主拟题,习作内容要由学生选择确定,习作指导就要注意层次性,要因人而教,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只有用自己的语言,才能表达真挚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 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做巢、树梢、应接不暇。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3.默读课文 ,理解内容 ,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 ,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4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教学重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发表自己的见解 ,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感受。2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 ,积累、运用语言。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引题 ,板书…  相似文献   

16.
张祖锐 《学语文》2011,(6):47-48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阅读鉴赏古代诗歌定下标准:“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里再次指出写文章尤其是记叙文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可时下不少中学生的记叙文普遍存在无情的现象,或叙事泛泛,语言平淡;或描写空洞,不生动形象,整个文章就像一杯白开水,毫无味道可言,那么如何使记叙文美起来呢,关键它的源头要有真情这股活水。语文老师如何才能指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图从激发学生的情感、语言、材料、景物描写方面谈谈自己浅显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学生在教师优美的语言描述中感受春天的美,出现在眼前的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词,而是连贯在一起的春光图,在这样的特定情境中,学生必然能够美美地读词。!"#!自然书中的《找春天》《春"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注意学科之间的整合。每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美,语文学科包含的美更加丰富,学生通过音乐、舞蹈、图画、语言等向人们展示了春的美,既使人感知学科的知识美,感受学科的文化美,体验学科的个性美,又表达了学科的内在美。这样的设计打来了一首好听的歌,…  相似文献   

19.
张继升 《山东教育》2005,(21):97-98
关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情感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新大纲的规定是“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相似文献   

20.
顾晓红 《考试周刊》2009,(21):36-36
体验是一种包含感受、情感、理解、联想、领悟等诸多心理在内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体验性的小学教学“把学生看成人”,“把语文教学看成是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成长过程”。具体来说是指在教学中把学生从枯燥的语言形式的分析和语言知识的灌输与记忆中解脱出来,让他们“以自己的需要、价值取向、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已有的经历等完整的‘自我’理解,去感受、去建构”,从而生成自己语言学习时独特的情感感受、领悟和意义。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自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