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之前,想得太多:读书是为了什么?到底为了什么?头疼死!   读书?不读书?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踌躇死.   想明白了,读书是好事,可是考试实在让人痛苦死.……  相似文献   

2.
我为什么要读书呢? 我想读书对于我以及所有像我一样想活得更好一些的人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就像吃饭和喝水一样必需。我读书的目的很自私,不是要把自己变得多么高尚,而是要使自己活得更明白、更好、更愉快一些。因此,我读一些我爱读并能使我快乐的书。如果读书是为了改变什么什么,或为了贡献什么什么,我宁肯不读。否则累  相似文献   

3.
吴者 《考试》2014,(12):1-1
<正>回眸成长中,我看到的是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考试。我想,考试已是深入骨髓的词了,不只是学生,大人们也要面对各种考试,且大多数人都是有极强的目的性。为了考试而考试,是盲目的,我们却沉浸其中而不自知,以至于苦不堪言。考试是为了什么?面对考试我们又害怕什么?为什么无论成绩好坏,听到考试总免不了心头一震?苦苦求索,一直想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育界言必称工具性与人文性,教学方法不断翻新。王鹏伟先生认为,在热闹的表象遮蔽下,人们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原点——读书,这正是语文教育改革低效的症结所在。推进语文教育改革的根本出路正在于回归读书。然而,在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的高中阶段,想与学生共同建立真实、长效的读书机制,可能吗?可行吗?该读什么?在什么时  相似文献   

5.
导写读书可能成为读书种子,像顾炎武那样,专心读圣贤之书又事事关心;也可能成为书呆子、会走的书橱,不仅把书读死了,把人也读死了。所以,读书之于成功确乎是或然性的联系。读书几近成功之论虽用心良苦但并非尽然,善良的谎言中有误导成分。尽信书不如无书——别掉进坏书的陷阱;不信书又不如读书——“我是文盲我怕谁?”你谁也不怕并不意味着别人就都怕你,谁怕谁呢选读书不是为了让人怕,当然也不为了怕别人。自己别往陷阱里跳。怎样把书读薄了,怎样把书读厚了;什么是我注《六经》,什么是《六经》注我?怎样在陷阱上穿行又不落入陷阱,这需要何等…  相似文献   

6.
如今,传统阅读日渐式微,面对汹涌而来的娱乐时代和网络世界,我们努力地想让孩子们知道,阅读是认识真理的唯一途径.人类的大脑,如果不是为了用来读书和学习,还能有什么更好的用途呢?  相似文献   

7.
以下是著名杂文家陈四益与中央电视台“东方书城”节目主持人巴丹的问答:您读书的格言是什么?“不学不成,不问不知”——这是汉朝人王充的话。您读书的方法是什么?1.随便翻翻;2.觉得有意思的细读;3.用到的时候再复读。您最大的读书心得是什么?许多事情,过去有过;许多问题,前人想过;许多办法,曾经用过;许多错误,屡屡犯过。懂得先前的事情,起码不至于轻信,不至于盲从。您怎样看待读书与做人的关系?什么样的书都有,书里说什么的都有。做人的好坏与  相似文献   

8.
自由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我想了很多,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短短的数十年,我不相信什么生死轮回,活着就要好好活着,死了也不要有任何牵挂,我活着,所以要为我的梦想  相似文献   

9.
将来,你也会成为居里夫人那样伟大的人物的!玛丽,你真喜欢读书吗?你说的真对!居里夫人是发现镭的女科学家吧?居里夫人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自己的书不够读,就读父亲的大书。1893年夏天,她在物理学士考试中获得第一名,两年后同皮埃尔·居里结了婚。我研究个什么问题呢?伦琴发现的!射线的本质是什么呢?当时欧洲的学者们都认为,接触到!射线就会死。咦!从这铀里也能得到同样的放射线哪!其中有一位柏克勒尔教授。结婚后,玛丽继续准备博士论文。好吧,我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可是,这种放射线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居里夫人在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开始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夏维伦 《科学启蒙》2015,(Z1):26-27,37
①有人说:当人从事无目的的活动,真正的乐趣才会产生。就好像看球、玩棋,无目的的读书,单纯为了读书而读书,也许才是享受。当我们假定读书无用时,读书才最有用,因为它让人变得自由、放松。2反之,一旦有了目的,读书则可能变得索然无趣,成为一种欲望,如同钟摆,总是在厌倦和疲惫中摆动。书没读完前,拼了命想读完,这是疲惫的;读完之后,只会有厌倦。3再者说,读书人到底能有什么目的?为了升官发财?退一万步讲,就算读书必能升官发财,又能怎么样?怀着这样的心思读书,只会让读书变得了无生趣4 4 4 4,人生沦为欲望的奴隶。为了  相似文献   

