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新学期,我受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启发,引领学生在班里开展了"感动班级人物"评选活动。每周一评一奖。首次评出的人物是爱读能说的高国梁。结果公布之后,我又引领大家进行了讨论:"你为什么选高国梁?"大家便七嘴八舌地  相似文献   

2.
一、打望"牛头"嫁接"马嘴" 黄全愈介绍的"牛头不对马嘴"作文训练法基本操作如下. 1.寻人物索骥信息 先列出"人物""目标""障碍""努力""结果"五个栏目,上网搜索信息,在五个栏目里填上10个人物的相关内容.(见图1) 2.借号码乱点鸳鸯 选择某种证件号码或者电话、手机号码等最后五位数,根据这个"乱点鸳鸯谱"数字,尝试新信息的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3.
"圆形人物"本是一个文学术语。英国小说家爱·摩·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里,将小说中性格较为复杂、往往多义与多变的人物称为"圆形人物",而把性格简单、按照单纯的形式创造出来的人物叫作"扁平人物"。在学校教育中,"圆形人物"是指那些优点较多、缺点明显的学生,甚至是某时某刻会犯原则性错误的学生。如何与"圆形人物"相处呢?一、放大亮点,缩小过失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  相似文献   

4.
近几天来,学校开展示范课竞赛活动,有一位老师讲授《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认为秦王是一个"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笔者翻阅了众多有关这一课对秦王人物分析的资料,发现许多教参持相同的观点。主要原因是文章末尾"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而得出这一结论的。笔者认为这一分析不准确,认为秦王应该是一个"善变""善权衡"的人。不论是历史人物,还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像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何尝少呢?本文从多个方面佐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5.
上一期,我们一起探讨了把人物写活必须要注意人物的出场,要能写出凸显人物精神性格的外貌特征,描绘出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这一期,我们重点探讨把"人物"写活的另外几个技巧。一、写好人物的动作情节的生动性和深刻性,往往在人物的动作里得到体现。"动作",就是故事情节,一系列相互连贯的行动。人物的动作要合乎生活逻辑和性  相似文献   

6.
晓少 《辅导员》2011,(Z1):96
近年来,"双百"人物走进校园,深入儿童的内心。他们的感人事迹被广泛传播,他们的崇高精神在少年儿童中代代相传。2011年2月9日以来,中央各新闻媒体推出了大型人物专栏《"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借助党旗和人物剪影等视觉元素,广泛宣传"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在即将迎来建党90周年之际,全国各地千万支少先队"英雄中队"也积极行动起来,高举英雄的旗帜,以各种形式学习"双百"人物中的优秀共产  相似文献   

7.
<正>学生的作文总离不开写故事。既然是故事,一定会出现故事中的有关人物;既然有人物,那么人物就一定会开口"说话"。"言为心声",没有人物的语言,就没法借助语言展露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人物鲜明、全面的个性及品质。可见,在作文中写入人物的语言是何等重要。一、笔下人物为何"不会说话"把人物说的话用具体的文字描写下来,看似很容易,其实却有很大的学问:什么时候有必要把人物  相似文献   

8.
张芳 《小学生》2016,(Z1):32
作文中,同学们要经常练写人物的文章。"一个值得回忆的人""我的小伙伴""我的老师"……是大家常常碰到的题目。有些同学怕写人物,不知道怎样把人物写具体、写生动。下面谈几点,或许能给同学们一些帮助,使你笔下的人物"活"起来。第一,给人物画个肖像。写人通常要描写人物的外貌,好像是给人物画张肖像,把人物的容  相似文献   

9.
《负荆请罪》是苏教版六上的一篇历史小话剧,是一个剧本. 一、用明亮的眼睛发现剧本的特点 师:剧本和我们平常读的一些文章有什么不同? 生:剧本开头要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生:剧本分为独幕或多幕,这一课是两幕. 生:剧本全是人物对话. 师:只有人物对话?这样说准确吗? 生:除了人物对话,还有人物的动作、表情. 师:人物的动作、表情是不能自己说出来的,蔺相如不能在说话的时候加上一句"我笑笑说"或者"我意味深长地说".那么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用什么办法把它表现出来? 生:小括号里交代了人物的动作、表情.方括号是说这一幕发生在什么地方,人物在干什么.  相似文献   

10.
<正>让人物"活"起来是指将文章中的人物写得具体可感、活灵活现,能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印象深刻。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综合描写,让人物立体呈现描写人物时,可以从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方面进行直接描写,也可以通过景物或其他人物的行为、语言来进行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例如,都德《最后一课》的结尾就成功地运用了多样化的描写  相似文献   

