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V+O1)+O2”结构中的动宾动词“V+O1”是由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动宾短语发展演变而来的,这些动宾短语经过结构上的凝固,意义上的融合、磨损,然后在较高使用频率的推动下,完成其词化过程,固化为动宾动词。  相似文献   

2.
浅谈动宾式的离合动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语言运用中有这样一类现象:①调皮的袁小旦喊着说:“有翼革了命了!”(赵树理)②夜间,我们又谈些闲天。(鲁迅)张寿康先生《在关于汉语构词法》一文中指出,“革命”等一些动宾式的合成动词“也可以说是可离可合的离合动词”,这类动词“不带上插入的成分时是一个离合动词,带上插入的成分时是一个动宾构词的以动词为中心的词组”(见《语法和语法教学》P105—109)。那么,这类词由合到离,能插入哪些成分呢?为什么能插入成分?应该怎样看待词的这一离合现象?下面就上述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里,谓词或谓词性词组作主语的句子叫谓词性主语句。谓词指的是动词和形容词,它们在作主语时语法功能相同,可以合起来看成是与名词主语相对立的另一类主语——谓词主语。谓词性词组主要包括动宾词组、补充词组、以“状语+中心语”构成的偏正词组和由谓词性成分构成的联合词组等。下面是各种类型的谓词性词组作主语的例子:  相似文献   

4.
中学课本中,“一个名词或者词组放在句子头上,后面用一个代词来指代它”以达到“为了强调这个部分,产生修辞的效果”(张志公《汉语知识》)的“称代复指”式单句是常见的。这种单句中的指代词“除了可以重指以名词为中心的词组外,还可以重指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词组以及动宾、主谓等词组”,并且“它所重指的部分,只有得到它的重指,才好和谓语接榫,才‘可以使话说得更清楚些、更精神些’”(《语法和语法教学·刘世儒〈谈复指成分〉》)。  相似文献   

5.
一、动宾词组与偏正词组动宾词组与偏正词组,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混淆的。但由于有些动词,它既可以与后面的词构成限制关系,也可以构成支配关系,这就要我们注意分辨了。如“建设祖国”、“斗争坏人”,“建筑房屋”、“牺牲生命”与“建设规划”、“斗争精神”、“建筑材料”、“牺牲精神”,为什么前者是动宾词组,后者是偏正词组呢?这是因为前者中的动词“建设”等和它们后面的名词“祖国”等构成的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如“建设祖国”,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的三音词“了不得”与“不得了”在否定词组“不得”词汇化后再词汇化,由否定式的动补词组和偏正词组分别凝固成词,经历了一个词组特性不断弱化以至最终消失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there+ be存在式从句与一般类型从句之间,存在着一种规律性的等价关系(即同意关系)。但只有当这种一般类型从句的主语是非限定性主语,并且其动词短语中又有动词形式be时,这种等价关系才可以实现。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普遍规则将存在式从句从一般从句中派生出来:主语+(助动词)+谓语wthere+(助动词)+be+主语+谓语。原从句中的主语可心被称为“实际主语”,没有实在词汇意义,并服务于句法功能上的主语,如下列各句所示: There will be a celebration tomorrow. Idon’…  相似文献   

8.
文言词活用中的使动、意动和为动用法,不少语法专著已多有论述。但是,文言词活用还构成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翻译时,它要由“用”这个特殊动词和它后边的名词(有时也会是形容词或动词)组成词组,作为活用文言词的状语,再与这个活用文言词共同涉及对象,形成动宾  相似文献   

