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宝山 《收藏》2006,(8):52-55
“文革”是一场浩劫。它不仅践踏人权,残害生命,而且殃及文物。在高压的氛围中,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的郑为、承名世、钟银兰等国家级鉴定家,以拳拳爱国之心,顶住恶浪,甘冒风险,保护了8万多件古代和近代的书画珍品,被人们誉为“国宝保护神”。  相似文献   

2.
《收藏》2006,(8):39-42
引子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是一伙什么样的罪犯?一般人都知道他们犯的是妄图颠覆国家的政治罪.他们是一伙窃国大盗。实际上.他们还是一伙大贪官.是窃夺国家及私人文物的窃贼。这后一点.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记得林彪.江青集团倒台以后.故宫博物院曾在一个僻静的院落里办过一个小型展览.披露林、江集团掠夺文物的某些情况.但材料很不充分.举办的时间又很短.参观者最多不过3000人.所以一般人并不了解林、江集团窃夺文物的详情。前几年.有两个美国人写了一本《康生传》.其中披露了康生窃夺文物的一些情况,但并未涉及林、江集团的其他人。国内出版的一些康生传记类材料也是这种情况。总之,从目前有限的信息中,一般人很难详知林、江集团窃夺文物的罪状。  相似文献   

3.
何立波 《收藏》2006,(8):32-39
“文革”开始后,随着红卫兵运动的兴起,荒唐的破“四旧”运动开始了。所谓的“四旧”,指的是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和旧习惯。由于当时对“新”和“旧”的概念没有科学正确的标准与态度,加上红卫兵的盲目和无知,我国的文物在破“四旧”运动中遭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  相似文献   

4.
徐洪 《收藏》2006,(8):75-77
由于是过来人,我对“文革”邮票(图1)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当噩梦醒来,百废徐兴之时,就主攻“文革”邮票的收信和研究。现将收集“文革”邮票的几点体会写与同好们交流。  相似文献   

5.
林维庆 《收藏》2001,(5):80-80
我收藏了一张“文革”期间的外调介绍信,这是一张典型的“文化大革命”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王信堂 《收藏》2006,(8):72-74
当今,“文革”遗物收藏热潮高涨。例如在2006年3月的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上,几件“文革瓷”均以高出估价成交,其中一件高16.5厘米的瓷塑“智取威虎山”以1650元成交,为估价的2倍我,在3月份举办的中国嘉德2006年拍卖会上,高45.5厘米,估价8000元的“文革”瓷瓶“毛主席与我们一起”以1.2万元成交,可见“文革”藏品的“黑马”效应正在显现。  相似文献   

7.
汪德根 《收藏》2006,(9):105-105
“文革”初期,大、中学生大串连之风席卷全国,于是专供学生及老师的特殊车票——串连乘车证应时而生。  相似文献   

8.
熊军 《收藏》2007,(1):161-161
“文革”中的1967年11月,民工修筑堤防在黄石西塞山道士洑山脚边取土时,发现了一个古钱币窖藏。黄石市文化局闻讯后,即派我去负责清理。当时窖藏发现后,哄抢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文物安全,我遂请当地驻军186部队派一个班负责护卫,  相似文献   

9.
楼哉定 《收藏》2006,(8):93-93
本人珍藏着四张“文革”宣传车,三张署名红司办公室,一张署名省革委会办公室,这是浙江省“文革”中省级造反派组织和革委会的作品。“红司”即红卫兵司令部,当时其中有不少是浙江美术学院的师生。宣传画宽50厘米,高82厘米,用宣纸画就。这些宣传画虽普通,但其反映的内容看后却别有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10.
蔡炳杰 《收藏》2006,(8):94-95
一、“万寿无疆”瓷茶具(图1)。“文革”后期,朋友送我一套江西景德镇生产的“万寿无疆”瓷茶具,包括壶、碗、罐和大瓷盘共7件。大瓷盘的直径27厘米,高1.7厘米。全套瓷器为釉上纷彩,玫瑰红地色,手工绘制。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0,(12):21-27
10月23日,主题为“人文北京.典藏世界”的高峰论坛与北京文物博览会同期进行。论坛以“北京在全球艺术品收藏市场中的定位”“收藏的境界与视野:如何引导成熟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收藏理念”诠融资本如何分享艺术品盛宴”“在北京迈向世界艺术品交易之都的进程中,博物馆的定位与思考”4个板块展开。  相似文献   

