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拜访曹老师是在“一封信”之后.“一封信”是一个绝对真实的故事:一天中午,我放学后回到自己的宿舍,正准备休息.“笃、笃、笃”,一阵轻轻的敲门声.进来的是我高三的一个学生.他满脸的不好意思,嗫懦着:“老师,你还忙吗?能不能给我帮帮忙?”我说要帮什么忙呢?“我有一个朋友在外地上高三补习班,忽然给我来信说不想继续读下去了.请你帮我写封信劝一劝他.”我愕然了好一阵,竟无言功一劝站在眼前的他.  相似文献   

2.
擦鞋童     
乍一看这孩子的背影时,我突然联想到了我的小外甥。我曾给也照过一张与这个孩子的姿势几乎一模一样的照片。那天,他在野地里疯玩,他的外婆多少次唤他回来帮着剥毛豆,他就是不归。我追到了他,揪着他的耳朵往回拖。他一路“咯咯咯”地笑,一路故作痛苦地叫唤。后来他不得不坐在外婆早已给  相似文献   

3.
新学期我新到一所学校就接手了一个差班。知情者介绍:“这个班差生太多,很难管,尤其小钢,人称“害群之马”,专好恶作剧,已经气走了三任班主任。你走马上任后,要先给他来个下马威,刹刹他的威风。”我若有所思。可我万万没有想到,第一次与学生见面就领教了小钢的厉害。那天我笑容可掬地走进教室,却发现学生情绪异常:有的幸灾乐祸,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心神不定。顺着学生的目光看去,只见黑板上画着我的肖像,旁边写着“赵存卿遗像”;讲桌上直立的黑板擦背面,“赵存卿之墓”赫然在目,黑板擦上的小白花也格外醒目;黑板擦前还竖立着三支粉笔,活脱脱是…  相似文献   

4.
新年将至,他却没有快乐。也就在这时,他收到了一张贺年卡。这令他意外。妻子去世一个月来,他始终无法从痛苦中挣脱。他冷漠地对待这个世界,消极地生活。人们劝他振作,他却冷冷丢给人家一句:“我心已死。”人走屋空后,他孤寂地坐着,一口一口地喝烈性酒。他不知道,在他日日冷漠对待的这个世界上,有谁还会给他寄贺年卡。贺年卡的封面图案很简单,洁白的纸上画着一片绿色的叶子,叶子上方印着五个字:“默默的祝福”。打开贺年卡,他却没找到寄卡人的姓名,只在像封面一样洁白的纸上,看到有钢笔写着的几行字——“别去猜我是谁,也不必去寻找。只要你…  相似文献   

5.
我的爸爸     
爸爸长得高高的、胖胖的,好像一个拳击运动员;不过他行动起来还挺灵活的。我在家里管他叫“猴王”,他也顺势叫我“小皮猴”,我们父女俩还挺亲密的。我爸爸有三大特点,你不知道吧?我给你讲讲。首先,爸爸每天晚上都要练武术。有时,我看他太累了,就劝他别练了,可他却打趣地说:“锻炼身体,保卫自己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个老爸就是不听劝,只好由他去了。其次,他辛勤工作像个老黄牛。每天早出晚归,回来还要干家务活,辛苦极了。我经常给爸爸唱:“你太累了,也该歇歇了!”爸爸听我弹琴唱歌,就不觉得累了。有时他在我的歌声…  相似文献   

6.
补图书     
一天,我看见班上的一个小朋友在哭。一问,原来是他从家里带来的一本新书被别人撕坏了。他边哭边说:“这书是我从家里拿来的,是妈妈给我买的。”可我怎么劝他也没有用,他还是一个劲的哭,直到我答应给他把书补好,才勉强停止了哭。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当时我想,孩子这样爱惜、心疼自家的书,仅仅撕坏了一点就哭得这么伤心,而班上这些书已残缺不全,为什么一点不心疼、不伤心呢?关键还在于他们的心目中只有“小家”而没有我们集体这个“大家”。  相似文献   

7.
“给我一杯减肥水,让我一天不伤悲……”一阵浑厚的歌声由远至近。不用说,一定是“张郎”又在吐露心声了。此“张郎”非彼“蟑螂”也,他是我们肥肥的张老师。“郎”是古代的一种官名,把它加在张老师的后面,就得来了这个雅号。  相似文献   