11.
很多老师反映学生笔下的人物看着十分相似,眼睛总是"炯炯有神""亮亮的",鼻子总是"直直的""挺挺的"。从学生作文中,我们看到的人物总是一个模样。为了让学生的作文从"一模一样"走向"有模有样",我在习作训练的过程中做了以下尝试。一、给孩子自由表达的空间孩子的思维是灵动的、活跃的,一个开放、广阔的主题,能触发孩子无穷无尽的想象和联想,他们动起笔来就会觉得有事可写、有话要写。孩子的思维也是容易被束缚的,一个封闭、狭窄的主题,会让孩子绞尽脑汁、搜肠刮肚还难以下笔。我们在进行有特定  相似文献   

12.
正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往最多。如何让形形色色的人在文中活起来,使读者读文如见其人?下面为同学们介绍一些最基本方法。一、精雕心行言色,给人绘"形"为文添"彩"根据文章内容表达需要,对人物进行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既能使人的形象在读者面前清晰起来,又能使文章内容变得丰满。1、外貌描写。对人物外貌描写最顾忌眉毛鼻子一起抓,如"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两个像3字的耳朵,一张  相似文献   

13.
行动描写又称动作描写,它是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精神,写活人物的重要手段。有道是:"动作就是人的历史。"行动不仅影响到情节发展,更能表现人物气质、性格,写好人物行动,人物也就写"活"了。写好人物行动有三样法宝:法定一:用户准确,生动传神人物的行动因性格、年龄、身份千差万别。因此,描写人物行动时,准确用词,人物行动才会生动传神的。例如:她挤进大门,把担子撂下地;走上前去,将地上的草揽好,用膝头压着,俯下身,双手使劲勒紧草腰子,提起来,扔到院墙角落。(选自《她真能干》)  相似文献   

14.
《湘南学院学报》2019,(4):99-102
色彩是画家审美意识的物质化、审美情感的对象化的产物,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色彩艺术风格无不呈现出时代性、多元性和创新性。然而,"借古开今""推陈出新"成为"新工笔"人物画家关注的话题,新的审美观念、艺术形式、颜料媒介与技法表现修正"新工笔"人物画家思维方式与色彩表现形式,突破传统色彩语言结构本身所不具有的生动性与感染力的界定。在跨越"古典"与"现代"两个领域中,"旧"与"新"因素的融合建构"新工笔"画人物划时代的色彩艺术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神曲《忐忑》的热传,"忐忑"也成了当前网络热词。《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忐忑"的解释是:"形容心神不定,胆怯"。在文学作品中,我们也常常看到作者通过对人物"忐忑"心境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处境、性格,或表现文章的主旨,读来耐人寻味。一、最辛酸的"忐忑"在《故乡》中,当"我"见到一别  相似文献   

16.
作文时,写入总要"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写景状物总要"历历在目";写事总要有"身临其境"之感.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是必要的,语言描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为此,我设计了一个两"体"一"练"的作文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 一"体":体会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结合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写人物时,要描写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等,使文章里的人物跃然纸上,会说会动,有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7.
<正>2月10日晚,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一套播出,很多人是带着敬意,在一次次的流泪与鼓掌中看完"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获奖人物在平凡之中孕育出来的伟大,又一次不折不扣地感动了中国,但"感动中国"的意义远非仅仅是给国人带来感动。有"感动中国",更要有"行动中国"。容易被感动是人类的良知与天性使然,它只是向善的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行善,把感动化为坚实的追随与行动。只有真正行动起来,才能带来道德的切实改变,"这个世界才会有爱而  相似文献   

18.
美国史是一部美国人追寻梦想的历史。从"美国梦"的内涵、形成与发展以及代表人物三个方面对"美国梦"进行解构,可以对美国独特的文化和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正>很多同学写作文,特别是在表现人物时,喜欢对人物采用精雕细刻的、全方位多方面的描写,认为这样才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对人物描写越细,人物形象却越模糊;对人物刻画越多,人物性格却越不鲜明。其实写人不必要面面俱到,只要抓住最突出的一点,采用"白描"的手法,就能把人物写"活",把人物  相似文献   

20.
《北迁季节》被视为当代阿拉伯文学作品的"一朵奇葩",萨利赫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充满时空变幻的迁徙之图,文中的人物身份也呈现了有"破"有"立"的动态特点。该篇试图分析小说中人物所体现的三种类型的身份寻求:抵制性的"立",模仿性的由"破"到"立",以及策略性的由"立"到"破"。文化身份不是固定封闭的,而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正是"破"和"立"之间的互动式协商才为夹缝中的人物创造了"间质空间"的身份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