11.
夏维伦 《教学随笔》2015,(Z1):26-27,37
<正>①有人说:当人从事无目的的活动,真正的乐趣才会产生。就好像看球、玩棋,无目的的读书,单纯为了读书而读书,也许才是享受。当我们假定读书无用时,读书才最有用,因为它让人变得自由、放松。2反之,一旦有了目的,读书则可能变得索然无趣,成为一种欲望,如同钟摆,总是在厌倦和疲惫中摆动。书没读完前,拼了命想读完,这是疲惫的;读完之后,只会有厌倦。3再者说,读书人到底能有什么目的?为了升官发财?退一万步讲,就算读书必能升官发财,又能怎么样?怀着这样的心思读书,只会让读书变得了无生趣4 4 4 4,人生沦为欲望的奴隶。为了  相似文献   

12.
以下是著名杂文家陈四益在回答中央电视台《东方书城》节目主持人巴丹关于读书问题的提问时的一段话。问:您读书的格言是什么?答“:不学不成,不问不知”———这是汉朝人王充的话。问:您读书的方法是什么?答:1.随便翻翻;2.觉得有意思的细读;3.用到的时候复读。问:您最大的读书心得是什么?答:许多事情,过去有过;许多问题,前人想过;许多办法,曾经用过;许多错误,屡屡犯过。懂得先前的事情,起码不至于轻信,不至于盲从。问:您怎样看待读书与做人的关系?答:什么样的书都有,书里说什么的都有。做人的好坏与读书的多少无关,有关的是你从书中接受了什…  相似文献   

13.
十多年的岁月,与寒窗苦读相伴相连。你有没有想过,为了什么而读书呢?至少有一个理由,就是为了母亲,为了母亲的微笑。如果说,你是一片绿叶,那母亲便是那深埋在地下的树根。母亲给予了你生命,你才  相似文献   

14.
董旭午 《教书育人》2014,(11):79-79
董老师,有个问题一直在我心里纠结着,都有几个月了,就是“我们读书到底是为了啥”?这个问题搞得我越来越郁闷,这几天我甚至都不想继续上学了。我们现在读《优秀作文选》,就是为了模仿人家写作文得高分,有的同学干脆就去抄袭;我们读《青年文摘》《文摘周报》等,也就是为了摘抄一些写作素材,而真到了写作文时还大多用不上;我们读《文学名著阅读指导》也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时的那几道文学名著题,结果常常是背了不少,考试时就考那么一点点。总之,我们现在不管读点什么书,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你常说“读书是有大用的”,难道读书就是为了这样用吗?董老师,我真的很想不通啊!我常想:如果读书就仅仅为了这样用,我宁可不再读书了。董老师,真的很希望在你那里得到个令我心服的答案。你能帮我摆脱这郁闷吗。  相似文献   

15.
一位语文老师问我:教学10年了,我还要读什么书才能最快速地写出教学论文来?是啊,教学10年了:教材熟悉了,教学设计流程晓得了,每课的问题与练习大体知道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什么样的书才能助力教学论文的诞生呢? 教师读书要做到“专”,意味着围绕专业读书,围绕课堂教学读书.教学设计的经验有了,教学方法也积累了,最缺少的“专业”是什么呢?我想,缺少的是对课文专心致志的深度研读,缺少的是对教材更高、更远视野的专门审视.  相似文献   

16.
我常常思考:数学课上我要以什么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我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应该得到什么?是让学生去熟记一些公式、概念、性质、法则,死做习题,应付考试?还是在教  相似文献   

17.
伊妹信箱     
伊妹姐姐:我的作文写得不好,每次考试总是丢分。请告诉我这是什么原因?我该怎么样才能把作文写好呢?南康市朱坊中学邱文作文丢分的原因很多,可能是主题不明确;可能是层次不清楚;可能是语句不通顺;可能是出现错别字……要想知道自己丢分的具体原因,一定要请教你的老师。写好作文的关键就是多读书,  相似文献   

18.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是农民子弟,城镇学生不到百分之十。这些学生有些什么特点?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根据这些特点加以改进?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曾经对此作过研究,并且在以下几方面采取了一些改进的措施。一、针对大多数学生读书目的性不明确的状况,首先端正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我校城镇学生绝大多数读书只求拿张文凭,通过招工考试关;农村学生普遍想升入中专、大专,跳出“农”门换户口,认为升不了学回  相似文献   

19.
在英国考试     
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来了, 报纸每天都会登些考生须知等的小栏目。我想起以前自己高考,就像做了一场梦。每天拼死拼活地读书,心里只有一个愿望:让我通过考试吧。那时候如果有人问我读书为了什么,我会回答他,读书就是为了考试。那时候,我再没有其他的梦想。 读了十几年的书,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考试,可  相似文献   

20.
一种读书方法是把书本当做教条,死背强记,生搬硬套;另一种以书本为武器,迅敏机动,灵活运用。采用前法的人必被书所奴役,采用后法的人必然统帅群书。这两种读法哪种好呢?当然是后者。读书要有目的,希望解决什么问题?我想从中找到些什么?同时还要有我的独立见解。把书中的精华与自己的见解加以比较、融化,就可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1907年,德国的欧立希(P.Ehrlich,1854—1915)想用染料来灭锥虫,屡遭失败。一天他在化学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其中说:在非洲流行着一种可怕的昏睡病,当锥虫进入人的血液大量繁殖后,人就会长时间昏睡而死。用化学药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