8.
陆士桢  何欣 《家庭教育》2014,(10):32-33
毛毛是一个喜欢挑战自己,不服输的孩子。每次考试之前,他总会给自己订一个目标,一定要考前几名。老师家长劝他把目标定得低一点,更容易实现,他却说:“目标高才好呢,这样可以让我更努力。”但是他一次也没有实现过,用爸爸的话说就是“只放空炮”。  相似文献   

9.
吴越 《班主任》2013,(3):21-22
我班有个“钱教授” 新接班第一节语文课,在一张张富有朝气的面孔中,我发现有个男生的脸型、鼻子,尤其眉毛,酷似著名学者钱文忠。特别巧合的是,这个学生与钱文忠同姓,名字叫鹏飞。我有意识地给他提供了一次发言的机会,他的回答语言流畅,但是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刻。我问学生:“大家看钱鹏飞长得像谁?”  相似文献   

10.
我一直以为父亲是个冷漠无情的人。母亲也多次这样说。我记得小时候,他们经常吵架。我当然偏向母亲,总以为父亲不对,但慑于他的威严,我什么都不敢说,不敢劝,只默默地盼着他们的战争早点结束。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总是庄重有余,温情不足。他好像从没有给我买过玩具或其它值得纪念的礼物,也没有给我留下一句温暖、慈祥的话,却留下一张严肃的、冷漠的、沉思的脸。也许是因为我已长大成人,娶妻生子了吧,也许是他“人老话多”了吧,近来父亲变了,他变得越来越爱跟我唠叨,而不是声色俱厉的训示。有几次,他竟不顾自己的尊严,在我…  相似文献   

11.
张老师戒烟     
高兆华 《教师博览》2006,(11):50-51
课余时间和孩子们闲聊,一位学生问我:“老师,在教过您的老师中,给您印象最深的是谁啊?”随着孩子的提问,“张连福”这个名字不由自主地涌到了嘴边。张老师是我初三时的班主任,也是我的几何老师。张老师很有些特别,不但长相很有“几何”特点——长方形的脸,圆柱形的身子,讲课也很有“几何”风格——虽风趣幽默却不失严谨,话语利落干脆,从无多余的“论证”。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倒不是这些,而是发生在他身上的关于戒烟的事儿。张老师似乎特别爱抽烟。记得每次到他的办公室,不大的空间里总是被他搞得浓烟滚滚,给我们讲解问题的时候,一支接一支,…  相似文献   

12.
磁盘出丑     
我对儿子夸口,说自己的判断能力天下无双,不想却在他面前出丑。我要与儿子去朋友家玩,说好给人家带去一个电子文本文件。此前,一次拷贝了一个文件,一张三寸磁盘刚拷贝好却怎么也不能打开了!打一次是“磁盘错误”,再打一次还是“请插入磁盘!”今天,为了以防万一,不能在儿子面前出丑!我连续拷贝了三张磁盘。第一张坏了有第二张,两张全坏还有第三张!可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待到在友人电脑上面打开第一张磁盘文件的时候,顺利成功!儿子不动声色地看我。我明白他什么意思,那眼神是在说:“怎么样?多此一举吧?”肯定那另外两张盘会有问题,于是我又插…  相似文献   

13.
有那么几年,学校领导总是让我中途接任最“差”班的班主任。有一次,刚接过班十多天,一个学生就给我送了一幅挽联,内容是“沉痛悼念雷印迎同志逝世”,“雷印迎同志永垂不朽”。最先发现这幅挽联的是这个班的前任班主任张老师。他气冲冲地说:“我知道是谁写的,要狠狠地惩罚他!”  相似文献   

14.
现身说法好     
教学四年级思想品德课《珍惜时间》时,有位教师作了如下安排:请一个学生扮演角色,三次出场。第一次是少年模样,背着书包上学。他在校不认真学习,别人劝他,趁年纪轻好好学习,这个少年却不听劝告,说“时间对我来说有的是,今天不学习,还有明天呢!我反正年纪还很轻”。第二次出场,已是中年模样,别人仍然劝他,快抓紧学习才是。但他却说:“学习还不迟,以后再学习吧!”最后一次出场是一个长满胡须的老人模样,他的孙女、孙儿围着他坐,一起在观赏天上的月亮,孙  相似文献   

