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怀信 《武当》2004,(12):30-31
两干多年来,有关“道”的本来面目,“道”的实义,诸子百家,各有界说,道家有道家的“道”,儒家有儒家的“道”,释家有释家的“道”,法家有法家的“道”……有众论各异处,有众说相叠处,实无一本之定论。要正确把握“道”这一范畴的实义,就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作三层解释。方可使“道”的实义,由含混而明确,拨开那遮掩的绸纱,看清楚“道”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
刘庆海 《收藏》2006,(3):123-123
最近从一朋友处发现一种农场粮票,为牛皮纸印制,但比较薄,有“伍拾公分”和“三百公分”两种数量。该粮票长8.5厘米,宽5厘米;有维汉两种文字。粮票正面有“国营博孜达克农场职工供应粮票”“仅限本场,对外无效”及大小写数量等文字;时间为“1960.3.1”:钤“国营博孜达克农场供销股”公章,背面无文字。另有一枚背面盖有椭圆章,章内文字为“奖励粮票0.500k”,即0.5公斤,左右有两枚对称的五角星,下为日期“1962.3”;该椭圆章右边有两枚方形私章。  相似文献   

3.
孙立谋 《收藏》2012,(9):110-113
明清时期有不少与科举有关的铜镜,铭文有“状元及第”“五子登科”“状元拜相”“连中三元”等,有的还在铭文周围加饰传统的吉祥图案,丰富了吉祥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王华 《围棋天地》2007,(23):94-95
在《颜氏家训》一书中,曾写道:“围棋有手谈、坐隐之目。颇为雅戏……”。 市井“手谈”生出“笑谈”,百姓“雅戏”也有“雅人”。取其一二,稍作描摹,遂写成棋人棋事二则。  相似文献   

5.
戴玉山 《收藏》2007,(7):124-125
中国有文字以来,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捐,逐渐趋向规范化简单化。古人为了节省时间将书体由隶书演变为急就章、行书、草书,在实践中创造了简体字。甲骨文中,同一个字有笔画少的,也有笔画多的。被称为中国书法第一帖的《淳化阁帖》“王羲之书二”一页中就有“时”“东”“重”(图1)等简体字。唐颜真卿在《争座位帖》中有“师”“与”“顾”等简体字(图2)。  相似文献   

6.
刘柳 《新体育》2007,(7):17-17
多曼斯有两个绰号,“女魔头”和“铁娘子”,但她对这种称呼感到有些委屈,“我不是铁娘子,也不是女魔头,我有自己名字,我叫玛瑞卡,我非常喜欢自己的名字”。  相似文献   

7.
“倒立”汉代称“倒植”,东晋时称为“逆行”,唐代称“掷倒”,宋代称“倒立”,明清时称“竖蜻蜓”、“拿大鼎”。在研究考察敦煌遗存的体育史迹过程中,发现在莫高窟西魏至宋的有些洞窑的壁画中,绘有形态各异的“倒立”图像①。关于倒立很少见于史籍记载,而《旧唐书·音乐志》载有波罗门艺人在长安表演后倒立技艺。因此,人们一般认为“倒立”是由西域传入中国的技艺之一。   敦煌的佛经文献中不乏有“瑜伽”②的记载,其中不少功法中有人体倒立的内容。笔者认为在敦煌早期经变画中所出现的倒立图像,在很大程度上受“瑜伽”功法的…  相似文献   

8.
刘瑛  邢岩 《中华武术》2006,(12):54-55
中国传统武术训练中,有许多训练手段,各门各派也各有其自家门派的训练手段,真可渭丰富多彩,因其门派所练要求不同,所以训练手段也大不相同,但总归无外乎有“功法训练”“套路练习”“拆招喂手”等四大类,而对于这四大类之训练顺序和侧重,各有不同,有的门派以“功法”为主,有的以“套路”为主,而我认为,无论什么门派以什么类别人手训练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要对于“功法”“理论”“套路”“拆招喂手”等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和见解,因为传统武术训练中,“功法”训练乏昧,“理论”学习之深奥难懂,“套路”学习单调重复和“拆招喂手”很苦。现代人,是少有人将它系统的学练下去的。而如果传授者在训练中正确分析和研究,将不会失去传统武术的精华。  相似文献   

9.
杜子宇 《武当》2007,(4):16-17
一、虚实运用 在天为阴阳,在地为水火,在人为刚柔,在拳为虚实,是以天理为一贯。太极拳明虚实重变化,乃太极阴阳变化大律的巧取妙用。所谓动静开合、吞吐、长降、沾离、蓄发、柔刚、进退等等,都是虚实及其变化的直观展示,并依其错综而有序的虚实变化演绎天道自然之理。虚实变化首先是内在运化,意在内而益寿,意在外而攻打。从技击而言,虚实变化都蕴藏着战术策略的内涵特征。正所谓“兵行诡道”也。那么虚实灵变就成为“灵机活法”“隐显莫测”的重要机源。所以,在虚实的利用上都在“灵变暗换”上运机缘,找消息,要在真意和心神的灵变上寻求“莫测”。李派太极讲“有虚实、没虚实”,要求“练有归无”“神机莫测”。所谓“虚也实,实也虚,要实即实,要虚即虚”但“非虚实不变,而是灵换难辨”。“变在无形无象中,全凭心意一点灵”,灵者源于神。李瑞东老先生还云:“虚实之法,变化不一。有先虚后实,有虚实实,有实实虚,有虚实实,有实虚虚。”这也都说明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突出难测之变。由此,也就形成了战术运用上的“分兵之法”、“逗引之法”、“稳军之法”、“激将之法”、“游战之法”等等。  相似文献   