9.
兼语、兼词、兼类是古代汉语中的重要内容。阅读古代文言作品的人,如果不懂得这部分知识,就不能正确地理解文意。因此,有必要对这三个不同的概念和内涵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一番辨析。 一、兼语与主谓词组的辨析 兼语是划分句子成分时的一个术语,属于语法范畴,是主谓宾补定状六种成分之外的特殊句子成分。这个概念的内涵是:在一个句子里有两个动词谓语,在这两个动词谓语之间有一个词语身兼二职,它既是前一个动词谓语的宾语,又是后一个动词谓语的主语,这个身兼二语的成分就叫做兼语。这样的句子结构形式就叫兼语式。例如: [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微子》) 在这句话中,主语“丈人”承前文省略了。“止”是挽留的意思,是主语“丈人”的动宾谓语。“宿”,住宿,也是动词作谓语,“子路”既是前一个动词谓语“止”的受事宾语,又是后一个动词谓语“宿”的施事者主语,这时我们称既当宾语又当主语的“子路”为兼语。 在现代汉语里,兼语只作为一种特殊的句子成分,简单地提—下;但在古代汉语里,兼语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可以从历代文言作品中找出大量的例句。例如: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语的词江中,动宾式动词数量较少,普遍的看法是:动宾式动词在句法上一般不带宾语。但是作为动词,与宾语的关系始终是密切的,而且,现实语言生活也表明,动宾式动词带宾语日渐趋多。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动宾式动词与宾语的相互选择、相互制约所构成句法形式,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动宾式动词+宾语”句式日趋流行,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这种句式的产生,是历史地继承和发展古代汉语“动宾式动词+宾语”句式,吸收英语“动宾式动词+宾语”句式,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结果,这种句式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是其得以流行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2.
古代汉语中,当动词(或活用作动词的其它词)和名词(或代词、词组)紧密搭配组成动宾式时,从结构形式上看,两者似乎构成了动宾关系,但从意念上看,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关系.严格说来,一个动宾式词组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动词直接支配后面的宾语,宾语直接受前面的动词支配时,它们才是真正的动宾关系.而在古代汉语中,动宾式词组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也就是说从意念上看不是真正的动宾关系,而是别的其它的关系.为示区别,有人把这种情况称之为特殊的动宾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禹)贡金九牧”一类句子的结构特点,指出这是一种省略介词“于”的动宾补式结构:S1+V+N+于+S2,动宾之间的语义关系是使之(宾)被动的关系。与使之被动的语义相同的结构是:①使令兼语被动式:(A)S1+使+N+V+于+S2(如:使子南戮于诸侯);(V)S1+使+N+为(被)+S2+所+V(如:勿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②使令兼语主动式:S1+使+S2+V+N(如:使九州之牧贡金)。所以“贡金九牧”并非“倒句”,亦非“动宾词组用为使动词的使动用法”,而是使之被动用法。使之被动用法句与使令兼语被动句语义相同,二者间存在着的变换关系,是认识“贡金九牧”句子的结构与语义的可靠条件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英语的动词不定式结构常在句中作主语;与之相比,汉语的动词结构主语更为常见,无论在古代汉语还是在现代汉语中都是如此。请看古代汉语一例:(1)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2)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3)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大学·曾传》)。此小段可分三句,都是动词结构作主语;动词主语又可粗分为“动宾”式和“非动宾”式两种,如“见贤”、命也。“见不善”、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等都是动宾式主语;“举”、“退”等为非动宾式主语;“命也”、“过也”、“是谓拂人之性”都是各句的谓语;第三句中的“是”字,为复指代词,复指该句中含并列关系的动宾式主语。“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此段的白话译文为:  相似文献   

15.
【首联】好 雨 知 时节 ,当 春 乃 发生。【复句】       因果       【分句】主谓句省主主谓句【词组】 主谓     状动     (一 )定名 动宾  介宾 状动   (二 )【词性】形 名 动  (名 )介 名 副  (动 )【复词】联合联合【解析】本句为前因后果复句 ,第一个分句由主语和谓语组成完整主谓句 ,第二个分句蒙后省略主语“物”。第一个分句的【词组】 ,第一层由主语“好雨”同谓语“知时节”组成主谓词组 ;第二层两个词组 ,由定语“好”同名词“雨”组成定名词组 ,动词谓语“知”同名词“时节”组成动…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洛阳伽蓝记》中除“是”字判断句以外的五种判断句式:1主语+(者)+谓语+也;2主语+副词等谓语修饰成分+谓语+也;3主语+(者)+谓语;4主语+副词等谓语修饰语+谓语;5主语+为+谓语,并与《孟子》、唐张《游仙窟》中的同类形式作比较,对《洛》继承旧有形式的情况和旧有形式的历史发展概况有一定了解,发现1、2式逐步衰落,3、4式反而呈略上升趋势,这说明旧有的形式并非一味地衰落,有时还存在局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先秦时期,动词"得"和连词"以"分别虚化,经过动宾前置、"之"字脱落凝固成词。关联化、凸显等语用因素及双音节韵律是词汇化的主要动因,紧邻凝固、成分并入是词汇化的机制。"得以"是一个固化结构,是"动词—形式动词—情态动词—副词"连续统的过渡形式。  相似文献   

18.
《荀子》一书(计三十二篇)出现“不”字2436例。一、《荀子》一书“不”字在句中的分布:1.不+动词,计1238例;2.不+形容词,计298例;3.不+助词+动词(或形容词),计466例;4.不+介宾词组(或介词)+动词,计48例;5.不+名词(此名词活用为动词),计39例;6.不+代词,计41例;7.不+数词,计14例;8.不+副词+被限定词语,计83例;9.副词+不+被限定词语,计206例。二、“不”限定谓语与限定谓语部分的问题:在否定句式中,不少限定整个谓语部分的,如“不”用作兼摄式句的状语,“不”用作递接式句的状语。三、关于肯定有“之”字与否定式无“之”的问题;四、与“不”字有关的动宾倒置;五、双重否定的结构类型,“不”与其他否定句连用,“不”与其它否定词中间有别的语言成分;六、与“不”字有关的几种句型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不及物动词的被动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都认为,英语被动语态句子中的动词结构,是由助动词be同及物动词或相当于一个及物动词的“成语动词”构成.所谓相当于一个及物动词的“成语动词”,是指经常约定俗成地组合在一起的“动词 介词”、“动词十副词”或“动词十其他一些词”这样一些词组,这些词组一旦由动词加介词(或副词等)组成,二者就结合在一起,共同表达出一个动词的词义,而不一定分别保留各个词本身原先的词汇意义;进行句法分析的时候,也往往把这样的词组合起来作为一个成分来看,不再分割.例如:  相似文献   

20.
学生学习英语词汇时 ,对含有“to”的动词词组感到困惑。从“to”作为不定式符号及介词两方面阐述了动词词组中的“to”的意义 ,可以使学生更易于掌握词汇的特点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