15.
那天,一个小姑娘给我打通电话竟嘤嘤地哭。我轻声细语地劝她:“什么事儿让你这么伤心?说说吧,或许我能帮助你。”小姑娘哭了一会儿终于安静下来,带着一点哭腔说起自己的故事。“今天早上,我来得特别早。教室里只有班长一个人,他悄悄塞给我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的是———‘Iloveyou’。我都整整一天没心思上课了,又害怕又委屈。放学后,我就来给您打电话了。”女孩子说着又哭起来。“只是收到一张小纸条?”我问。“对!”女孩子使劲抽抽鼻子。“纸条上就是———Iloveyou?”“是呀!”“这就怪了,人家说喜欢你,又不是骂你,你哭什么?”我故意说。…  相似文献   

16.
醉酒     
在月黑风高的晚上 ,一条小道中 ,志华 ,他三叔 ,他三婶 ,不知在那里嚷嚷什么。我走近一问 ,原来是志华给他三叔做寿 ,喝酒醉了 ,他公也喝醉了。他被他公打了一耳光之后 ,心里觉得委屈 ,就想去死。随后 ,来了几个邻居 ,大家都纷纷劝阻他。我也加入了劝的行列。志华说 :“那个死老头 ,打我一耳光 ,反正回去也被他打 ,不如去死。”邻居们说 :“他是你公 ,打你十耳光 ,也应该 ,走 ,赶快回家吧 !”志华说 :“不 !我就是要去死。”常言道 :听人劝 ,得一半。可志华不听劝 ,你说这种醉法怪不怪 ?大伙不断地扯志华的衣服和手 ,想把他拉回去 ,但他力气…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区级小学作文研讨会上,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写以“瘾”为话题的作文。经过一番启发后,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的爸爸烟瘾很大,每天都需两包多烟,我劝了多次,终于被我劝止了,我准备写这个题目:《我劝爸爸戒烟瘾》。老师说:“好的。”有的说,我的外公有酒瘾,他的血压已经很高了,外婆不让他喝,他就偷着喝,我准备用这个材料写:《外公的酒瘾实在大》。老师说:“这个材料也好。”有的说,我有买书的瘾,每个星期都想买几本书,不买,就非常难过,我想写这样一个题目:《我的买书瘾》。老师说:“很好。”这时,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准备写这样一个题…  相似文献   

18.
我的哥哥不是我的亲哥。妈妈婚后一直不育,爸爸在一次赶集时捡回了尚在襁褓中的他,起名张保根。他4岁时,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从此他在家里的地位一落千丈,名字也从张保根变成了“张多余”。  相似文献   

19.
儿子从上学到初中,很少到农村去,不知农村生活的艰苦和劳累,更不知“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尽管他奶奶也给他讲农村夏收秋种的披星戴目,但儿子像听“天书”一般。就是难以相信,农村难道真能那么苦和累?去年麦收,15岁的儿子不知什么原因,非要“下乡”去帮他姑家割麦子,体验体验这“广阔天地”艰苦的滋味。看他那意志坚决和毫不动摇的“雄心壮志”,我劝他说:“割麦子是又苦又累的活。”可他说:“不怕!”既然“雄心”难改,我只好送他到车站,去了他姑家。第一天,姑姑劝他采玩可以,去割麦子不行。姑姑怕累着这个城里来的“小皇…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单元测试的成绩,简直让我大跌眼镜,全校鼎鼎大名的“皮大王”——王强同学奇迹般地得了“优秀”。如果换成其他同学,我都不会有太大疑问,唯有王强,不是我“门缝里将人看扁”,这绝对连可能性也没有。回想王强进入我班两个星期以来的学习,我丝毫没有发觉他有任何进步的“迹象”,一副吊儿琅当的“德性”,上课左顾右盼,心不在焉,甚至连笔都没见他动过,课后作业本更是还投有开过号,这样的学生我算是第一次领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