10.
辣椒的独特魅力 小小辣椒为何会让人如此迷恋?“辣的过瘾”、“辣的下饭”,“辣的爽口”、“有辣才有味道”,几乎都是嗜辣者的口号。辣椒之所以能“点爆”你的口腔,是因为辣椒里含有大量辣椒素,可刺激舌尖、口腔黏膜及口腔神经末梢,促进唾液分泌,有利食物的消化吸收,并使人感到兴奋,产生快感。  相似文献   

11.
南方有个县城叫永定,是个客乡,“客家人的故乡”,这里的锦山秀水问有举世闻名“土楼”群,是永定的名片。县城不大,依然保存着“城门”。南门外的体育中心,赫然有四片网球场,两片室外,新鲜的蓝绿色,一尘不染;两片室内,优雅的弧线顶层,  相似文献   

12.
鱼钩细论     
秦犁 《钓鱼》2007,(1S):26-27
中国最早有规则、有裁判的钓鱼比赛是在1963年由无锡市体委组织的。比赛在蠡园举行,百余人参赛,用钩有“3字头”袖形、“1字头”“鹤嘴形”、“9字头”丸形等等,可谓五花八门。由于技术风格不同,一旦遇到大鱼,这些钩都有拉直的可能,此类“事故”一直到1980年才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一、武术思想中“艺为智出”的原理艺,最早是人的一种劳动行为。这种劳动行为要有完满的结果,即要“成于事”,就要求行为主体有一定的技巧与能力,因而“艺”又引申到“技”与“才”之义,于是就有了“技艺”、“才艺”之说。晋代葛洪说过:“创机巧以济用,总音数而并精者”①,都是“艺人”。可见“艺”的涵义已扩大了许多。先秦思想家孔子曾提出“游于艺”,具体指的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种艺事。朱熹解释为:“游者玩物适情之谓,艺则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可阙也。”因这里所指游艺,是…  相似文献   

14.
昌沧  蔡学农 《中华武术》2006,(11):43-44
这次我在福建惠安县相识了一位武林奇人,人称“肖大胆”,本名肖飞武。 他也真够大胆的!人说他“三有限”,我添了个“两无限”。所谓“三有限”,即“经济实力有限,竞赛经验有限,人际关系有限”;所谓“两无限”,即“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武术的由衷热爱无限,对武术事业发展的执著追求无限”。  相似文献   

15.
“广羊”辨     
章琦 《围棋天地》2010,(6):20-21
梁武帝萧衍《围棋赋》开篇有云:“围奁象天,方局法地。枰则广羊文犀,子则白瑶玄玉。”对于“广羊”一词的含义,前贤语焉不详。今人一般解作“羚羊”,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全唐诗》卷五百八十三和五百八十四收录温庭筠(一作段成式)的诗作《观棋》,其中有“黄羊枰上几成都”之句,  相似文献   

16.
场地小,同时有几个班上体育课的现象在中小学比较普遍。常出现相互争场地,“谁先占着谁就用,后来者只能当观众”,以及出现把学生关在教室中将“体育课”上成“美术课”、“纪律加强课”等现象。我校只有两个篮球场,却同时有三、四个班上体育课。要解决“场地小.多班上课相互干扰”的问题,我们探索、尝试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做到‘四个一’”的路子,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元 《围棋天地》2010,(16):43-52
三星杯世界赛的“预选制”,已经实行了多年。回首望去,让人不能不由衷感叹: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在竞争的行当中,最有优越性的规则,就是使竞赛的层面尽可能地深尽可能地广,同时,使参与门槛尽可能地低,参与者的自主权尽可能地大。而这些要求,三星杯世界赛的“预选制”,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因此,棋界的人们,有理由对“预选制”给予更多的关注。另外,正因为当今棋界高手众多,远远不是世界大赛“本赛”的32个参赛名额所能包括,所以,就是在形似于“海选”的“预选制”比赛中,即有许多盾号很高的棋局,更有不计其数的耐人寻味的棋中话题。  相似文献   

18.
本论述了人们对陶潜诗歌的认识过程,从白居易,苏轼,朱熹,龚自珍,到鲁迅,朱光潜都对陶诗有很好的评价,尤其是鲁迅,认为陶诗不仅有“静穆”的一面,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陶诗“金刚怒目”的思想根源,在于对社会黑暗的不满,壮志未酬的愤懑。应正确认识和评价陶潜“金刚怒目”式的诗歌。  相似文献   

19.
杨燕 《收藏》2007,(5):153-153
笔者藏有一张民国元年版黄帝像中国银行兑换券(见图)。该券横式,票幅15.5×8厘米,正面上色调为绿色。上部横印币名“中国银行兑换券”,左右各有一红色号码;下边框内有“中华民国元年印”字样,中间竖印空心字“壹圆”面额,面额右侧椭圆形水内为风景图案,左侧为黄帝像;左右边框内上下及底部均印有小字“壹圆”,四角各有一“壹”字。此券印制比较精美。  相似文献   

20.
吴志光  李蔼明 《收藏》2007,(7):166-167
偶得一银锭形有穿铜牌,正面铭阳文“金壹两”、阴文“南部马市”,背面铭阳文“天明六年秋九月”及“此通货于伪造者从椗处严罚者也,马役所”(图1)。此牌被列入《中国花钱图录》(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9月版,663页),并定为“昭和年间铸,日本臆造币”。对此笔者甚为困惑:日本确有“天明六年”,但此时该国有否称作马市的市场形式?即使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