12.
赵榆  唐小萍 《收藏》2007,(2):164-167
截至2006年11月24日,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处于第一集团的已有四大拍卖市场继举办了秋季大型拍卖会,它们是中国嘉德、中贸圣佳、北京保利、北京华辰四大公司。还有几家处于第一集团的公司晚于此时进行秋季拍卖。这四大公怀经营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书画、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当代书画;  相似文献   

13.
崔罾新 《收藏》2006,(8):61-63
“文革”瓷中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文革”瓷壶。“文革”瓷壶在制作过程中坚持“政治挂帅”,从设计、用料、绘画及工艺制作上精益求精,留下了鲜明的“红、光、亮”时代烙印。 “文革”瓷壶广义上是指“文革”时期国内各瓷厂生产的瓷器,但从表现内容上来看,“文革”瓷壶主要指有“文革”画面、语录或文字的,具有典型的“文革”题材特征的日用壶具。目前能搜集到的各类“文革”瓷壶中,以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山东淄博、陕西庄里、福建德化、内蒙古包头、山西太原、浙江萧山等瓷厂生产的居多,也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咎鸿祥 《收藏》2006,(9):59-59
1996年底,我在本地一藏友家看到了书有“毛泽东思想放光芒”文字(下称“放光芒”)的彩绘瓷盘和小碗。他告诉我,“放光芒”瓷品是赣西山区小县——宜丰县乡镇瓷厂在1966年至1970年间生产的,主要是生活用瓷,产品绝大部分销于本县,少部分销往周边地区,对象基本上都是乡村农户。  相似文献   

15.
疲劳前后肌电图的频域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阐明了一些肌电图指标的物理及生理意义,提出FFT谱峰对应频率左移值可以作为判断肌肉疲劳的定量指标之一,并认为自回归参数模型系数估计引入肌电图的研究,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吴彦婕 《收藏》2010,(12):49-51
一百年前,清末海上书画家已经普遍流行在报纸上刊登自己的润例,作为海上画派巨擘的任伯年(任颐,字伯年)肯定也是刊登润例的。可是由于历史的失语,我们只在《近现代金石书画家润例》所整理的资料中找到一条任伯年的润例。所以只能从和他同时代交往密切的几位画家所刊登的润例中推测任伯年当时润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近代火器在战场上的广泛运用,使武术的军事技能逐渐下降。但在近代中国革命斗争过程中,革命先驱运用中国武术格杀技法,同敌人进行了殊死斗争,取得了新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此过程中,革命者和普通百姓,乃至出家僧道之人都勤练武艺,以武杀敌,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所展现的大无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的精神长城。分析这一时段的中国武术文化,对其进行解读,以了解近代武术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相似文献   

18.
健美操锻炼前后身体效应的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受试者在健美操练习前后的血尿、血乳酸和心率等的定量化研究,结果显示,健美操练习是一种有氧锻炼的运动,身体负荷强度不大,有积极的健身效果。  相似文献   

19.
潘惠民 《收藏》2006,(8):70-71
肖像画面我国传统绘画中称“写真”“传真”“传影”或“传神”,是一种以具体人物形象为对象的人物画,瓷上肖像画,俗称“瓷板画”“瓷像”,是一种直接在瓷板(器)上绘画的瓷制艺术器,瓷上肖像画是在中国传统画法,陶瓷彩绘和西方照相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绘画艺术与烧瓷工艺结合的产物,源于清末景德镇,创始人为邓碧珊(1874-1930年)。文革瓷绘肖像是指“文革”期间制作,以描绘毛泽东等各种形象为主的瓷上肖像作品,是行泽东时代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王志会 《收藏》2008,(3):96-96
“文革”瓷是当今的热门藏品。然而,在交易行情一直看好的同时,市场上“文革”瓷的赝品也在日渐增多,令许多收藏爱好者甚至此中高手也难免遭遇李鬼之劫。原因之一是缺乏“文革”瓷的背景资料。不久前,笔者在整理“文革”画收藏品中,偶然发现一幅反映当时陶瓷厂艺人制作“文革”瓷的年画,这幅年画可称得上是“文革”瓷的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